云计算专题报告:云计算+5G新基建,IDC前景可期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4-23

摘要: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云计算作为革命性技术,能极大解决传统IT的刚性部署问题,将在5G时代引领变革。传统的IT部署模式下,企业不仅要购买物理机,而且要在服务器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云计算作为革命性技术,能极大解决传统IT的刚性部署问题,将在5G时代引领变革。传统的IT部署模式下,企业不仅要购买物理机,而且要在服务器上安装系统、中间件、应用等,同时须进行一系列调试,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带来较大成本压力。而云计算则是对传统IT模式从底层硬件到业务模式的颠覆,对企业客户提供按需分配、可计量的IT服务。经历了虚拟化的过渡时期,现阶段的云计算已经实现了计算资源在时间云计算产业链趋于成熟,硬件端有望率先爆发,旗帜鲜明看好IDC领域。当前全球云计算产业生态已经相对成熟,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来看:1)上游企业提供底层硬件设备及基础设施,包括IDC以及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核心设备,同时也涉及光纤、光模块等关键元器件,电源、机架、空调等周边辅助设备;2)中游企业提供软件基础设施、平台及应用相关服务,即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3)下游客户则包括企业及个人用户,其中企业用户仍以互联网厂商为主。5G时代,全球IT云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云计算产业链正在进入高景气周期。目前来看,由于云计算产业底层硬件基础相比中游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更短、建设进程更快,硬件端有望先于软件端迎来爆发。此前我们在《云计算景气上行系列专题(一):云计算拐点已至,布局服务器正当时》中已经强调了服务器行业的投资机会,本文中我们将聚焦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领域的巨大产业机遇。

2.1 IDC发展持续受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驱动

IDC,即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是一种信息集中处理、交换、存储的物理空间,具备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基于 IDC 物理平台,服务商会提供两种服务,一是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包括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邮件缓存、虚拟邮件等;二是增值服务,包括场地的租用服务、域名系统服务、负载均衡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服务等。

从发展历程来看,数据中心最初用来代指容纳包括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电力设备在内的独立房间。而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扩张,互联网数据中心使用量大幅增加, IDC 业务也逐步扩展至主机托管和网络托管等。2007 年后,随着云计算和超融合架构技术的出现,云服务厂商的新需求使得数据中心开始向虚拟化、可扩展、综合化扩展。由此历程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下游客户的需求始终是 IDC 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前来看,5G 和云计算并行向前,智联网(AIoT)生态随之而来,前沿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必将带动下游需求逐步爆发,数据流量也将迎来一个暴涨期,而 IDC 作为数据流量的核心载体,有望乘势步入高速增长轨道。

2.2 产业链:分为基础设施、托管增值、服务厂商三个环节

从IDC产业链角度出发,主要分为基础设施、IDC增值

Ø 基础设施建设:上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IT设备(服务器、交换机、 路由器等)、制冷设备、网络铺设、电源设备(UPS、变压器等)、基础运营商提供的带宽服务以及供电楼宇等建设。

Ø IDC增值中游IDC增值应用下游厂商主要包括金融行业客户、政企客户,以及大型互联网企业等需要将内容运行从价值分布角度来看:1)产业链上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需求占比最大的是ICT 设备。根据IDC圈相关数据,市场价值最大的是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550亿元。其次是包括路由器及交换机在内的IP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47亿元,这部分投资主要由产业链下游云计算厂商以及金融机构等承担。2) 中游IDC维护与运营中,电费是费用端的重要构成部分。IDC圈数据显示,电费在产业链中价值占比达到9.6%,而在集成运维端的占比高达50%。IDC的电力成本主要决定于PUE水平,指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

2.3 模块化、定制化、云管理成为IDC建设发展新方

1)模块化是当前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大趋势,可以极大缩短传统 IDC 的建设周期,我国在模块化安装模式的运用上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模块化建设模式可以使 IDC 的建设由“工地”迁移到“工厂”,通过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等在 40 天之内完成部署,极大缩短了传统 IDC 2-3 年的建设周期。模块化 IDC 模式集成了供配电、制冷、机柜、气流遏制、综合布线、动环监控等子系统,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基础设施对机房环境的耦合,因此具有高效节能、快速部署的特点。据 ODCC 统计,截至 2017 年底微模块数据中心的部署量相比 2013 年已由 300 套增长到 4500 套,相当于 5 万多个 20A 机架规模,预模块数据中心完成 9100 个 40A 整机柜的部署,相当于 1.8 万个 20A 标准机柜。综合来看,模块化数据中心累计完成约 7 万个标准机架部署,可容纳服务器超 100 万台,同时在运行的六年以来,平均 PUE 下降 0.2-0.4,运行成本降低 20-40% ,效果显著。

2) 定制化则是另一大趋势,大型互联网厂商需求升级,趋向高度定制化。定制化数据中心指 IDC 服务商根据大型数据中心用户(如大型互联网厂商或金融机构)复杂多样化的应用部署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及运营管理服务。大型互联网厂商所需 IDC 建设设立在标准企业运营发展模式需求上。以数据港和阿里云的长期合作为例,数据港公司的定制化数据中心业务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数据港前期先确定了阿里云的定制化标准,再根据标准的解决方案预制, 之后再分阶段有效支付。这一流程使整个项目的投资、建设以及运维等几大板块有效地串联在一起,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建制过程,同时大幅缩短了建设周期。

3) 云管理指通过在 IDC 上建立 Iaas 云化架构,实现基础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当前提升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和运维效率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数据中心包含非虚拟化平台化平台和虚拟化平台两种。非虚拟化平台对旧有设备改造投入成本过高,且改造不彻底,同时部分业务应用系统为了降低建设初期投入,没有过多考虑高可用性以及负载均衡等问题。此外,当前非虚拟化平台最大的问题仍是能源浪费,主要原因是物理设备开机后能耗保持恒定而不受利用率控制。另一方面,虚拟化平台实现了硬件设备的集中摆放和连接,但平台间相互独立,应用范围相对有限,同时人力运维成本较高。而云管理则基本解决了两者的矛盾,数据中心的 Iaas 层架构以统一的运维云平台管理各虚拟化平台,接管 IDC 所有硬件资源及其虚拟化资源的调控、运维工作,并可通过可视化监控等方式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依靠建立预警机制和运维视图实现故障的智能化处理,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

3.1 周期拐点逻辑:云厂商资本开支拐点确立,IDC需求将迎爆发

大趋势来看,近年全球及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驱动数据中心流量大幅增长。根据Gartner数据及预测,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Iaas+Paas+Saas)规模已经达到64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底会扩大至2461美元;而根据信通院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云计算市场规模达907亿元,预计2020年底市场总规模将扩大至1858亿元。整体而言,国内外云计算市场持续扩张,市场规模日趋庞大。下游扩张的情况下,云产业链上游的数据中心流量同步快速增长。据Cisco预测,2021年全球云数据中心数据总流量将达到19505EB,相比于2018年的10606EB增长83.9 。Cisco发布的数据同时显示,预计2016-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云流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6.6 ,而同期传统数据中心流量的复合增长率仅有4.8%。

数据中心云计算业务流量增长直接驱动云厂商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投资。云数据中心流量持续扩张的情况下,云厂商正在不断将更大规模的资本开支(Capex)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流量压力、应对云业务扩张需求,而IDC和服务器正是其中的核心投向.

云巨头 Capex 扩张正驱动云产业链景气上行,IDC 需求爆发在即。产业经验来看,超大型云厂商2019Q4 资本开支扰动不改向上趋势,巨头加速布局 2020 催化产业景气度。

我们认为 2019Q4 服务器出货量增速与下游巨头的 Capex 增速形成短期分化的原因来自两方面:

1)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2018Q4 的高基数是导致当前数据同比下滑的重要原因。

2018Q1-2019Q1 的下行周期中,2018Q4 季度数据呈现异常走高,究其原因,谷歌和苹果在地产和并购领域的项目投资是主要原因。以谷歌为例,根据 CNBC 的披露,其在2018Q4 年高举收购大旗,继年初以 24 亿美元收购切尔西市场大楼以后,进一步在德克萨斯州、马萨诸塞州购置地产、新设办公楼,同时拓展在伊利诺伊、威斯康辛、华盛顿州和佐治亚州的现有办公区间,导致资本开支大幅增长,形成偏高基数,扰动当前季度同比数据。

2)从业务的角度来看:资本开支指引、云业务营收增速、上游厂商出货量增速三者交叉验证,FAMGA 仍在持续布局云基础设施。

a) 资本开支:互联网巨头管理层对 2020 年资本开支持积极态度,云计算基础设施依旧是投资重点。从发布会和资本开支指引来看,谷歌管理层在 2019Q4 电话会议上多次指引将持续加大云计算领域的投资,同时表示 2020 年与 2019 年相比,将投入更多资金在服务器采购、数据中心建设方面;而亚马逊和微软管理层也分别在季报说明会上表示为了满足 AWS 和 Azure 增长需求,大部分资本开支将投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Facebook 方面尽管不涉及公有云业务,但在私有云领域的基建扩张并未放缓,管理层预计 2020 年资本支出将维持在 170-190 亿美元不变

b)云业务:当前各大互联网巨头旗下云业务依旧保持高歌猛进态势,业务需求活跃。

c)游芯片厂商业绩超预期,进一步佐证下游需求回暖。

引领全球云产业方向的FAMGA 固然是核心变量,但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本土互联网两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的 Capex 也是反映 IDC 产业链景气度的重要因素,当前同样呈现企稳向好趋势。本轮国内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的回调开始于 2018 年,其中腾讯从年初开始调整 Capex,而阿里巴巴 Capex 也于年中开始回落。随后两巨头的资本开支增速持续放缓,并于 2019Q2综合来看,目前北美五巨头 FAMGA 的 Capex 增速已经反弹,国内阿里、腾讯两巨头的Capex 也呈现企稳向好,同时考虑服务器出货量及芯片厂商业绩同步放量,判断云计算产业景拐点明确,国内外 IDC 行业均有望进入爆发周期。

3.2成长逻辑:“5G+云”奠定需求,疫情及政策加速IDC建设

3.2.14G切换5G,流量增长驱动算力需求爆发,IDC厂商受益

作为云计算产业链的基础设施环节,IDC 受到产业链上下游库存周期影响,在中短期内呈现较强的周期性波动。但拉长时间轴来看,近十年来底层通信技术革新驱动应用 端数据流量及基础端算力持续爆发,IDC 厂商作为核心承接方因此具备极强的成长性。4G 网络带宽提升,套餐提速降价,流量基础稳步提升。4G 技术全面普及以来,宽带速率大幅提升、流量套餐价格逐步下调,受此影响我国网络数据流量迅速增长。根据 工信部统计,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国 100M 以上宽带接入用户总数占比达到 77.10%, 20M5G 性能进一步提升,2020 用户加速渗透,生态有望全面铺开。当前已经进入 4G 切换5G 的关键转换期,全新的 5G 技术将会构建全新的网络架构,其各方面性能远超 4G。相较而言,5G 的流量密度达 10Tbit1)牌照方面:工信部于 2019 年 6 月 6 日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2)基站方面:2019 年 4 月北京发布《关于加快推进 5G 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指出,北京市目前 5G 基站保有量达 1.6 万个。预计到 2020 年底,北京将总共保有 5G 基站约 4 万个。上海深圳等地也宣布将分别在 2019 年年底前建成 5G 基站 1 万座和 8500 座以上。3)终端设备方面:华为、vivo、OPPO 等厂商今年已分别推出了 Mate30pro、Redmi K30、Reno3pro 三款 5G 机型。随着 5G 基础建设在 2019 年超预期推进,5G 渗透率有望在五年内持续提升。根据艾瑞咨询预测,到 2024 年底我国国 5G 市场规模将达 3.3 万亿元,相比 2020 底扩大 5 倍以上。

三大应用场景将成为 5G 时代核心方向,流量爆发随之而来。根据 ITU 的定义,5G 的三大技术场景分为 eMMB、mMTC 以及 uRLLC 三类。eMMB 是包含 4K5G通信技术的切换,驱动流量水平加速提升,算力压力驱使IDC市场快速成长。IDC作为企业管理IT基础设施与应用,已经成为提供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的重要平台,随着2C、2B端流量的持续激增,算力压力正在持续向企业(互联网企业为主)和运营商传递,IDC需求随之大增,产业发展向好。而且相较于全球市场,国内IDC市场由于起步晚、规模小,且受益于国内互联网行业和5G产业的双重爆发趋势,判断下一阶段国内IDC市场的扩张速度持续领跑全球水平。

3.2.2疫情防控提前催化需求,IDC短期影响中性但长期需求提振

近期爆发新冠疫情正在对各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但疫情防控下的远程办公模式却激活了云端应用,诸如云视频、云游戏、云办公等新应用场景刺激流量大增,算力需求驱动云产业链各环节均有良好表现,IDC 亦在此列。但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对于 IDC 行业的需求拉动更多体现在中长期,不宜对短期需求增量过分乐观。

就疫情对 IDC 行业的短期影响来看,可分为运营和建设两部分来看:1)运营端影响短期偏向中性,Q1 费用或将上升。事实上,春节假期中多数厂商的 IDC 均处于封闭运营状态,并不存在大规模新机柜上架的情况。另一方面,受疫情刺激,服务器厂商运输配送存在压力,新机柜上架可能延期,因此不宜对短期需求增量持过分乐观态度。此外,考虑到加班及防护工作,2020Q1 的成本费用或将有所上升。2)建设端短期影响相对负面,疫情延缓审批及施工进度。IDC 聚有一定的类地产属性,是产业链各环节中建设周期最长的部分,其新项目的推进受到诸多制约。我们认为,近期疫情可能直接导致监管部门在短期内放缓对 IDC 建设的审批,同时施工单位的进度放缓也对IDC 的短期建设构成不利影响。

但当前疫情驱动云应用提前爆发,中长周期仍然极大提振 IDC 需求。2020 年春节期间期间,广大居民积极响应政府疫情防空号召,线上拜年、云视频以及网络游戏等成 为主要娱乐方式。根据工信部统计,春节期间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达 271.6TB,同比暴增 36.4%,其中大年三十和除夕两天移动数据流量消费分别同比增长 42.1%和 40.8%。节后远程办公模式迅速崛起,相关移动数据流量短期激增,云巨头率先受益,IDC 扩增需求有所提前。受疫情影响,企业纷纷先利用远程办公形式复工,行业巨头依示范 效应率先受益。阿里巴巴旗下的在线办公产品钉钉在 2 月 5 日苹果 AppStore 下载量日榜上首次超过微信,客户端使用视频会议和在线直播等服务的人数暴增。在线类产 品的需求增大直接导致云服务商纷纷扩容服务器数量。为了匹配使用人数激增带来的 数据流量承载能力,阿里云连续两天紧急扩容 2 万台云服务器;而腾讯云 2 月 6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 1 月 29 日至 2 月 6 日,腾讯会议每天进行资源扩容,8 天总共扩容超 10 万台云主机。判断服务器短期需求量大增,将使得 IDC 扩建需求提前到来。云视讯、远程办公厂商抓紧契机免费开放服务,培养用户习惯,有望持续保持对 IDC 扩增需求。在示范效应显现后,服务提供商选择纷纷抓住机遇,免费开放旗下远程办公类产品,有助于扩大行业规模,同时培养用户习惯,使整个行业加速发展。预计疫情稳定后,远程办公将成为部分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常规办公手段,这将持续带来可观的数据流量,持续扩大云服务提供商对上游服务器数目的需求,最终会带来 IDC 扩增需求在 5G 普及前提前增加.

3.2.3 新基建强化逆周期加速,IDC提速再增确定性

而从政策面来看,考虑到新冠疫情肆虐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冲击,高层已经开始大力推动“新基建”进行逆周期调节。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所谓“新基建”, 主要包括 5G 基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和人工智能七大领域,其中大数据中心作为 5G 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建设进度有望在年内提速。新冠疫情影响有限,政策推动 5G 加速发展,IDC 同步提速。根据运营商方面的披露, 截至 1 月末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开通了 15.6 万个 5G 基站,此后新冠疫情确实在 Q1 对 5G 的标准推进及设备供货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随着各省疫情逐渐缓解,各政府部门正在协调部署以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目前通信产业链复工情况良好。随着近期“新基建”政策的密集出台,判断 5G 大规模建设将在 Q2、Q3 提速,2020 全年运营商整体资本支出或将超预期增长。目前中国移动已经表示将维持全年建设 30 万 5G 基站的目标不变,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宣布将在前三季度完成全年 25 万站的建设目标。此外,全国广电网络整合也已进入冲刺期,广电网络相关 5G 投资有望全面铺开。5G 基建加码的趋势下,IDC 作为相辅相成的配套设施、“新基建”的重要构成,必将同步提速,在政策刺激下加大区域扩张速度。

4.1 全球IDC市场保持平稳增长,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持续推进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目前已进入平稳增长期,增速维持在 10%左右。根据信通院2019 年发布的《数据中心白皮书》预测,2019 年全球 IDC 市场规模将达 560 亿美元以上,同比增长 10.5%。IDC 市场规模的年均增长率连续 3 年维持在 10%左右。需要说明的是,此数据仅包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租赁收入,而不包括云服务等收入。从行业规模上来看,仍以互联网、云计算、金融等行业为主。

全球数据中心特点呈现量减体量增的趋势。2010 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数量保持稳定增加。但从 2017 年起,随着大型化数据中心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需求增加,以及数据中心走向集约化发展,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开始减少。根据 Gartner 预测,到 2020 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将从 2017 年的 44.4 万个减少到 2020 年的 42.2 万个。从部署机架来看,因单机架功率大幅提升,因此机架数仅会保持小幅增长。预计 2020 年机架数将超过 498 万台,服务器超过 6200 万台。

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布局加速,未来有望持续保持增长。数据中心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大型及超大型数据中心的需求增加,使得单一数据中心配置机架数量增加。根据Synergy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18 年,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增长了 11%,年底总数达 430 家;2019 年第三季度达 504 家,较 2013 年以来有两倍以上的增长,预计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平稳推进。

4.2 我国数据中心增速较快新建IDC占建设主导使成本作用凸显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市场。根据 IDC 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8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达 1228 亿元,同比增长 29.8%,远超同期全球 IDC 市场规模平均增速 10.5。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 IDC 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时期,供给端和需求端目前仍处于不平衡状态,且我国近年来网络建设、智能设备技术进步以及应用生态建设趋于完善的情况造成的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加剧了供需两侧不平衡。根据SynergyResearchGroup 的数据显示,尽管目前美国仍占据数据中心市场主导地位(占有 40%市场份额),但包含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保持着 IDC 市场规模的最高增速。

我国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建设将持续推进,在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增长。

我国当前 IDC 产能扩张仍主要以新建 IDC 为主,扩建和改建为辅,成本优势作用明显。

4.3 我国一线城市IDC需求与供给不匹配,资源稀缺性显现

我国国内主要 IDC 企业的数据中心资源均围绕一线城市部署,需求持续饱和,但 IDC资源仍相对稀缺。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在用机架数 245 万,其中 65位于北京、上海及广深周边,分别拥有 53.8 万架、52 万架和 30 万架机架。而中部地区仅有 22.8 万架,整个西部地区仅有 36.9 万架,东北地区更是仅有 8.7 万架。数据预测显示,2019 年新增的数据中心机架将仍主要分布于北上广及其周边地区。

数据中心的地域性分布不平衡与地区的互联网发展程度有很高的联系。一线城市以及东部沿海省份(如浙江省)具有旺盛的数据处理需求,时延敏感、实时应用的数据密集型业务均在头部城市展开,而产业聚集效应又进一步扩大的需求规模。根据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在 2018 年 11 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8》数据显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分列我国各省市互联网发展指数前五位。发达地区大量的数据处理需求和核心网络部署的完备使其成为 IDC 厂商布局的优先选择。

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正在凸显一线城市 IDC 资源的稀缺性。一线城市所面临的不仅仅是 IDC 需求紧俏的问题,发达地区政府土地电力资源的稀缺和节能需求十分突出。早在 2018 年 9 月,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 年版)》中就明确指出,将在全北京市区范围内禁止新建和扩建除了 PUE 值在 1.4 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外的互联网数据服务中心及信息处理和储存支持服务中的数据中心。2018 年十一月以来,上海、深圳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对 IDC 机架建设数量以及能耗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广州发改委也在今年 10 月出台的节能审查工作通知中表示之后将继续出台关于数据中心的专门节能审查工作通知。这些政策以及 IDC 供给不足使得一线城市 IDC 资源稀缺性更加突出,我们看好卡位一线城市及周边的自建 IDC 企业盈利能力继续提升。

5.1 运营商仍占主导地位第三方IDC厂商未来可期

目前,我国 IDC 市场仍主要由典型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运营商凭借着在网络带宽、资金以及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占据着中国 IDC 约 72%的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第三方 IDC 厂商具有网络中立性、独立性服务专业,安全可靠,功能性高,未来更具成长性。第三方 IDC 厂商数据中心主要布局于一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以解决其 IDC 供需不平衡问题,具备专业化的建设和运维能力,能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因此目前发展较快。参考美国 IDC 行业的发展路径来看,早期占据美国数据中心市场主要份额的运营商,在美国本土第三方 IDC 厂商崛起后,逐渐把目光重新转移至电信通信主业。美国知名运营商 Verizon 已经将位于美国和拉丁美洲的共计 29 个数据中心以 36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 Equinix。看好随中国 IDC 市场客户结构日益复杂和对运营服务需求的提升,第三方 IDC 厂商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有望占据 IDC 市场更大份额。

5.2 “双引擎”:自建型资源成本优势大,定制型走深度绑定之路

就发展路径来看,自建型和定制型两种模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第三方IDC厂商发展的“双引擎”:1)自建型IDC企业资源成本优势突出。其往往自主拥有IDC设施以及土地的产权,我国IDC建设政策趋紧和供给矛盾愈发突出,IDC建设费用、维护费用所需成本居高不下,使得此类企业得以建立资源成本壁垒。代表企业有光环新网和宝信软件。2)定制型IDC厂商走深度绑定互联网企业之路,中长期发展得到确定保证。大型互联网厂商往往对数据中心建设具有定制化要求。以数据港为代表的定制性企业通过与互联网厂商签订长期合同,保证了企业中长期的资金来源和业务规模.

目前我国第三方 IDC 厂的龙头企业主要有世纪互联、万国数据、宝信软件、光环新网数据港等,我们在此以三家A 股龙头公司做业务类型的分类比较:

1)光环新网是我国零售型自建IDC厂商的代表企业,其客户结构优质,不存在单一客户以来风险。光环新网于1999年1月成立,以ISP业务起家,并逐步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布局IDC和云计算,公司具有AWS、阿里、美团、三星等众多优质客户。

光环新网的建设模式主要是自建机房,拥有机房厂房产权和内部配套设施产权,主要布局于北京、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为一线城市IDC龙头厂商。目前拥有九大数据中心, 且计划在未来五年继续扩张,2019年、2020年相继动工(燕郊三期、四期,以及嘉定二期,昆山项目等)规划建设机柜数之和约4万个。2019年,公司与上海电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嘉定及昆山项目的落地,积极布局长三角地区IDC业务。以上业务的达产有利于公司盈利空间进一步打开。

一线城市IDC需求旺盛和政策管理趋严的矛盾使得机柜资源的稀缺性明显。作为一线城市IDC龙头,光环新网深耕一线城市IDC市场,手握资源设备和资金优势,看好未来获得更高市场份额。

2 宝信软件属于批发型IDC厂商,相对于同类企业,具有较大的地理位置和成本优势。宝信软件起源于宝钢股份自动化部门,从2012年起开始布局IDC行业,其特点是以旧有钢厂现成土地和电力设备为基础做改建,因此地理位置和成本优势较大。近年来公司IDC陆续进入收获期,2018年公司IDC服务外包业务实现收入16.9亿元,增速高达36.84%。宝信软件利用核心资源切入IDC产业,使自身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受益于IDC建设端土地以及电力成本的天然优势,IDC业务占公司业务毛利比例最大。根据宝信软件公司公告显示,2018年包括IDC服务在内的外包服务占公司业务收入的35%于公司数据中心建设主要以原有钢铁厂改建为主,因此在土地购置目前公司已经拥有机柜近2万架,并有超10万机柜的建设用地,预计IDC业务收入可持续发展。公司在上海利用宝钢旧厂土地建设IDC项目,目前IDC机柜建设空间已达6 万架,且在上海仍拥有3~4万个机柜的建设用地;公司在武汉规划19年年底建成机柜2000架,20-23年建设总计1.6万个机柜;公司在南京规划于钢厂原址约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上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预估增量机柜大约有6万架。

随着宝信软件的宝之云4期建设继续推进和武钢大数据中心以及南京宝之云梅山基地的开工建设,以及企业先天在土地建设和电力成本方面的经济优势,我们看好宝信软件未来的发展情况,IDC业务前景广阔。数据港属于批发型IDC供应商,近年来的定制化发展趋势使得公司成为IDC行业的黑马。根据数据港发布的2019年Q3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为5.57亿元,同比增长13.02%。

3 数据港前期业务以租赁模式为主,后期逐渐开展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后,将更多地寻求定制业务。截至2019年上半年,数据港有在营数据中心共计15个,机柜总数逾10000台。同时,公司2019年在建工程大幅增加,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在建工程达112,852万元,为未来持续保持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主要客户为大型互联网公司,近来连续和阿里巴巴签署合作协议,通过深入绑定获得未来增长确定性。近年来,数据港与阿里巴巴开展深度合作,连续签订了总金额超过130亿元的服务合同,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后续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公司的BAT业务占比95%以上,截至2018年,连续八年为阿里巴巴提供双十一数据中心运维保障服务,并在2018年荣国了阿里巴巴“同舟共济”数据中心合作伙伴的殊荣.

在BAT尤其是阿里巴巴的支持下,公司业务快速发展,于2017年成功上市后,进一步加快了扩张步伐。同时,公司投资北京房山项目,开始战略性拓展布局零售业务。公司拟在房山园区内打造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平台,作为数据港在北京地区投资的首个数据中心项目。有望扩大公司业务区域布局。

综合来看,IDC行业建设和运营的高资源、资金门槛和客户对厂商运营经验的要求使得IDC行业壁垒明显,看好以光环新网、宝信软件和数据港为代表企业的资源突出和客户群体稳定的IDC龙头厂商持续保持优势。随着IDC建设政策趋紧和供给端需求加大矛盾突出,以及定制型企业深入绑定互联网厂商保证资金和项目来源,“自建型”和“定制化”的发展道路将成为第三方IDC厂商发展的“双引擎”,预计将持续扩大在我国IDC总市场中的份额占比。

云计算作为革命性技术,能极大解决传统IT的刚性部署问题,将在5G时代引领变革。展望未来,云计算将成为数字经济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后疫情时期核心的“新基建”赛道,有望在5G时代极大赋能实体经济,带动智能制造、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发展,引导社会形态向万物智联(AIoT)变革。

目前来看,由于云计算产业底层硬件基础相比中游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更短、建设进程更快,硬件端有望先于软件端迎来爆发。本篇中,我们聚焦IDC领域,旗帜鲜明地看好行业在2020年及后续年份的加速发展趋势,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

从行业逻辑来看,我们建议关注周期和成长两个维度:

​1)拐点逻辑:云厂商资本开支拐点确立,IDC需求将迎爆发。产业经验来看, 超大型云厂商的现金资本开支水平直接决定云计算产业链的景气度。北美互联网五巨头FAMGA的合计Capex增速2019Q1开始触底,随着数据流量需求回升和库存消化因素的刺激,五家合计Capex增速在2019Q2收窄至-3.6 ,服务器出货量增速(产业链景气度核心指标)随之持续回升,2019Q3收窄至-3%,2019Q4进一步上升至+14%,判断云产业链经历拐点后,景气正在强势上行。IDC环节和服务器紧密相关,预计IDC需求将随服务器逐步放量。

2) 成长扩张逻辑:“5G+云”奠定需求,疫情及政策加速IDC建设。拉长时间轴来看,近十年来底层通信技术革新驱动应用端数据流量及基础端算力持续爆发,IDC厂商作为核心承接方因此具备极强的成长性。当前5G网络性能进一步提升,2020用户加速渗透,生态全面铺开将继续提振IDC需求。此外,近期爆发新冠疫情激活云端应用, 诸如云视频、云游戏、云办公等新场景刺激流量大增,算力矛盾正在打开IDC中长期需求天花板。而从政策面来看,考虑到新冠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冲击,高层已经开始推动“新基建”进行逆周期调节,大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核心设施被直接点名,建设进度有望提速。

而从国内IDC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我们认为:国内IDC市场规模增速领跑全球,一线城市供需矛盾突出,自建型、定制型第三方IDC迎机遇。IDC圈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远超同期全球IDC市场规模平均增速10.5%,显示强劲增长动能。目前国内主要IDC企业的数据中心资源均围绕一线城市部署,需求持续饱和,但IDC资源仍相对稀缺(受土地资源和节能要求影响),供需矛盾巨大。在此情况下,自建型、定制型第三方IDC厂商迎来发展机遇。具体而言,布局一线城市及周边的自建型IDC企业凭借资源及成本的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政策趋紧和高资金高成本需求使得头部厂商有望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而定制化则是IDC厂商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方向,通过与互联网厂商的深度绑定,定制化IDC厂商未来几年将享有更高的成长确定性。当前来看,光环新网、宝信软件、数据港等龙头厂商已经成为都是各自IDC模式下的佼佼者,有望在赛道向好(周期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