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全球开店“制造+”的核心仍是产品

摘要:上月27日,亚马逊中国宣布上线亚马逊全球开店“制造+”项目,针对制造商提供专门的服务和运营支持,正式布局M2C模式(Manufacturestocustomer生产商直达消费者)。据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兼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总经理戴竫斐透露,2016年亚马逊全球开店在中国有三大战略重点:第一,和卖家

  上月27日,亚马逊中国宣布上线亚马逊全球开店“制造+”项目,针对制造商提供专门的服务和运营支持,正式布局M2C模式(Manufactures to customer生产商直达消费者)。

  据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兼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总经理戴竫斐透露,2016年亚马逊全球开店在中国有三大战略重点:第一,和卖家合作给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第二,让更多制造业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走向海外市场;第三,持续提升卖家体验。俨然,以制造端为重心的M2C模式已成了亚马逊中国全球开店今年布局的重中之重。

亚马逊全球开店“制造+”的核心仍是产品

  制造商窘境:旧渠道已经不适用

  实际上,对于M2C模式,跨境电商从业者们并不陌生,如立伟电子(蓝弦品牌的母公司)和百事泰等营收过亿元的跨境电商企业均是从制造工厂进行转型的。但是,虽说在业界存在转型成功的企业,但数量并不多。

  那为什么亚马逊“全球开店”要在这个时间段开始重点发展M2C模式呢?

  戴竫斐向亿邦动力网指出,在亚马逊中国团队与制造企业沟通时,看到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工人、土地、资源的成本上涨,导致中国在供应链制造业方面已经不是最有成本竞争力的国家了,而OEM(即代工生产)永远都是以成本为主的生产环节,所以一些OEM的订单已流失到其他的新兴制造国家,比如说印度和越南。

  在上述的环境因素导致下,目前制造商的接单越来越少,而渠道商和品牌商也在把价格越压越低,制造商的利润也变得非常低。

  “但实际上,中国的制造商在科技和生产能力方面还是全球领先的。”戴竫斐如此说道。

  在她看来,中国制造目前面临的是渠道问题,虽然中国的工厂本身有好的技术,也能制造出好的产品,但成本开始跟不上“成本为王”的传统渠道了,这些制造商亟需开发新的渠道进行转型。这就是亚马逊中国所看到的新机会——成为制造商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无中间商的高利润出口销售渠道。

  制造商转型跨境电商的坎儿在哪?

  但是,制造商转型跨境电商,只是简单的把渠道进行改变么?

  显然不是的。通过亚马逊中国团队的调研,戴竫斐归纳了传统工厂要做跨境电商所面临的五道“坎”。

  第一道坎: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制造企业转型的第一步,也是企业决策的基础,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相应资源的投入,但这是制造企业在OEM代工模式中完全欠缺的经验。

  第二道坎:对海外市场的理解。包括海外政策法规、文化习俗、消费者偏好、语言等问题是制造企业需要面对和了解的问题。

  第三道坎:品牌建设。在品牌建设和推广方面,制造企业过去几乎是毫无经验的。

  第四道坎:运营模式。线上运营与线下运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环境和思路,而从B2B转换B2C直接对接消费者,从批量的代工到逐单销售,也会是很大的转变。如何运营操作平台,包括建立产品页面、引流及商品推广、关键词优化、库存管理、订单的管理、客服等,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第五道坎:人才储备。以上所有的运营与管理都需要具有跨境电商运营经验的团队来负责,如何招募或培养具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才,这部分人员如何与传统的采购、生产等部门相配合、传统生产制造和电商文化的融合等,是制造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服务支持为重点 但不会提供流量扶持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商除了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上述各种“坎”外,也要直接面临亚马逊平台上原有卖家的竞争。这些卖家无论在店铺经营上、营销上还是流量获取上都比制造商经验丰富得多。

  那亚马逊中国的“制造+”要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和手段,才能给这些制造商卖家“拉一把”呢?

  戴竫斐告诉亿邦动力网,整个“制造+”项目中,对制造商商家的支持主要以卖家服务为主,而卖家服务则分为人工团队服务和工具服务两类。

  在人工团队服务上,亚马逊中国会为制造业某个垂直行业匹配更有经验的服务团队,给这些工厂提供从上线、运营、品牌推广、物流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

  这些服务包括:1.设立面向制造商的技术服务支持团队,让制造商的ERP系统跟亚马逊网站进行连接;2.在线上和线下开展各种研讨会、培训,给制造商卖家提供全流程指导资料,让这些企业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3.通过不同品类专家的指导,让企业更好地在线上运转起来;4.针对一些优质的制造商,亚马逊中国还会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客服。

  除了上述人工团队服务外,亚马逊还通过跟政府进行合作来给企业带来专业跨境电商人才供给。据亿邦动力网了解,在今年5月,亚马逊中国跟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签署有关出口跨境电商业务合作备忘录。该合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而在工具服务上,亚马逊中国主要是利用工具让制造商获得消费者的反馈,从而让企业更好地优化产品策略,以更精准地把消费者的需求跟制造业的制造能力对接起来。

  “除此之外,亚马逊还在开发和讨论一些付费的新工具和服务提供给制造企业去建立品牌。但目前所提供的主要仍是一些免费的服务。”戴竫斐透露。

  当然,如果要迅速支持制造企业的话,流量扶持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戴竫斐认为,这种方式会损害平台的公平性。她指出,亚马逊仍然坚持通过产品价格和客户反馈及点击率等数据来把消费者和商品进行匹配,并不会用人员进行操控。

  “因为亚马逊的员工不能代表全球消费者来决定什么产品更适合他们。”她说道。

  核心逻辑仍在于产品

  可是,中国的制造企业的数量是非常多的,企业的特色也各不相同,尽管配有相应的服务,也并不是所有传统工厂都能够成功转型成为跨境电商企业的。那在亚马逊中国看来,哪些制造企业才能在跨境电商领域成功“上位”呢?

  戴竫斐指出,对于亚马逊“制造+”项目而言,更看重的是制造商本身是否拥有优质的研发和制造能力,甚至希望入驻的制造商不只是纯粹的OEM企业,而是拥有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到后期维护的全部服务)经验的厂商,因为这类厂商拥有产品设计的能力,懂得如何创造自己的产品。

  当然,这跟电商渠道的性质是息息相关的。跨境电商企业百事泰的董事长徐新华曾向亿邦动力网指出,线上产品的思维跟线下是截然不同的。线下渠道注重的是性价比,但线上渠道要求产品要优先考虑用户体验。

  “在线上,消费者的反馈传播速度更快,产品每个细节都可能产生消费者评价。其中一个细节有消费者不满意就可能会产生差评。而在电商平台一个差评是致命的,可能就会导致产品卖不动了。”徐新华如此说道。

  因此,成功转型跨境电商,在产品上所花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于有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的ODM制造商而言,在产品端上是稍占“上风”的。

  而实际上,好产品的获取也是亚马逊中国“全球开店”设立“制造+”项目的核心逻辑所在。

  戴竫斐向亿邦动力网指出,从亚马逊网站上看来,成功的卖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拥有好的产品。这些卖家或许本身就有很好的制造能力,也有可能本身就有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帮他们去做制造,两者都能非常快速地通过客户的反馈来提升自身的产品。

  “而亚马逊中国‘全球开店’推出‘制造+’这个项目,也是看到有的中国制造企业本身有很好的产品,但却不懂得怎么去做跨境电商,所以才希望通过各种服务和资源让这类企业运转起来。”戴竫斐如此说道。

  但是,要在数量众多的制造企业中寻找并招揽到合适的卖家并不是易事。而为达到此目的,目前亚马逊中国“全球开店”已专门设立具有相关行业背景的“制造+”招商团队。此外,因为很多优质的传统制造企业都会获得地方政府的扶持,所以亚马逊中国还会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来接触到这些龙头企业,让其入驻到亚马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