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风波20天,他们用14天创建了新站点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5-19

摘要:文章目录 “愿以卑微之力挽天倾” “新的选择” “功成不必在我” 花 14 天,我潜在一个QQ群里,看一批网文作者讨论创建新网文网站的事情。至今,距离 4 月 27 日阅文人事调整

文章目录 “愿以卑微之力挽天倾” “新的选择” “功成不必在我”

花 14 天,我潜在一个QQ群里,看一批网文作者讨论创建新网文网站的事情。

至今,距离 4 月 27 日阅文人事调整已经过去了 20 天。网文圈经历了合同风波、维权斗争、舆论混战。

阅文声明将于 5 月底或 6 月初公布新版合同,而在合同发布之前,网文产业变革也进入了短暂的“停滞期”。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是愤怒着、迷茫着、观望着、涌动着的人心,有关于网络文学的一切,已经不再是一个安全话题。

行业的震动,也让网络作者这个群体变得四分五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成长历程各有不同,占据不同的立场,表达不同的诉求,所采取的抗争手段也大相径庭。

在这 20 天里,有一批作者选择聚集在一起,花费了 14 天,共建了新的网文平台。他们是仓促拉起的“草台班子”,却偏想在巨头林立的网文生态中,找到另一条出路。组织者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进展,支持者们在QQ群汇聚和讨论。

我以为这些作者大多正被愤怒驱使,充满戾气,时刻准备开启战斗和防御模式,因此很是小心翼翼,怕一句话说不好,便被“扣上帽子”,清理出群。

但事实是,在集体情绪之下,他们大多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诉求的人,有创作数年的老作者,有迷茫无措的新人。他们或是对网文平台感到失望,或是曾为合同条款所累,或是坚持自己所认同的价值,不肯放弃网文创作。

5 月 15 日, 23 时 33 分,是新网站的公测时间。

公测过程十分波折,按照一位群友的话说:“几乎全是重大事故”。网站公测时间拖延;网址出现问题,无法登入;内测数据并未删档。

但总体上说,这仍然像是一群网文作者的“跨年夜”。有网友在龙空论坛发帖:“你们这么急干嘛,网文圈这么多网站开过站,第一次见把人家当成手游公测来排队。”

许多人嘴上喊着困,却还是守在电脑面前,苦苦等待着组织者“月影梧桐”发布公测网址。作者汇集的龙空论坛也在实时更新新站公测相关的帖子。讨论群里不停出现口令红包,“稳住”“别着急”“开门大吉”……

5 月 16 日,零时十七分,终于有人登上网站。作者们开始抢注ID,发布作品。半小时时间,作者ID序号突破两千。

“愿以卑微之力挽天倾”

事情要从 14 天前说起。

5 月 2 日,凌晨 2 点 10 分,网文作者“月影梧桐”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了第一篇众筹文章。

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有恐惧。他今年 41 岁了,写网文十多年,曾是起点中文网的 5 级作者,创作过几百万字的商业小说,却从未真正尝试过创业。

阅文集团的管理层变动,宏观战略的调整,网上的新旧合同争议,都让他坐不住了。

在他看来,站在资本立场上,阅文集团的变革没什么问题。“用免费模式占领更多圈层,集中流量打造出一个大IP生态来变现,类似《战狼2》这样的高光电影,一部就可以拿下 50 亿营收,一年只要有 3 到 4 部,将会大大充实资本回报,还可以连带变现更多衍生产品。”

但对靠付费订阅获得收入的普通网文作者而言,免费模式的推行将为未来收益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作者权益将很难得到保证。而通过渠道和流量激发的网文创作,将使作品陷入更大规模的同质化,读者将丧失极大的选择权。

月影梧桐想了很久。他决定众筹建立一个新的网文网站,一个专注于作者写书与读者读书,不注重IP和版权开发的小众平台。网站、作者、读者之间形成相对平等公允的主体关系,让新站给许多只想好好码字写书的中小作者,留一处容身之地。

他的妻子极力反对。一个中年网文作者,也非大富大贵,既然拥有稳定的付费读者群,安安稳稳连载小说有什么不好,偏要妄图改天换地?从理性上,他认同妻子的看法。

但网络舆论继续发酵,月影梧桐始终不甘心。他瞒着妻子,去打听家附近的写字楼,了解线下办公的场地和租金,咨询办理新站的条件和手续,查看众多企业的发展轨迹、脉络、股权结构等等。

他嘴上不说,心里却埋着事,在家里长吁短叹。他的妻子不忍,主动与他沟通。聊完后,妻子最后还是同意了创建网站的计划。

他们立约:“ 50 万,保证亏完离场。”

最初,月影梧桐打算自己出 70 万,用一个月时间众筹 30 万,凑足 100 万作为启动资金,一切计划都慢慢来。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想众筹建站的消息一出,众筹群火速爆满。 5 月 2 日当天, 12 个小时内就筹集到 30 万,几位资金充足的响应者“不依不饶”,坚持追加,截止到当夜凌晨,筹集了 50 万元。在期待和支持之下,他加速了建站进程。

众筹的那天,因为消息和私信太多,他的电脑死机了 6 次。他告诉每个参与众筹的朋友,成功几率很低,风险很大,要做好亏70%的准备。他们依然坚持:“书站这东西,努力过了多半还是不成,但如果不努力,以后回想会悔恨无极——我当年干嘛去了?”

支持新站建立的网友们主要汇聚在QQ群里,除了投资群,还有新站讨论群。 14 天里,新站讨论群从 1 个增加到 10 个,每个群的成员数从 500 人到 2000 人不等,粗略估计一共可达万人。群里的讨论声很多,关于文学创作,关于行业问题,关于新站想法……新站的 4 次内测,每次都在深夜,大家依然响应,积极提出建议,还以抢注作者ID号为乐。

除了内测需要,月影梧桐很少出现在讨论群里,也几乎不出现在其他社交平台。他选择直接通过个人公众号、邮箱、微博与大家建立联络。

一方面是防止仿冒和诈骗。月影梧桐想把新站品牌名取为“联合阅读”,没几天就出现了带有“联合阅读”字眼的公众号,宣称会组织第二轮众筹,同时市面上还出现了不少打着“月影梧桐”招牌的山寨小说站点。为了防止有人上当受骗,他选择通过单一渠道发布信息并汇报最新进度。

另一方面是屏蔽嘈杂声音。为了快速建站,他没有一天早于凌晨 3 点入睡。他的朋友们看到许多质疑和诋毁,希望他能站出来回应。他想了想,还是放弃了。部分质疑源于现实困境,他无从辩驳,部分诋毁则无须辩驳。此时此刻,嘴上的辩论和争吵,远没有他租办公室、买设备、招聘人员、调整合同、收集测试意见……来得紧急和重要。

正值五一假期,办理手续并不容易,只能持续推进。 5 月 7 日,新站《众筹协议书》草案发布,办公场地完成租赁, 5 月 8 日,他晒出了办公室地址和照片,欢迎大家过去坐。几天后,他们在办公室收到了书友送来的一箱樱桃。

“新的选择”

5 月 14 日,月影梧桐公布了新站签约合同的征集意见稿。出于运营成本和长远发展的考虑,合同的不少细节还在调整当中,但有一点保持不变,他坚持把影视、游戏、动漫的衍生版权留给签约作家,平台保留经过作者允许并协助作者出售的代理权。在IP开发热潮之中,这注定是个专注于网文创作的小众平台。

月影梧桐反复强调:建新站并非为了打倒谁或颠覆谁,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但至少希望能保留一个“孤芳自赏”的净土,以付费阅读制度为核心,致力于打造精品小说。

按照计划,新站第一年只推行作品分成签约,不会设置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全勤奖励。这种运营方式,主要是为了降低平台成本,也代表着作者无法获得任何物质上的创作保障,只有靠读者付费才会有收入。群里的许多作者依然表示支持,打算前期先“为爱发电”。

大多数作者指望不上IP。网文行业的竞争,远比许多圈外人想象得更加残酷和激烈。零门槛的网文创作,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拿起笔,也意味着大多数人都得不到头部资源。大神永远是少数人,爆款永远是少数作品,也正因为是少数,他们被众多写手仰望。

起点中文网(阅文前身)曾是作者们公认的“证道之地”。

很多网文作者会劝告新人,不要去起点,那里厉害的人太多,创作了上千万字也出不了头的作者也太多,新人很容易被打击。但有更多网文作者会说:如果真的想证明自己有天赋,有实力,那就去吧,再小众冷门的题材,只要你写得好,都会有读者,都能出头。

不服输的新人作者们一遍遍尝试,在起点巨大的流量里摸索市场规律,在个人表达和读者口味里寻求平衡,有的熬成了“老扑街”,有的蛰伏多年,终于一飞冲天。还有部分作者,在其他小站慢慢磨练,心里始终存着某天到起点“证道”的憧憬。对他们来说,除了物质上的收益,记录作品订阅数的上涨轨迹,将某种抽象的进步外化,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网上流出的合同文件里,“委托创作”,“聘请作者”等字样,以及部分版权相关的条款,着实刺痛了他们。

“可能将来有一天,我要为了养家糊口而被迫写作,但至少现在不是。”“养家糊口我没问题,但是心里憋屈。”“说真的,写小说的确希望挣大钱,但是明明扑街还坚持写,真的是为了梦想。”“如果为了赚快钱,我不会来起点。”

合同引发争议后,阅文声明会调整不合理条款,并举办了恳谈会,许多作者因此而产生的愤怒和失望却难以平息。对于商业市场来说,网络文学是IP战略的源头兵,但优质网文IP和优质网文本身,终究不同。大量作者“心有IP力不足”,部分作者热衷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并不符合目前的IP改编规律。

没有通过网文赚到很多钱,又丧失了在平台写作的价值感,他们把这次事件评价为:“新的选择”。

支持建站的作者们,有共同的负能量需要被发泄。除了在群里灌水聊天、讨论网文和平台之外,他们也会吐槽抱怨,甚至在网站内测时恶搞。新站每次内测一般只有一小时,大家利用短暂的时间上传作品。他们用这些将会被删档的虚构内容,“玩梗”影射现实风波,借此发泄负能量。有些写得好的,还会被群友四处问作者是谁,再赞上一句:人才。

发泄负能量之余,他们也努力避免“误伤”。一位起点签约作者在群里发布作品广告,请大家支持。几位在线作者帮着一起看内容,提出看法和建议。他们并非与“起点作者”为敌,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是或曾渴望成为“起点作者”。

“功成不必在我”

对部分作者来说,支持新站建设,有维护创作尊严的意味。但现实层面上,新站成功困难重重。众人鼎力支持的另一端,是质疑、观望、沉默者的不看好。

“注定不成,有啥好聊。讲真话要挨骂,讲假话又何必。”当被问起对新站的看法,一位资深网文作者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说。

阅文事件突然爆发,许多作者、读者、其他业内人士参与讨论,大量声音涌入。互联网环境之中,虚拟与现实交织,在作者群体内部,每个人的立场和需求并不一致,每个网络身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不均衡。部分极端情绪让人失去理性,事态发展不受控制。

阅文官方频繁辟谣,回应质疑,并声明会在 5 月底或 6 月初公布新版合同。合同发布之前,那些已经走上创作轨道的人们,还要继续向前行驶。

对于新站建立,他们选择沉默。沉默的背后,是许多不如人意的历史尝试在佐证。

2002 年底,中华杨和苏明璞等一批网络写手,成立了“明杨·全球中文品书网”,首次提出了VIP的概念,曾引发轰动,后期作品内容乏力,被幻剑书盟收购。这种付费订阅模式,由起点中文网最终确立并巩固。

网文发展二十年中,平台方每一版合同条款的向前推进,都曾带来一次小动荡。17K中文网,纵横中文网等其他老牌平台的出现,其中都有合同风波的原因,但把时间线拉长,他们并未撼动起点中文网的地位。早年间创业者们一呼百应,公司在时代浪潮中被互联网红利滋养。如今,随着互联网秩序和结构更加坚固,这些动荡的水花越来越小。

2016 年成立的有乐中文网,投资两千万,较为成熟的编辑团队,一群没有合约限制的作者,稳坐网文行业第二把交椅的掌阅帮忙导入流量。四年过去了,有乐仍然是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小网站,生存艰难。

“如今的新站,资金一百万,没有团队,没有成名作者,没有流量……”一位业内人士没有再说下去。在他们看来,提出具体的条款需求,积极与平台协商,比这些手段有效得多。

哪里有真正的乌托邦,每个新平台,都仍是一个生态的起步。它更像是一个生物圈 2 号,在期望的模式下创建,却可能没有活水,可能氧气枯竭。

所幸,这些建立新站的人们,已经做好了没有现实回报的心理预期,却仍决定开始。在第一篇众筹文章里,月影梧桐曾对新站作出预测:高歌凯进,一炮走红的可能性小于1%;行情惨淡,毫无人气,连续亏损的可能性不小;稳扎稳打,虽仍入不敷出,但前景还算看好的可能性最大。他给自己定下 6 个月的期限。 6 个月后,公司会根据运营情况再做一次决策:继续融资运作,或宣布解散。

“功成不必在我。”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