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坑!创想 5G,手把手教你做视频社交产品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5-11

摘要:对象:社交 PM,研究社交替代品的 APP 爱好者目标:主打日常的视频聊天场景,在短视频的沉浸式体验与社交的高效性之间取得平衡说明:全文内容精简,建议收藏回看,禁止一切形式转载。每年

对象:社交 PM,研究社交替代品的 APP 爱好者

目标:主打日常的视频聊天场景,在短视频的沉浸式体验与社交的高效性之间取得平衡

说明:全文内容精简,建议收藏回看,禁止一切形式转载。

每年都有很多个人或公司企图站出来讨伐攻陷张小龙的社交帝国,目前来看离革命成功还差一个地月距离。在全面拥抱年轻化的产品理念之下,如何避免用户聊完互加微信变成了今年社交圈的重点讨论问题。

所以直接开撸:以 5G 发展为基础,如何做出微信替代品?

先上简单的信息结构图,嫌复杂的可以先看正文 ~

这款产品的几个重要理念

1、视频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文字信息

2、仅有两种添加好友的方式

3、拍视频仅支持横屏,原因:横屏能包含更多的画面信息、横屏是一种仪式感、横屏的手持角度及高度更人性化等

4、好友人数上限(一)消息与聊天

消息页作为产品首页,仅有 接收并查看 这一个单一功能,使用时与市面上绝大多数社交产品无异,区别点在于:

1、好友发出的视频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普通发送,延续国人的社交习惯,不需要已读标识,另一种则是视频留言,该条信息作为强提醒在首页置顶且给对方发送已读回执。

为什么存在强提醒视频?

因为拍视频是一项很高成本的动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活创作,当用户选择这一动作时,比起文字,其期待反馈的想法更加强烈,尤其是在商务场景、亲密关系中,我们希望在送达视频的同时也能表达出创作者的反馈期待。

考虑到该功能的滥用会对接收者造成干扰,产品支持对单一用户进行留言屏蔽

2、在 5G 支持下,过多的富媒体消息会严重降低用户的处理效率,所以在首页通过手势操作、播放前置等细节来减少用户的操作路径。

比如视频消息以卡片 UI 呈现,比文字更具区分度,由连贯性缩略图组成,帮你判断当下是否需要空出时间处理这条信息。

比如点击视频卡片可以在当前页展开播放,记忆播放进度,左右手势交互进行收起、切换

比如拖动视频进度条时视频同步快进,以快速预览画面信息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种处理方式容易错过重要的信息,但是我认为站在生活皆琐事的角度出发,事实上在熟人社交里拍视频所突出的从来不是信息,而是发送者的情绪,社交实质是情绪的互动,在前置的信息接收上,仅感知到对方的情绪就已经足够了。

3、信息分层:最近消息、星标好友独立 tab,群聊独立 tab

为什么星标不放在前面呢?因为星标仅代表此人很重要,消息的权重不会高于时间线消息

另外群聊是一个干扰性非常强的社交活动,跟单聊并在一起会严重影响到收发视频的体验,所以做了独立分层。

聊天页省去了头像,在真人视频的场景下,交互信息已经十分复杂,头像已经没有展示的必要了。我们重点看看底部操作栏:

表情:发送表情包

呼叫:拉起语音或视频通话

发图片:拉起相册

发视频:拉起摄像头,限制横屏拍摄(在技术上可实现在聊天页横屏时,自动打开前置摄像头并拍摄,竖屏后自动结束拍摄)

视频编辑页可记忆上次的编辑选项,为什么需要在拍摄后多一个编辑的步骤呢?同样是照顾国人的习惯,拍摄后直接发出没有安全感,在拍脸的情况下,没几个人是敢直接发出去的,尤其社交需求中女性的社交欲望和频次相比更高。

(二)好友申请与管理

在好友列表页我们尝试突出头像和分组,一则分组能提高查找效率,二则头像在技术上支持以动态 gif 呈现(当然系统需要做比较复杂的美化处理),如此一来,好友页整体呈现的风格就比较活泼了。

重点讲一下【一次性通话】

前面信息结构图中已列出了一些要点,有需要的童鞋可以翻回去看。

因为视频信息的丰富性,在社交场景下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处理日常事务,一次性通话主要用于销售与顾客一对一沟通、意向的商务沟通、修水管、通下水道、相亲、二手转卖 ... 等等,在这些场景中,往往视频讲解比文字更有效率、更能建立可信度,同时不需要建立长期的好友关系。

用户主动创建一个标识码(允许对方搜索、可设置仅发送文字或图片信息、从第一次聊天开始计时,N 天后记录留存但无法收发新消息),收到邀请码的用户可以向其发送消息。

在沟通过程中,无法进行好友添加(前面提到产品仅支持两种添加好友方式)

一次性通话消息不会出现在首页时间流

为了保障用户在一次性沟通中的不会受骗,或是受骗后合法维护权益,记录始终留存,基于双方的实名制,我们可以进行法律上的追溯。

(三)圈子

圈子分为:好友圈、同城圈、关注圈

好友圈

依旧以视频为主,置顶一个视频专区,自动播放、自带弹幕

另外几个小设计:

1、只有带文字的信息才支持评论,也就是说只发图是不会收到任何反馈的。这个机制的出发点是文字的表达是分享一种观点,观点值得讨论,而纯图片展示>分享,看到即足矣。

2、评论限制同一圈子可见。

同城圈

同城圈的内容来自哪里呢?事实上我们不需要第二个发布按钮,所有在发布时标记了定位的信息都会同步到同城圈(可主动关闭该功能)

同城圈是没有置顶视频区的

关注圈

回到最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如何避免聊熟后大家互相加微信?这里给出的解决方法是给双方同一个继续留下的理由。

我们基于推荐算法给用户推荐好友,推荐算法权重是好友重叠度>同一群聊>校友>同城。

想想看,每个人的朋友圈都很精彩,哪怕是微商,但每个人的圈子又都很窄,除了销售,我们都有曝光的欲望,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当 UP 主,微信不会狂撸视频号,在短视频成为主流习惯的大背景下,基于算法的推荐来拓展人脉是必不可少的

但即使必不可少,我们依然需要维持克制,推荐后建立起来的并非好友关系,而是关注关系,意即我对此人没有沟通欲望,只是单纯想围观人家的日常(当然需要对方的同意)。对于用户,他获得了更丰富的信息源,对于被关注者,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也对他的创作边界有了克制。

关注关系是长久的,因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长期稳定的,这种互不干扰的长久关系极大地削弱了产品的功利性,最终会沉淀为互相制衡的社交资源。

同时,如果是达成了双向社交关系(互相关注),则支持添加好友。这个机制也很好理解,彼此都对对方感兴趣的话,是有极强的沟通意愿的。

(四)个人主页

个人主页核心依然是突出个人创作,拍视频的门槛比文字和图片都要高,我们不可能像微信一样把所以内容一股脑收进朋友圈里,个人创作更多是一个 gallery 的概念,每个人的主页都是他的 勋章

结语

这份方案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品的商业价值,为了维持交互的纯净度和平衡富媒体干扰,我们不可能简单粗暴地填充广告,同时我们也没有空间插入支持商业化的工具,基本上每个空间都已经物尽其用了,我们不能做用户付费,更不支持支付交易。

所以关于商业化,还是留个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