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应不断弥合数字鸿沟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5-29

摘要: “两会展望在线教育”系列评论之三 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正常教学秩序被迫做出重大调整,在线教育成为应急状态下开展教学活动的

“两会展望在线教育”系列评论之三

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正常教学秩序被迫做出重大调整,在线教育成为应急状态下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传统线下教学向家庭线上教学切换过程中,出现家庭接入条件、教师信息素养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对此,相关各方妥善应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弥合教育数字鸿沟,“停课不停学”任务推进总体平稳,为在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教育部工作月报显示,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7.9%,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占比93.6%。但疫情期间,在线学习以居家为主,依靠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来自家庭、村庄或社区,而非学校。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的比例虽然超过98%,但仍意味着有不少行政村没有接通光纤或4G网络,无法为村里的学生提供网络接入条件。还有部分学生家庭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开通网络,缺少电脑、智能手机等基本上网终端,难以正常开展在线学习。同时,面对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任务,不少教师仓促上阵。有些教师擅长教室里时空同构环境下的强交互教学,在讲台上可以对着学生侃侃而谈,却拙于网络上时空异构环境下的弱交互教学,面对摄像头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主要是因为在线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数字教学资源制作和整合能力,能够围绕在线教学特点调整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在线沟通方式和技巧,要有“镜头感”,擅长保持课堂热度,最大程度保证学生专注度“不掉线”。而传统教师相关能力储备不足,距离开展高效优质的在线教学活动还有一定差距。正如湖南省教科院《疫情期间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学数据调研报告》显示,只有5.22%的教师认为自己完全具备网络教学组织实施能力,66.91%的教师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在线教学管理与指导,45.43%的教师认为自己完全不具备网络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或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

疫情期间,每一个学生是否有机会接受在线教育,影响社会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认知和判断;而每一个学生接受在线教育质量如何,则体现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的高低。前述问题和不足,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停课不停学”基本覆盖了每一名学生,线上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在线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教育部启用“直播卫星+教育”,通过直播卫星播发空中课堂学习资源,覆盖网络信号弱、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学校和基层社区开展实际困难排查,制定“一生一策”,通过赠送爱心补助流量、借调资助上网终端、安排上网专用场地(如村委会)等形式,满足在线学习基本上网条件,减轻网络资费压力。工信部、运营商持续加大宽带网络和基站建设力度,扩大有线无线网络覆盖范围,落实困难家庭带宽提速和手机流量费用减免政策。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在线教育的网络接入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线”的目标。

疫情为在线教育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在线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疫’”,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数字鸿沟问题,不断提升教师掌握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在更高水平持续缩小教师信息素养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代际差异和个体差异。相信经此一“疫”,在线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能够得以强化,成为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重要表征指标和关键驱动因素。

(作者:唐亮,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 责编:孔繁鑫]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网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