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生机勃发 投资者畅享科技红利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7-22

摘要:原标题:“试验田”生机勃发 投资者畅享科技红利  部分科创主题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一览表  科创板迎来了寒武纪等一批处于快速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   科创板开市一

原标题:“试验田”生机勃发 投资者畅享科技红利

  部分科创主题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一览表  科创板迎来了寒武纪等一批处于快速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

  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提质增效、稳步上扬、国际机构投资者不断入场的一年。不论创投、公募、私募还是个人,各路投资者在投资途中的心路历程,汇聚成一曲动人心魄的乐章,唱响了中国资本市场更美好的明天!

  科创板的推出点燃了资本对硬科技的信心和热情,硬科技也成为时下投资圈的流行词汇。更让创投激动的是,在科创板引领下,科创理念正深入人心,创新氛围蔚然成风。

  作为科创板投资的主力军,从打新到二级市场投资,公私募基金以专业性开道,秉持理性和发展的眼光为科创板企业定价,不负所托,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小投资者无论是借道基金进行布局,还是依靠个人判断进行投资,在享受收益的同时,科创板高波动性蕴藏的投资风险,也教育投资者回归基本面研究,从中找到值得长期持有的优质公司……

  ⊙许盈 记者 陈玥 邵好 孙越

  ○编辑 吴晓婧

  从初步尝试,到深入探索,科创板开市以来的这一年,投资者不仅获得了良好回报,还深切感受到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带来的深远影响。

  对于专攻一级市场的创投而言,这是值得铭记的一年。科创板的推出点燃了资本对硬科技的信心和热情,硬科技也成为时下投资圈的流行词汇。在硬科技领域深耕多年的创投机构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他们与科创公司并肩奔跑十数载,熬白了头发,熬花了眼睛,当看到企业上市敲锣那一瞬,泪水湿了眼眶。更让创投激动的是,在科创板引领下,科创理念正深入人心,创新氛围蔚然成风。

  对于聚焦二级市场的公私募基金而言,这是值得回味的一年。一年来,作为科创板投资的主力军,从打新到二级市场投资,公私募基金以专业性开道,秉持理性和发展的眼光为科创板企业定价,不负所托,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也让“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这是值得高兴的一年。科创板自开板之日起就设立了50万元的投资者门槛,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无论是借道基金进行布局,还是依靠个人判断进行投资,在享受收益的同时,科创板高波动性蕴藏的投资风险,也教育投资者回归基本面研究,从中找到值得长期持有的优质公司……

  创投:资本的热情被点燃

  科创板的推出点燃了资本对硬科技的信心和热情,硬科技也成为时下投资圈的流行词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领域等高精尖技术成为耳熟能详的六大行业。

  “科创板是春风、是方向、是暖流、是利好、是巨大改变。”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消息一出,创投界集体欢呼,认为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改革。如今,科创板开市一年,与100多家科创企业一起进入科创板的创投,有了更多感触。

  “中国正逐渐成为国际科技创新的新引擎,科创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也必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说。

  弘毅投资资深合伙人、董事总经理袁兵表示,科创板的诞生,解决了很多创投机构“两头在外”的问题,科创板的包容性,给很多创投企业带来了新的退出渠道。

  科创板的设立,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有利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更好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引导价值投资、培育优质科创企业。

  股权创投市场的特点就是投资期限长、市场流动性弱、退出通道有限等,科创板的推出,将有效完善资本退出通道,打通“募投管退”的股权投资闭环,从而引导更多资本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在创投人士看来,有别于传统制造业,突破“卡脖子”技术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长期持续性研发投入,科创企业往往数十年如一日深耕某个细分领域,在此过程中甚至没有收入,这就需要创投机构参与其中,与其一同成长。同时,这类企业也存在着投入大、风险高等困难,也需要创投机构与其一同克服。

  “没有科创板,我们可能要等上十几二十年才能把企业推上资本市场,或者到海外上市。如今,科创板为科创企业提供了多套上市标准,只要有足够的科技含量,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该创投人士认为,这其实缩短了创投机构的投资期限,提高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效率,相当于为创投机构、科创企业都提供了加速器。

  更大的意义在于让科创理念深入人心。过去,市场看重商业模式创新,短平快的投入产出效率吸引了几乎全部的市场注意力,有些创投机构即便愿意投资硬科技企业,也碍于市场风格而无法下手。如今,科创理念深入人心,哪怕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哪怕会有技术风险,人们也愿意花时间与科创企业一同成长。在这种氛围下,创投机构能够更加从容地投资,更加淡定地等待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如今,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成熟的上市渠道。在退出有保障的基础上,创投机构会加大力度投资早中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这对于扶持和培育中国的高新技术尤为重要。”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称。

  公募:分享科技企业成长红利

  回忆起科创板开市这一年,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感慨颇多:“2019年春节刚过,科创板的热度便急速升温。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基金公司的参与热情更是如火如荼。短短两个月内,有上百只科创主题基金上报,不少公司一口气上报了多只不同类型的科创产品。”

  大公司明显跑在了行业前列。2019年4月22日,华夏、易方达、南方、嘉实、工银瑞信、汇添富、富国旗下7只科创主题基金获批发行;4月26日,首只开放募集的科创主题基金——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正式发售,限额十亿元,仅半个小时额度便售罄;4月29日,首批获批的另外6只科创主题基金启动发行,认购金额超过千亿元,其中华夏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的认购金额近250亿元。

  早在2018年,证监会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答记者问中就表示,将指导上交所针对创新企业的特点,在资产、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分享创新企业发展成果。

  机遇当前,责任在肩,基金公司纷纷抽调精英组建科创投资团队,并对科创板公司进行大量调研,“与时间赛跑”成为常态。

  一年过去了,公募基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16日,40只科创主题基金成立以来全部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近40%。

  首批科创主题基金的表现更是亮眼。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16日,首批7只科创主题基金回报均超过70%,其中南方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旗下的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100%,南方科技创新以116.23%的回报排名第一。

  虽然遭遇资金追捧,但科创主题基金在问世之初,面对的质疑并不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封闭三年?这个不太好”“能赚钱的产品,会这么大张旗鼓地宣传么?”……在雪球等各大财经论坛中,普通投资者对新出炉的科创主题基金的认可程度并不高。

  除了对新生事物的不了解,还有对基金投资能力的不信任。“为什么要买基金?自己组合几只有护城河的行业龙头股票,逢低买入,封闭期五年,绝对收益不会低于年化10%,还不额外支付基金管理费。”一位用户在帖子中的发言,引起一片赞同之声。

  对此,博时科创主题3年封闭混合基金经理曾鹏、肖瑞瑾做了较好的回答:“科创板为国内投资者带来了投资机遇,但也要认识到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性,技术路线更迭、商业模式竞争都会对公司价值评估产生重大影响。作为重要普惠金融工具,具备完善投研能力的公募基金将扮演桥梁的角色:一方面对接广大基金持有人,一方面对接科创板上市公司,在科学识别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将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红利更好地传递给基金持有人。”

  时光荏苒,原先质疑的帖子已经逐渐沉底,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些声音:“买了50万科技基金,赚了30多万了,坐等翻倍”“他管理的科创基金是目前科创基金里业绩最好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守拙比取巧更重要”…… 

  一位从事互联网工作的“90后”赵先生表示,他在开板之初便买入了科创板三年期封闭基金,持有一年至今收益率高达70%,超出了他的预期。赵先生表示:“从一开始我就看好科创板,这些科创公司都是真正的硬科技,代表中国产业发展的未来。”

  仅一年的时间,公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专业性和投资能力,引领市场开启一波壮阔的成长行情的同时,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也让“买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私募:布局业绩成长的确定性

  科创板投资存在资金和认知的双重门槛,导致了机构博弈为主的结构。科创板开板后,中小私募也给予了科创板足够重视,参与度非常积极,但整体的持仓占比有所差异。

  在科创板上市之初,由于科创板估值整体较高,不少机构都持观望态度。上海某私募基金经理曾对上海证券报记者直言:“我们没有投资科创板,没找到合适的标的,都太贵了。”

  然而,随着科创板公司数量的增加,机构对于科创板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上海一家百亿规模的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此前公司产品主要依靠银行渠道销售,由于合同限制大部分产品并不能投科创板。不过,该基金经理表示,科创板不乏值得关注的好公司,未来发产品时也可能加大对科创板的布局。

  投资经理刘军所在的菁上甲万私募公司,在二级市场的操作风格一直以价值投资为主,自从科创板推出后,其对科技类公司的配置比例已超过了消费股。

  “这一年以来,我们对科创板的投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从今年各公募、私募基金的收益情况来看,收益率排名前后差距极大,这主要就是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所作的贡献不同。”刘军表示,科创板股票如此巨大的二级市场价差收益,远超出了他们此前最乐观的预计。

  科技公司是高成长与高风险相伴随,非常考验机构资金的选股能力。因此,也有一部分私募对科创板的投资相对谨慎。

  “科创板整体占我们的持仓比例不高,对净值的贡献在个位数,不算大。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是买入长期持有策略,而科创板由于采取了新的交易制度,且市场关注度很高,多数股票开板以后估值都不便宜。”上海吉渊投资总经理王富强表示。

  “市场上资金对某些生物医药,芯片相关个股的追捧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认为当下市场存在一些估值泡沫。真正代表未来的头部科技企业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但还有一些前景还不太明朗的公司。”王富强表示。

  方略资产创始人游兰强此前做过股权投资,他对投资新兴产业一向颇为关注,在一开始就对科创板非常有信心。回顾科创板一周年,也是作为A股注册制试行的第一年,他认为,科创板留给二级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

  “第一批上市公司中有不少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游兰强表示,科创板未来的机会“在点不在面”。由于科创板目前总体体量较小,对市场的流动性比较敏感,所以目前这个阶段同涨同跌现象比较明显。未来,随着上市公司不断增加,后市科创板板块内会出现分化,所以还是强调以业绩成长的确定性为主去做布局,炒作题材应该要及时止盈。

  个人:看好长期投资的回报

  在A股市场,一直以来散户在绝对数量与交易量方面都占主导地位,而科创板自开板之日起就设立了50万元的投资者门槛。科创板较高的波动率与部分公司未盈利、高估值等带来的高投资风险,也让不少个人投资者在投资方面保持理性与谨慎。

  在科创板上市之初,由于科创板估值整体较高,不少散户都持观望态度。上海的一位老股民钱先生表示,参与科创板打新让他收获颇丰,但出于风险考虑,他并未参与科创板的日常交易。他说:“我只参与申购科创板新股,收益在上市第一天都兑现了。”

  即便是股龄超过20年、投资经验丰富的老股民汤叔,在科创板开市之初也非常谨慎,他给自己定的策略是只参与新股申购,暂时不做二级交易。他一共有3个账户全部参与科创板打新,一共中签中国通号1500股和中微公司500股。

  “老实说,我一开始是没有设定收益预期的。例如,中微公司市盈率170倍,当时我觉得太高了,股吧里好多中签的和我一样担心破发,结果开盘以后涨了近290%,我当天就赶紧把中签的股份全部卖了。”

  现在回过头看当初的经历,汤叔有一些唏嘘,曾经不被他看好的这只股票,已经成了涨幅近400%的大牛股。“有一天我看到中微公司的市值破千亿的报道,一下子想起这不是我中签的新股吗?都涨上天了!”

  这一年,让汤叔对科创板公司的估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用传统企业的那套估值,科创板很多核心科技的企业都是高估,所以不如选定高速增长行业里绕不过去的标的,拿住长线才能赚到大钱。”

  大户投资者老尹的投资风格比较大胆,且一直偏好投资科技类的股票。在科创板上市的时候,他把大部分资金拿出来,转战科创板。

  “我觉得刚开市的阶段肯定是有一些溢价空间的,而且有些公司确实质地不错,所以就大胆进场了,对一些看好的股票会做日内T+0,赚点波段的钱。”老尹刚开始做科创板投资的时候,还是以短线思路为主,当科创板个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回调,市场估值逐步消化后,最近他又开始不断加大仓位了。

  谈到科创板的投资逻辑,他感触很深的一点是,选股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难度很大。“投科技企业光看财务分析,其实看不出来什么,因为有些公司的盈利相对比较滞后。必须得对政策、行业上下游、技术研发这些都有研究,不费点工夫是选不出好赛道和好股票的。”

  科创板的高波动性蕴藏潜在风险的同时,也教育投资者回归基本面研究,从中真正找到值得长期持有的优质公司。

  一位参与科创板投资的“90后”廖小姐表示,对于看好的科创板公司会长期坚定地持有,这也为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就我的体会而言,科创板盈利速度比主板快,之前做科创题材都是做短线,但是一些优质个股让大家重归基本面,教育投资者得沉下心来,多研究公司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