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Logo
首页>互联网热点>

营收超2000亿,新增3000万消费者,京东依然碾压拼多多?

登录 注册

营收超2000亿,新增3000万消费者,京东依然碾压拼多多?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8-18

摘要:目前,京东股价为66.98美元,市值990.42亿美元,拼多多股价为89.18美元,市值1068.04亿美元。 本文来自合

目前,京东股价为66.98美元,市值990.42亿美元,拼多多股价为89.18美元,市值1068.04亿美元。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作者:祝颖丽,编辑:斯问。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8月17日晚,京东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京东净收入2011亿,同比上涨33.8%,年度活跃购买用户4.174亿,同比上涨29.9%,比上个季度净增3000万。

这是一个超出预期的成绩单,相比疫情期间“雪中送炭”的供应链优势,这一季度京东虽然相比其他平台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但复工复产的整个周期里,线下受挫的订单依然成就了线上的爆发。

财报季内的三个月,京东最大的两个事件一是血战618,二是回港上市,偏巧都在同一天。

这提示了市场一件事情,与拼多多这家“只成立了四年的公司”相比,22岁的京东足够成熟,即便短暂在市值上有所逊色,但回到一个常态竞争之下,它未必会输。

目前,京东股价为66.98美元,市值990.42亿美元,拼多多股价为89.18美元,市值1068.04亿美元。

京东的“完美”成绩单

衡量一个电商平台是否良性发展,看营收、看利润,看增速,看用户增长。

在这个季度,京东交出的几乎是一份完美成绩单。

营收上,这一季度京东达到2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增速创10个季度新高。利润上,无论是哪个统计维度,都有大幅度的上涨,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达到了人民币59亿元,同比上涨66.1%。

用户增长也很强劲,上个季度,京东年度活跃消费者环比净增2500万,这个季度又比上个季度多了3000万,环比增速达到7.9%,接近2019年底的顶峰。

这份满分财报在市场预期之外,但分析起来,却也在意料之中。

4到6月是国内复工复产的阶段,线下零售企业受到疫情打击,纷纷寻求线上的“自救”,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业绩转移到了平台之上。

在财报里,京东列出了几个这一期间他们所做的努力,吸引高端品牌入驻、尝试直播,与快手合作,以及升级同城零售1小时达服务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努力带来了营收和利润的成效。但横向对比,淘宝、抖音直播的风风火火,拼多多、天猫作为平台吸引的商家规模应该超过京东,以及阿里把同城零售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看起来,京东的应对和动作似乎只是大势所趋。

但究竟是否是时势造就了京东的增长,还需要等另外两家的财报披露,以做对比。至少目前,作为最早一个公布财报的电商巨头,京东的成绩值得被肯定。

营收之外,京东的用户增长其实也有迹可循。

疫情以来,除了官方的“京粉”,针对京东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东东来啦、芬香、京享优品、京创客等利用后疫情时代人们收入下降的焦虑心态,把普通消费者变成了推广者,在微博、朋友圈、微信群,随处可见京东商品链接的分享。

学习曾经拼多多社交裂变的方式,京东完成了一次新的追赶。

成本的增速超过收入增速

进一步分拆京东的收入和支出数据,能够佐证京东这一季度的增长逻辑。

上一个季度,京东自营商品中的快消品在平台迎来了爆发,收入达到524.6亿元,同比增长38.2%。这个季度,快消品数据进一步增长,达到640亿元,同比增长45.4%,平均下来,过去半年,京东一般快消品的增长达到了42%。

换句话说,疫情隔离的影响继续体现在电商平台的销售上,一方面是购物方式仍然以线上为主,另一方面,生活必需品打败了非必需品。

但正如上个季度分析的,一般快消品的销售同步增长的同时,其实会带来履约费用的升高。

第一季度,京东的履约费用已经大幅度提升,达到了104亿,同比上涨了29%。这个季度,这部分成本继续增加,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30.6%,增速与销售额上涨同步。

总的营收与成本也有这种同步上涨的趋势,甚至这个季度成本增速还超过营收。

对比下来就知道,2020年Q1成本同比增速为20.2%,略低于营收增速的20.7%;而这个季度,总的费用达到1724亿元,成本增速为34.5%,略超过营收增速的33.8%。

成本同比增加超过营收,那利润从那里来?

一是因为营销成本增速低于总体成本增速,二是因为研发费用同比下降。

财报数据显示,这季度京东的营销成本为人民币68亿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56亿元相比增长21.0%,而研发费用只有36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7亿元。

这一方面说明,受疫情影响,即便有618这种平台之间的大战,但是营销费用其实并没有增加得太过夸张。另一方面京东的隐忧也悄悄暴露出来。

在京东二次香港上市的招股书中,曾称要将资金将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上,以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在报告期内的3个月里,京东的平台价值其实正当其时,帮助品牌实现增长也被京东写入财报,划了重点,按照常理推论,此时零售、直播、物流等方方面面的供应链技术应该需要更多支持,但对应的却是研发费用的降低,其对利润的追求和对技术创新之间,优先选择了前者。

与市场对拼多多“成长性”的期待不同,京东作为一个二次上市的老牌企业,除了营收、用户之外,对利润的追求既是一种成熟的体现,偶尔也会成为枷锁。

自2019年控制成本、扭亏为盈后,京东在利润上就一直精打细算,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也时有发生。

过去是取消快递员的底薪,对高管的末尾淘汰制,如今是对研发费用的收缩,而未来,为了利润,是否还需要牺牲些什么呢?

京东的主业与边界

京东的财报里,对自己的定位是零售商,国内营收排名第一,跟随其后的是苏宁云商、高鑫零售、唯品会和永辉超市。而在国外,同一赛道的选手有沃尔玛、亚马逊、Costco,其中京东对标的则是亚马逊。

这与消费者和常规的理解不同,在国内,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通常被放在一起论述,是电商平台的Top3。

但从模式上看,这个定位更符合实际情况。

与淘宝天猫、拼多多的平台模式不同,京东自营收入一直占据将近90%的比例,平台服务收入虽然在稳步增长,但截至这个季度,仍然只占比11.3%。这其中还包括京东物流的服务收入。

后疫情时代,京东的主要工作就是拆分子业务。

早在2019年底,京东物流独立上市的传闻就一直不断,而进入8月,京东物流30亿收购大件和商务件快递公司“跨越速运”的消息,为京东物流独立上市又加了一块砝码,物流行业专家赵小敏就认为,京东物流距离成为国内第八家物流上市公司的距离越来越近。

除了京东物流,7月1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有消息表示,金融业务的京东数科也将独立在科创板上市。这次财报发布的同时,京东还宣布追加17.8亿元投资,从而持有36.8%股权。

此外,京东旗下的京东健康也传出有赴香港上市的打算,京东工业品成为集团孵化的第四只“独角兽”。

根据蓝洞商业的报道,京东健康、京东数科、京东物流的估值都在1000亿~2000亿元之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京东集团加成,似乎没有非得与拼多多力争电商平台第二的必要。

不过,另一个问题也开始显现。随着这些能带来第三方服务收入的业务剥离出去,京东似乎更加彻底地沦为了封闭的自营平台,京东品牌的未来更等同的是京东零售。

可以看到京东在为这一天做前期的准备。

收购五星电器,成立新公司,开线下体验店;紧跟拼多多之后,以1亿美元认购国美的境外可转债;与携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接入携程的旅游产品供应链等等。

能看出京东扩大零售版图的野心,但这种合作模式除了达达-京东到家一个成功案例之外,投资唯品会、永辉超市、以及途牛,财务上是看似收获不少,但对京东能带来多少用户和价值增量,貌似没怎么看到。

京东一直渴望的是扩大平台型业务的占比,毕竟体量更大的自营业务要控货、配送,干的是苦活,毛利率也很低,但目前看京东的主业还得按照趋势走下去,提升毛利率似乎更难。

而以整个京东集团作为观照对象,无论是物流、金融、工业品,当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运营,面对的又是各自的行业对手,京东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眼光能够走到行业前几似乎也难以预料。

对京东来说,无论是主业还是尝试拓展的边界,未来的路都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