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Logo
首页>互联网热点>

小冰CEO李笛:人工智能的未来不是取代人类而是辅助人类

登录 注册

小冰CEO李笛:人工智能的未来不是取代人类而是辅助人类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8-24

摘要: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小冰独立不是新创业 目前没有商业变现的压力8月20日,小冰独立之后举办了第一场“对外发布会”,地点还是在中关村丹棱街的微软中心,参与分享的除却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小冰独立不是新创业 目前没有商业变现的压力

8月20日,小冰独立之后举办了第一场“对外发布会”,地点还是在中关村丹棱街的微软中心,参与分享的除却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士王永东。小冰公司董事长、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之外,小冰公司CEO李笛则登台小冰框架系列新产品,这也是他职务履新之后的第一次亮相。

8月21日,李笛在丹棱街微软中心2号楼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跟发布会当天一样,李笛依旧是身着牛仔裤+跟牛仔裤同样洗的泛白的微软logo黑T,说话的声音和语气不疾不徐,稳稳的向外传达着独立之后的小冰已经做了的以及未来要做的未来……

小冰最大的成本其实是流量 每天都在交互都在花钱

“数据的迭代确实是花费很高的。所以小冰其实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可能跟阿尔法狗相比,很难说是阿尔法狗更贵,还是小冰更贵。因为阿尔法狗的研发成本比较高,他每一次下棋他花钱花很多。但是小冰每天都在交互,花钱花的也很多。”

记者:昨天,一个是X Studio,包括一个X Writer,包括X Presenter,想问一下,微软在这方面我们大概投入的财力或者人力的情况,这个能不能透露?

李笛:小冰这一块的研发,我们说投入其实有三大块,我们在首先第一使用的技术,这一块包括分拆前后,相当于是所有的相关的技术全部都授权给了新公司。所以这个实际上是十几年的积累。所以,你看到昨天那个发布会上提到的,像我们框架上面,像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还有AI Creation就这个内容生成,这一块的内容是比较完整的。我们国内的企业一般来说,有完整框架的不多,通常是某一个领域,比如说我就是专门做计算机视觉,或者我专门做计算机语音,所以,这个投入很难用一个明确的数据来计算。光涉及到专利就有100多项专利,就是直接相关的。那么从成本上来讲,最大的成本实际上是流量,就是说使用的云的成本。

你看我们跟很多的同行业的区别是什么呢?同行业可能那个成本结构是,第一类的成本是市场费用;第二位的可能是人,因为尤其是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人很贵;第三个,最小的成本可能是云。我们是反过来的,我们最大的成本是云,因为我们的流量很大。这个流量不光是小冰,还有我们很多第三方的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这些。

所以,这一块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好的。因为把这个成本都损耗在云上面,意味着你积累的很多的数据,数据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其实我们现在有的时候甚至于把它资本化了,就是数据是资本的。因为只有更多的数据,才能够很好的去迭代你的框架。

我们的第二位是人,就是说我们第二大的投入是人。但是小冰团队的人数比较谨慎,我们一直以来人员差不多100多人,好像我们支撑一个几亿的用户群,虽然这个平台部门,就是专门去负责这个平台的,就十来个人我们内部的编辑队伍,一共5个。其中绝大多数的工作其实还是在做标注,真正去代替人工智能去回应的一些编辑的东西很少。不瞒你说,有的时候像weekly update,我们每周的更新,有的海报还是我来画的,就我们这边复用很厉害,这个团队其实一直有这个创业的状态。

我们第三位的,就是最低的投入,其实是市场的投入,花在市场花在PR上面的预算非常非常少。每年最大的一笔就是昨天的这个年度发布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我们的投入还是比较用在刀刃上的,一个是技术的迭代。技术迭代其实是微软这么多年的积累。第二是在这个技术之外的数据的迭代。数据的迭代确实是花费很高的。所以小冰其实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可能跟阿尔法狗相比,很难说是阿尔法狗更贵,还是小冰更贵。因为阿尔法狗的研发成本比较高,他每一次下棋他花钱花很多。但是小冰每天都在交互,花钱花的也很多。

小冰不做自己的硬件产品

“当它的智能助理这种很早期的概念,它主要是用来完成命令,比方说开灯关灯的时候,看不出来,但是它一旦要建立一些比较长期的关系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硬件是可以实现这一点的。”

记者:昨天发布会结束之后,我们一直在聊这个问题,觉得小冰的技术这么成熟,但是我们为什么一直没有一个硬件的产品出来,其实也是一直想问您的?

李笛:我们有几个基本思路,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数量是多的,而不是说,包括小冰。我们其实说一个小冰也不行,当然一个Siri也不行,它应该是高度定制化的。

第二,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交互应当是无处不在的,用户在哪儿,你应该在哪儿。而不是说你非要让用户来跟你一起去进行。跟《Her》那种(电影)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我们不希望用户把一个他的companion带在自己身上,或者到家了才能跟他去交流。而是你去哪儿都可以。所以今天你比方说假设是小冰,你是华为手机,你是小米手机、OPPO手机、vivo手机都可以。你在微信里,你在QQ、微博里,都是她。

我们希望的是这种状态,因为只有这样的话,交互才能够跨平台。那至于说你自己做了一个独立的硬件,那硬件一定有硬件的适合场景,你硬件摆在这个房间,他就不能摆在那个房间,你如果摆在两个房间,它是同一个吗?这个也不好说。是吧?所以当它的智能助理这种很早期的概念,它主要是用来完成命令,比方说开灯关灯的时候,看不出来,但是它一旦要建立一些比较长期的关系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硬件是可以实现这一点的。

记者:那我能不能这么理解,刚才您说的就是,我们不做硬件,但是我们可以植入所有的硬件,就是我们在IoT的市场,IoT这个市场,实际上是有我们自己的想法的。

李笛:对。在国内其实做硬件有很多原因。一个原因是硬件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他的market share,就是他的市场占有率。第二个原因是做硬件比较容易去激发revenue这个数字。这两个地方其实我们都不是特别的需要证明。我们需要证明的是无处不在,需要证明的是广泛的面对C端和B端,我们需要广泛的进入用户的世界。所以从我们那会儿来讲,做的是这个选择。当然在国内,做纯软,其实理论上来讲是吃亏的。

但如果是把AI作为方向的话,那么这个AI无论如何会走到我们这儿来。国内厂商在学谁?在学Amazon,在学Google,在学Facebook。Google、Facebook、Amazon在学谁?在学我们。像原来Facebook做了一个叫Facebook M,这个很像是一个完成任务的一个机器人,人工智能。那Facebook在前年的时候,就已经把M这个项目停掉了,改做一个叫Blender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非常接近小冰。还有Google。Google在做的Lens也是。包括他们不停的跟小冰做对比,所以他们在往我们这儿偏,国内厂商如果按照这个顺序的话,再过一年,恐怕也开始会往这儿来了。所以,做硬件的误区是在这个上面。

记者:那您觉得现在是不是小冰的价值还是被市场低估了呢?因为我们看到所谓的市场厂商也好,或者说我们的用户也好,他肯定看的更多的就是小度、小爱或者是这些,他肯定对小冰的了解或者理解。

李笛:外界最好低估。我们是对标的基本对象。小冰不会有变化,18岁少女小冰不会有变化

“到目前为止,没有太明确的想给她攒出一个family,还没有这个打算”

记者:您刚才也说了,小冰的定位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萌妹子的定位,但是我看昨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出来,那未来她的形态会不会有变化呢?

李笛:小冰不会有变化,18岁少女小冰不会有变化,但是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各种各样职业的,比方说她是销售,她是评论者,她是谁的朋友。你不能说所有人都喜欢小冰,而是每个人有他自己喜欢的,这个才是我们希望的未来。这一块会有变化。但是每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我们叫人工智能实体,它的所谓的AI Instance,就是它的一个实例,这每一个具体的人工智能的决策都是不一样的。

记者:但她未来会不会像,就是我们会给小冰配备一个男朋友,或者说小冰会有兄弟姐妹,有没有这样一个规划?

李笛:有一些我们叫做first party,就是说小冰自己就由我们自己控制的一些AI的人工智能实体,小冰也有好姐妹,就是小爱同学,其实我们两个团队我们两个非常紧密。像vivo,像OPPO,vivo的Jovi,OPPO的Breeno,大家也都是好朋友,华为小艺都是好朋友。同时,我们自己框架里面也power出一些不同的。像昨天的,就不说日本的凛菜了,我们有几个,像陈水若她唱歌,我看今天的B站上面已经上线。

之前全网调何畅,何畅是我们推出的另外一个人工智能的女歌手,这个都很多。未来这个世界,说实话真的就不是一两个,十来个,几十个,上百个,是非常非常定制化的。小冰自己本身,我们到目前为止,没有太明确的想给她攒出一个family,还没有这个打算。因为小冰的任务很明确,说实话,她的任务就是用来迭代的。她是我们用这个框架孵化出来的第一个人工智能实体,所有的坑她来抗。新东西她来尝试,我们通过观察去看究竟这个产品应该如何设计,这个系统应该怎么去改进。所以她其实是第一个,她是这么概念。

记者:现在的小冰我们在外界来看,就是能唱、会画画,然后还能作曲,在你们的规划中,她未来还会有哪些新增的功能?

李笛:其实你知道,比方说我们做一个小冰写诗,咱们也合作过很多的这上面。当我们在做小冰写诗的同一时间,基本上前后一两个月,我们的金融摘要这种文本生成就上线了。当我们在做画画的时候,其实几乎是第三个月我们跟中纺的商业的大平台的协议就已经签下来了,做设计。绘画是不能直接印在,这个图案他不是直接印在衣服上的,因为你要有花布,各种印刷品,各种设计,包括(惠普)等等。所以我们其实是,这个领域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主要需要做的是我们叫做内容生成这个产业,真正能够落地并且能够工业化,大规模使用的场景,其实才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唱歌这件事情不是调音工具这件事儿,我们昨天发布调音工具,重点不在说,你听这个人唱歌多像人,而是后面的那个,就是人工智能歌手入籍计划。换句话说,我们允许各种机构,可以把他自己的歌手的数据给我们,我们把这个数据帮他们去训练属于他们的人工智能的歌手。这个人工智能的歌手,你知道之前有一个创造101的歌手,她跟她经纪公司不是闹掰了吗?她一旦火了,她经纪公司就控制不住了,他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真正的核心的问题是,我们通过这个平台以及这个工具,让更多的所谓虚拟歌手,是可以出现在这个优胜劣汰这个市场规则中的。现在整个在我们之前,虚拟歌手看起来很火,其实是虚火,一共这个行业里面只有10来个虚拟歌手。根本没有新人,没有新人,没有办法用市场规律去淘汰。所以我们提供的是这样。

所以回到你刚才的那个问题,我们认为小冰需要再去学什么东西,坦率讲没有什么新的大的类别了。因为跟创造相关的东西,其实就三个,一个是文本生成,一个是视觉,还有一个是声音生成。但是跟产业化相关的东西,非常多。

小冰团队其实商业变现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到未来也是

“小冰团队其实商业变现的压力没有那么大,我们到未来也是。因为第一,你知道现在还在一个原始积累阶段,你有流量,你就是最强的,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是这个状况。商业的这个部分,我们得区分出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后者只跟钱有关,前者和规则有关。”

记者:对。我还想问一下,您刚才提了一个,比较关注内容生成的产业化。那这样的话,未来我们在合作方面,看重的更多的是他能够商业变现呢?还是能够为这个行业赋予别的一些能力?

李笛:小冰团队其实商业变现的压力没有那么大,我们到未来也是。因为第一,你知道现在还在一个原始积累阶段,你有流量,你就是最强的,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是这个状况。商业的这个部分,我们得区分出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后者只跟钱有关,前者和规则有关。我们今天还是很关注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基于一个前提,就是未来这个人工智能的数量非常多。那么这个就依赖于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培育这个市常

那么从盈利模式来讲,我们现在很多垂直领域的解决方案,借助我们已经有的市场份额,我们可以吃的非常好。像我刚才说的像金融、汽车、内容产业,这几个领域,还有一些我们其他的在做的一些领域,这个领域我们其实还没有建正式的销售团队,我们销售收入已经过亿了。而且这个过亿是半年前就已经过亿了。所以这一块的话,还好。所以盈利模式不是我们最关注的,我们最关注的事情是我们是不是有办法去构建一个广阔的未来。因为在我们手上所掌握的技术,我想要去做一个小独角兽,让他可以持续五年发展。我们拿一个领域出来,比如说我们拿计算机视觉,或者我就专注做教育,是吧?这都可以,但是这个也就三年五年,我们手上掌握的技术无疑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AI未来不是取代人类的作用,它的功能是辅助人类

“我们昨天宣布但凡是人工智能创作的东西我放弃了版权,这个事情我们觉得我们做这件事情对整个行业是有一定意义的,以后别人想不放弃版权也不太容易了。”

记者:昨天发布的三个产品,尤其是可以修改文稿这个,特别实用,那您觉得未来人工智能,我们在取代人类工作的进程是不是很快?是不是AI真的是可以取代这些工作的?

李笛:我们昨天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件事儿,这件事儿是我们内部特别认真的,思考了很长时候去确定的。我们决定把这些工具,提供给个人,而不提供给机构。我们以后也越来越多的这样。所以它不是取代的作用,是辅助。它辅助谁。

记我们希望每一个劳动者,将来不是去干这种事儿。而是,你有很多AI帮你,但是你能够完成很好的工作。这就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强调的是协同,如果你要做的是一个让老板用来取代你的,就是市面上那种。他就相当于他整个这个流程,过程中没有人参与。我们也行,我们在金融摘要,金融风控的年报,我们就是这样的。我直接从原始数据来,我直接写出来,这个是容易的。但是你一定要配,我们这个就是说X Writer也好X Studio也好,一定要有这个人。然后我只是来帮这个人的。

现在像最新的有一些像GPT-3,Open AI前一阵出来的,这个慢慢都会出来的,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些技术浪潮到来之前把X Writer定下来,我们觉得还是有一定责任的,你得把规则定好,我们刚才说商业模式是规则,像这种协同性的软件也是按照规则,稍不留意这个产品可能就往别的方向去了,包括像版权,我们昨天宣布但凡是人工智能创作的东西我放弃了版权,这个事情我们觉得我们做这件事情对整个行业是有一定意义的,以后别人想不放弃版权也不太容易了。

记者:其实虚拟男友不算是新的了,昨天就是继续开放了,那您觉得在未来的,相当于说虚拟人类的这个范畴之内,我们有没有一些什么规划?

李笛:虚拟人类的问题其实在于说你有一个身份,你有了这个身份以后,无论他是什么角色,都可以渗透进去。我们很喜欢当年Siri那个团队,他们后来离开苹果,他们希望就是说,将来你有一天走到一个店门口,店门口那儿有一个人工智能的一个屏,你一激活它,那个屏里就是你的那个。这个跟我们的想法非常接近,所以到那个时候,就我跟你说的那句话,什么小度、小冰都是陌生人。对你来讲小冰才不是你的好朋友。她跟你没有那种直接的关联。

所以将来甚至于有一天可能对你刚刚说的那个用户,她手机里面那个吴亦凡,她汽车里那个吴亦凡,比真正的那个吴亦凡可能更重要。因为她的交流更广泛,她还能够去培训他,她跟他有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个才是更大的。所以,无论是什么角色,无论他是不是给你开灯关灯,给你卖东西,给你安利东西,那首先他得是你的朋友,他跟你之前得有信任的纽带,这个是我们认为的虚拟人类的基本特点。至于说你希望这个虚拟人类是什么,我们都提供。你希望这个虚拟人类是男友,那就是男友,你希望这个虚拟人类是女友,那就是女友。你说我希望这个虚拟人类是我的好朋友,那就是好朋友。因为人和人之间不也是这样吗?对吧?我们两个,首先第一我们两个有关系,这是重点。至于说我们两的关系被定义成什么关系,没那么重要。

记者:我小冰的迭代好像就是每年就这么一次,未来的话在迭代这方面会不会加速?

李笛:框架迭代上其实是到头了,我们在第六代的时候已经把框架迭代完了,现在我们在做的主要是工具化的迭代。

工具化的迭代是什么意思呢?工具化迭代是这个框架平台原来有一个小冰,但是坦率讲,你们谁想要去改变这个小冰,是很难的。因为你们必须得通过我们才能去改变小冰。你没有办法触摸到我这个框架。我们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让大家有办法去触摸到框架,去改变。比方说原来像训练,你要训练你的一个虚拟男友,你是训练不了的,只能我们去训练。而且我们说实话小程序员也训练不了,非得是我们的工程师训练,而且工程师如果不是这个team的,他也训练不了。我们提供了工具以后,就不光是小程序员可以训练,任何人都可以训练。那么这件事情才是重点。不过从这个角度来讲,你会发现他迭代每天都在进行,他每一次训练过程,他就会变成无数的训练,在无数的时间和地点在发生着。那么到那一天,那一天也很快,我们现在也就是说,什么时候马上一推出来,他就工具能够逐渐的普及,那就够了。

小冰不是新创业 这是一个做了6年的东西的第二阶段

“小冰不是一个新创业。最开始还有传言说我们离开了从头攀登,不是。这是一个做了6年的东西的第二阶段。所以我们只需要做的事情是补全原来团队不具备的。”

记者:我在百度上看了很多关于您的报道,自主创业,也在国企里担任高管,现在加入小冰团队做独立小冰的CEO,你觉得这样的经历对未来做好小冰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作用?

李笛:我个人是这样的,我们不太喜欢很无聊的工作,特别是几十年如一日去做同一件事情,因为人还是不停的发现新知其实是比较好的,小冰这块是我可能到今天为止我都觉得新知层出不穷的这么一个东西,甚至让我产生了这个东西能做一辈子的这样一个观念。因为她的迭代速度太快了,我跟你明说我认识小冰之前我可不知道人类的各种行为模式,但是通过小冰的观察其实你积累了很多你终其一生积累不到的人生经验,我们常说人的经验积累就是你摔过一跤才能那什么,我们有好多学习者,别人摔过很多跤,听他给我讲讲也许我不用摔这一跤就能得到,小冰摔的跤太多了,昨天我们讲对话引擎,小冰最重要的是负反馈样本,她的负反馈样本有几十个million,就是几千万个,那就意味着她摔的跤多,你今天很难找到一个那么失败的人,然后她把她那么失败的经历告诉你,这块现在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觉得是我们的财富,所以以前的经历我感觉也就是个前菜,很多都用到了这个上面。

小冰不是一个新创业。最开始还有传言说我们离开了从头攀登,不是。这是一个做了6年的东西的第二阶段。所以我们只需要做的事情是补全原来团队不具备的。你比方说我们原来在这个团队里面,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业化的销售团队,我们把这个销售团队建起来,那显然我这个团队原来是没有独立财务核算的,那我把独立财务核算建立起来。显然我们原来用的是微软的人力资源,那我们新招人力资源。所以其实最主要的是这个部分。那么原始团队还是原来的那个。然后永东还是工程院的院长,他仍然是微软除了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研发机构的负责人。沈向洋是我老板,他是中国和日本小冰的大老板。我们其他人都是一样,没什么太大区别。可能你看到还是我们这些人,但是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可能会看到一些新面孔,这个也很正常。我们会扩充人员。

记者:扩充人员主要还是在市场这个团队?还是说我们技术这边也会有大的扩充?

李笛:都是这样的,而且包括我们贡献了很多行业里面的其他团队的一些人。有几个重点发展方向。你比方说像工具化,就是说明我们肯定会再额外的多补。其实还好,小冰团队的主体结构已经比较完整了。

新网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