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关于“华为关闭私有云和GaussDB”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要知道这则消息的重磅程度,不亚于华为宣布在硬件领域放弃手机业务,而私有云之于华为,一定程
近日,一则关于“华为关闭私有云和GaussDB”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要知道这则消息的重磅程度,不亚于华为宣布在硬件领域放弃手机业务,而私有云之于华为,一定程度上地位是高于手机业务。
消息中的另一个主角—GaussDB,是华为自研的数据库产品,也是私有云业务的一部分。据报道,GaussDB在金融领域很受欢迎,已经在多个银行都实现了落地。
如果华为真关闭这两项业务,那就等于放弃了云计算市场,显然是不可能的。虎嗅对多位内部人士求证后发现,华为这个动作本质上是在进行云业务的架构调整。从更深层次来看,更是华为基于自身云业务和行业发展现状,做出的自卫选择。
在5月15日华为政企云发布会上,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也对此传闻进行了回应:“我们把原来放在IT产品线的私有云团队跟Cloud BU的公有云团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混合云产品部。”
华为云三年的“内部混战”
在展开之前,需要先明确当下企业上云的方式,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有云是指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云产品和服务,在云计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公有云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布局的重点,比如国内的阿里、腾讯和国外的AWS、谷歌等。
而私有云则是传统IT厂商提供云服务的一大优势,它是为某个大型客户单独构建的,包括软硬件服务及运维,毫不夸张地讲,华为的私有云在业内是具有先天优势。
形象一点,如果把数据比做黄金,那么公有云部署相当于把“黄金”放到了银行的保险箱,而私有云部署相当于是放到自己家的保险柜里。
由于公有云与私有云相比缺乏一定的安全性,且私有云部署时所需成本较高,所以混合云的部署方式应运而生。
比如,如果把当下大火的视频会议用混合云方式部署。会前的注册、登录等环节,可以在公有云进行,而会议录制、敏感信息等消耗带宽、安全性强的的操作,则可以在私有云进行,这样一来,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保证机密内容的安全性。
具体到华为私有云方面,2018年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曾表示,华为私有云签单很快,随便做做就是几亿美元。如果当时把私有云跟做公有云的Cloud BU合起来,所有的销售都想卖私有云,因为来钱最快,这样公有云就做不起来。
另外,市场主流云厂商之中,阿里云,腾讯云的营收中,公有云占比较高,而在华为云的营收占比之中,则是私有云更胜一筹。
正是如此,华为弱于公有云,而强于私有云已经成为了业界共识。而在马太效应加剧的云计算竞争中,木桶短板理论也更加明显。
为了弥补不足,2017年3月,华为宣布成立独立的云部门Cloud BU,大举发力公有云市场,知情人士告诉虎嗅,Cloud BU单独拎出来,就是不想沾私有云的光,可这样一来也使得华为云的内耗加剧。
2018 年底,一篇名为《#华为云#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文章发表在了华为内部的心声社区,并指出:“曾经也是同一个屋檐下的兄弟,一直很无语,这一对孪生兄弟,为什么不能形成合力,互相帮衬呢?在过去的一年,也参与和了解过一些故事,销售、市场侧无法形成合力,甚至,也许还互相阻碍。”
近期,从华为心声社区的一则帖子也可以看出,华为公有云团队和私有云团队竞争是比较激烈的,互相抢单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做法对客户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比如,华为私有云和公有云是两套架构和两套人马,有时同一批客户很有可能需要面对两个不同的华为团队,无形中增加了沟通成本。
此外,有报道中所援引任正非的讲话,“这次徐直军关闭了GaussDB,关闭了私有云业务(包括线下的大数据存储),我是坚决支持的,责成侯金龙完成。”
消息称,任正非之所以下决心关闭私有云,是因为“过去按客户定制,限制死了我们的能力,一个个小的软件包,不可复制,不可拷贝,不能重复销售、多客户共用。业软走的失败道路,我们坚决不能再走。”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云管理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今年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1、所有面向政府和企业,部署在客户机房里面的解决方案,涉及的业务和团队都调整到吕阳明旗下;
2、原来Cloud BU公有云团队,即HCS online的方案和混合云方案进行了整合。这样所有面向客户专属云的服务,无论是放在华为专属云和客户专属云,都由一个团队来负责。
如此,在华为云内部,公有云和私有云基于混合云完成了大一统。
华为云重筑护城河
从华为方面的表述中,很容易发现,促成共有云和私有云团队的合并,不仅仅是由于内部原因,甚至更多的是来自客户的需求和行业趋势的改变。
郑叶来表示:“早期的云,解决的是资源的问题,包括资源极致的性价比和弹性伸缩,而今天的云要解决面向未来政企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问题,一个数据库加中间件就可以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
他进一步解释称,“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覆盖下,客户需求很难再用一个软件包,一年升一次级的方式交付。原来那条路走下去,对客户也痛苦。收完钱就走人,实际上对客户是不负责任的。”
华为中国云与计算CTO肖苡也谈到,在业务调整之前,华为与包括工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应急管理部在内的多个客户进行了沟通。不可否认,从短期来讲,由于历史惯性,客户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但出于企业未来智能化转型升级考虑,多数客户与华为达成了一致。
再从云计算当下竞争的焦点来看,转眼间,企业上云上半场的红利已经消失,公有云市场的主要玩家开始把目光转向政企领域。
如果说,华为云此前进军公有云多少有点与互联网厂商争地盘的意味,那么如今正好相反,互联网厂商开始朝华为的优势地带发起了进攻。
当下,政企云赛道秩序正在重新建立,守住政企市场,对华为来讲至关重要。
据悉,任正非在2020年3月份时的一次内部讲话中明确指出:“企业对安全性的要求要重过私人对安全性要求,企业要求高可靠。这个是我们的强项,是BAT的弱项。我们要坚持面向中大企业和政府组织,这就是和BAT不同的地方,我们要杀出一条不同的路来。”
无疑,对于政企客户,最核心的诉求是数据安全,这也是之前很多政企客户宁愿不创新,也要在私有云上保证数据安全,拒绝公有云的原因。如今,客户上云的需求是既能保障私有云的安全、可靠和高性能,也可实现公有云的敏捷、弹性和低成本。
基于此,华为发布了华为云Stack(HAUWEI CLOUD Stack)。
华为云Stack是位于政企客户本地数据中心的云基础设施,这个设施能够为政企客户提供在云上和本地部署体验一致的云服务。
华为云混合云总裁吕阳明称:“在解决方案中,私有云和公有云一定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认为未来在企业整个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叫专属云的概念,即企业专属的一朵云。”
具体来看,它未来有两种部署形态,其一是客户本地数据中心部署的,快速获取一些敏态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其二是在公有云上,企业有一个专区。同时华为还会利用云联邦”技术把这两朵云连在一起,实现企业视角的一朵云。
不得不提的是,此次华为将华为云、华为云Stack、华为云边缘都构建在了历时八年打造出的华为云擎天架构上。
目前除了华为之外,能把公有云和私有云架构做成统一架构的云服务厂商寥寥无几,但更早之前,阿里云已经基于飞天操作系统统一输出了云服务能力。相比之下,华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失去了先发制人的优势。
关于云计算行业未来的商业模式,华为认为,一定是大而强的平台公司和小而美的专业型公司,华为公司做不了那么多小而美的事情。
不破不立,华为将公有云和私有云整合,并把华为云Stack当做发力政企市场的武器,一方面是出于构建自身能力壁垒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迈向平台型云计算服务厂商的关键一步。
但没有私有云单独金招牌的华为,究竟能否一如既往获得客户信任,还需要看华为后续如何度过整合之后的阵痛期。
相关文章推荐
智能手机建站的优点是什么?网站页面布局有哪些关键点? 2022-01-10
2022年中国云计算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2021-12-28
绿色智能基础设施连接可持续未来-IDCC2021万国数据第一代Smart DC发布会议程揭晓2021-12-27
阿里云:早期未意识到Apache log4j2漏洞情况的严重性 将强化漏洞管理2021-12-27
云计算开发:Python3-replace()方法详解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