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你的数据隐私该归谁?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5-27

摘要:△点击音频,边听边看数据的诱惑力近年来,APP 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过度索取权限等侵害用户权益问题日渐突出,5 月 15 日,工信部官网通报了 2020 年度第一批存在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数据的诱惑力

近年来,APP 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过度索取权限等侵害用户权益问题日渐突出,5 月 15 日,工信部官网通报了 2020 年度第一批存在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

从通报名单中我们可以发现,租租车、1 药网、e 代驾等除私自收集个人信息外,还私自共享给第三方。

如今数据无所不在,甚至成为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核心资产。

调查显示,资讯、社交、电商等软件,只要采取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推荐机制,用户的点击数、使用时长都会有大幅提升。

当我们下载一款 APP 的时候,不知道它是否会偷看并泄露你的隐私信息。

又或许我们自愿向相关平台和机构开放了个人几乎所有的行为、交易甚至身份数据,以获取更方便和快捷的服务。

未来,大数据算法有可能比我们自己更能监测和理解我们的感受,而掌控一切的权威也可能从人类手中转移到计算机手中。

而当我们几乎所有决定都得依赖网络时,想要阻止数据外流,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从某种程度上说,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拥有了未来。

数据时代的便利

2011 年 4 月,沃尔玛斥资 3 亿美元高价收购了提供社交媒体内容过滤及分类平台的社群网站 Kosmix。

Kosmix 不仅能收集网络上的海量信息,结合沃尔玛商场顾客的结账资料等数据进行分析,它还能将这些资讯个人化,提供采购建议给终端消费者。

沃尔玛利用 Kosmix 打造了一套完整的零售大数据系统—— " 社交基因组 "(Social Genome),这意味着沃尔玛使用的大数据模式,已经从 " 挖掘 " 顾客需求进展到能够 " 创造 " 消费需求。

为了得到便利和快捷的支付体验,沃尔玛还推出了可以让消费者进行智能手机支付的应用软件 Walmart App,通过对用户过去购买数据的分析,在用户打开 App 之后就能自动生成用户的购物单,预判他们想买的商品。

亚马逊同样会用算法研究你,再用累积的知识来向你推荐产品。

比如亚马逊的 Kindle 等电子书,就能在用户阅读时收集数据。

举例来说,你的 Kindle 会知道你在哪些地方读得快、哪些地方读得慢,在哪一页你休息了一会儿,又是在哪一行你放弃了这本书。

你很快就会忘了大部分读过的内容,但亚马逊都记得。

逛实体书店的时候,我们是自己在书架间浏览,凭自己的感觉挑出想看的书。

而浏览亚马逊网上书店的时候,则是有算法立刻跳出来:" 我知道你先前喜欢哪些书,而与你品位相似的人,也会喜欢这本新书。"

如果 Kindle 再升级,装上面部辨识和生物计量传感器,就能知道你读的每个句子如何影响你的心跳和血压。

它能知道什么会让你笑、什么让你哭、什么让你生气。

不久之后,在你读书的时候,书也在读你。

有了这样的数据,亚马逊就能更精准地帮你选书,也能更清楚地了解你是怎样的人,如何让你激动或平静。

该由谁拥有数据

这些改变,固然给用户提供了某些便利,但也付出了代价。

我们的搜索记录、购买记录、收获地址、消费喜好、行动轨迹等个人信息被平台收集、分析、共享,甚至交易。

未来,评估产品和公司的标准不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能收集到多少数据。

也许某款应用程序短期内会亏损,但只要能取得数据,就能价值连城。

争夺数据的比赛已经开始,目前是以阿里、百度和腾讯等数据巨头为首。

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些巨头多半采用" 注意力商人 "(Attention Merchant)的商业模式: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主。

然而,这些数据巨头真正的目标其实不是销售广告,而是靠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取得关于我们的大量数据。

这些数据远比任何广告收入更有价值。

铺天盖地的种种精准化的洗脑、广告和宣传,使得企业将更容易了解你、操纵你,甚至为你做出决定。

举例来说,用户 A 经常通过某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价格在 380 元到 400 元左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用朋友 B 的账号查询时价格却是 300 元,但他立刻用自己的账号重新查询,发现还是 380 元。

相同的房间,不同的价格,这就是引起众怒的 " 大数据杀熟 "。

或许 " 把数据拥有权握在自己手上 " 听起来更有吸引力,但我们对此其实没有太多经验。

我们在注册使用某个 APP 之前通常需要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但调查显示,仅有 16.1% 的人会仔细阅读条款协议,剩下的四成会大体浏览一下,另外四成则干脆直接同意。

数据来源:企鹅调研平台《中国网民个人隐私状况调查报告》

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可能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

健康、规范的互联网环境需要厂商、用户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合作方能达成,要想真正保护并发挥数据的价值,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保持警惕,共同寻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