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刘江浩:“新基建”创造中国式新速度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6-01

摘要:5 月 28 日,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执委会主办、数据观 ( 北京 ) 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 2020" 数博对话 1 1" 第一期活动成功举办。本期对话活动以 " 新基建 · 新机遇

5 月 28 日,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执委会主办、数据观 ( 北京 ) 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 2020 数博对话 1 1 第一期活动成功举办。

本期对话活动以 新基建 · 新机遇 为主题,活动中,华为中国区政企 Marketing 部资深战略专家刘江浩围绕 新基建 与数字经济之间、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是什么?数字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以及新基建浪潮下企业、行业如何转型发表了个人看法。

新基建 的 新 ,核心在于新联接和新计算

2018 年,中央会议首次提出 新基建 的概念;2020 年, 新基建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新基建 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刘江浩表示, 新基建 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也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

刘江浩认为, 新基建 是数字经济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核和发动机,将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而 新基建 的 新 ,核心在于新联接和新计算。

什么是新联接?刘江浩介绍,主要指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联接技术,新联接的 新 主要体现在联接千行百业,不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物,而是连接行业。5G 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联接可以分三类,包括增强、重构和创新,而增强型联接大概占一半,重构型和创新型分别各占四分之一左右。

新联接 在行业里如何来联接?刘江浩介绍,一方面, 新联接 在行业里将打通云、AI、边缘计算、高清视频等新 ICT 技术,让数据的采集、传送、存储、分析及反馈,实现闭环,让行业的数据价值得到充分的释放。另一方面, 新联接 将在打通企业内部的生产业务流程及外部生态系统,让企业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与创新。比如在厦门港口,与东风、移动和华为一起联手打造了全球首个 5G 全场景智慧港口。

刘江浩认为,随着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将产生大量新的数据。这些数据在结构、规模、分布、形态上会有很大的变化,同时对计算提出了新的需求,因而需要有新形态的计算。

他谈到,新形态计算有异构、泛在、协同、普惠、绿色等特征。所谓异构,是指大量的数据靠单一架构计算是无法满足的,未来多架构计算将成为主流;泛在是指数据到哪里,算力就要到哪里,未来在端边云都要有算力分布;协同,指端边云的算力之间是相互协同的,比如 AI 计算一般是在云端训练,模型训练好之后在边缘进行推理;普惠,主要指 AI,当前的 AI 算力还非常贵,希望通过规模化应用把成本降下来,让 AI 算力实现普惠化,不仅让大家用得起还要用得好;绿色,指希望通过架构及工艺的持续迭代和升级,让芯片功耗降下来,进而把数据中心的能耗降下来,实现绿色的计算。

刘江浩表示, 新联接 的特点是快,5G 时延已经缩短到毫秒级。而 新计算 的特点也是快,在新的工艺和架构的支持下可以实现暴力计算、极速计算。新联接和新计算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将创造出更多的中国式新速度,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增后劲。

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的过程 需要做好顶层规划

针对在 新基建 浪潮下,各行各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刘江浩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先它是意识形态的转型,必须要上升到企业和行业的战略层面,成为各政企单位的一把手工程。

第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业务层面的转型,不是单靠信息化部门或者 IT 部门就能实现的,一定要靠业务部门和 IT 部门一起协同,才能真正实现转型。

第三,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的过程,不是做一个两个项目就可以实现的,正如业内所说的 数字化转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建议各政企单位先编制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按照顶层规划来逐步推动和实施,顶层规划每隔一段时间也要做审视和更新。

最后,刘江浩表示,各行业的头部企业都肩负着引领行业发展的使命,在 新基建 的浪潮下,不仅要做好自身的转型,还要深度参与到 新基建 中来,可以与 ICT 厂商一起构建行业智能平台,进行能力的服务化输出,助力中小企业同步转型。

据了解, 数博对话 是永不落幕的数博会—— 2020 全球传播行动系列活动之一,每期活动将邀请数博会嘉宾参加 数博对话 1 1 节目,探讨大数据行业生态、技术发展趋势、热门话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