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更长远的价值面前,长期亏损成了必须付出的“代价”。 四月快要结束时,顶着国内“云计算第一股”
在更长远的价值面前,长期亏损成了必须付出的“代价”。
四月快要结束时,顶着国内“云计算第一股”光环的优刻得(UCloud),交了上市后首张成绩单——净利降了七成。尽管优刻得早就打了预防针,舆论仍一片哗然,估值虚高的质疑随之而来。文章来源:牛透社(ID:Neuters),作者 周效敬。
云计算从概念提出到商业化的如火如荼,也只是用了十多年时间。此间,不断有巨头杀入,也不断有人离场。
这个有着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的高门槛行业,如今已经变成一片红海。玩家们不惜付出长期亏损的代价,硬扛着也要将云计算项目向前推进。
它就像站在远方的一块高地,谁攻下它,谁就能占领更多的疆土,就能拿到通往未来世界数年发展期的门票。
01 翻账本:言“微利”尚早四月快要结束时,顶着国内“云计算第一股”光环的优刻得(UCloud),交了上市后首张成绩单——净利降了七成。尽管优刻得早就打了预防针,舆论仍一片哗然,估值虚高的质疑随之而来。
优刻得方面解释称,云计算的基础建设投入和研发投入相对较大,经营获利甚少,属于微利行业。
说云计算是“微利行业”并非夸张,我们翻了翻上市公司财报,“主旋律”就两个字:亏损。从几家云厂商的数据来看,目前能够实现正向盈利者甚少,体量大的厂商亏损规模往往也越大,甚至谈“微利”都为时尚早。
1. “巨收巨亏”阿里云
据 Gartner 今年4月最新数据,按 IaaS(基建即服务)及 IUS(基建公用服务)的市场份额计算,阿里云是亚太区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作为“优等生”,阿里云的表现非常亮眼:2020财年,阿里云年收入破400亿元,比上一年度247亿收入跃升62%。
同时,摩根士丹利将阿里云估值上调至770亿美元,约合5400亿元,这一估值超过百度的2倍,在中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四。分析人士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阿里的科技战略开花结果,跻身世界顶级高科技公司。
然而,作为亚太地区的云计算厂商标杆,阿里云最近几年一直在亏损。从2017年到2020年,营收从近67亿元跃升至400亿元。同时,亏损也在逐年增加,从2017年近17亿元飙升至2020年的70亿元。
2017年之前的几年,阿里的云计算与互联网基础设施板块营收多在10亿以下,虽未明确披露亏损数据,但云计算行业的重投入属性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我们不妨将阿里云的这种亏损称为“战略性亏损”,根据其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创期、发展期和爆发期。
初创期(2008-2010):从2008年成立团队到2010年对外公测,阿里云团队这几年一直在忙于飞天平台的搭建。2010年,在马云与当时的阿里金融负责人胡晓明“约法三章”之下,阿里金融将自己的贷款产品“牧羊犬”放在了飞天平台上,这使阿里云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0年,阿里云开始正式对外公测,这年“云计算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板块的收入仅1.44亿元。
发展期(2011-2017):2011年是一个重要节点,阿里云做好技术层面的准备工作之后,官网上线,开始大规模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这一年“云计算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板块的营收也达到4.25亿元。
从此,阿里云开启了不断扩张的模式。这几年,阿里云推出了金融云服务,完成了余额宝全部核心系统的迁移;美西数据中心投入试运营,向北美乃至全球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完成“登月计划”,将所有数据存储、计算任务全部迁移至飞天平台;阿里云还拓展了日、韩、欧的云计算市场;此外,还推出 ET 大脑,全面布局产业 AI。每一项突破都有历史意义。
这一阶段,阿里云的营收从2011年的4亿,增加到2016年的30亿。2017年,营收继续增长,超过了66亿,比2011年增长15倍,但与之伴随的是近17亿的亏损。
这一年,阿里云的营收占阿里巴巴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阿里云的业务和营收都到了一个质变的分水岭。
爆发期(2018至今):这个分水岭在2018年到来了。这一年,阿里成立了全球交付中心,发展合作伙伴生态,面向全球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交付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同时,“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向全社会开放。
这年阿里云营收近134亿,增长率101%,在阿里巴巴的收入占比达到5%;亏了39亿,但是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阶段。
2019年6月,阿里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钉钉进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这意味着阿里云将重度参与到企业的数字化变革中去。这一年,阿里云在数字政府及金融云市场均列第一,营收达到247亿,占阿里总营收的比重达到7%,但亏损也增加到55亿。
2020年,阿里云业绩更加亮眼,如上文所述,营收突破400亿元,在阿里总收入的占比达到了8%。这在亚太地区云计算厂商中首屈一指,阿里巴巴——“世界顶级科技公司”的形象树立起来。当然,阿里云的亏损也达到高点——70亿。
今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阿里云“巨收巨亏”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阿里云的整个发展和增长情况,在数据表现上清晰完整,而腾讯云就稍显“雾里看花”之势了,也就在近两年才看到有它的公开数据。
2. “雾里看花”腾讯云
腾讯云被市场感知,是在2010年,那时候腾讯开放平台接入首批应用,腾讯云正式对外提供云服务。
在百度百科资料里,腾讯将其云计算的“孵化期”往前推到了1999年,称“第一个产品 QQ 其实就是一朵云”,在 QQ 等产品高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云经验,打下了基础,腾讯云雏形初具。腾讯云的发展可划为初创期和发展期两个阶段。
初创期(2010-2012):2010年,腾讯开放平台接入首批应用,腾讯云正式对外提供云服务,这一点比阿里云还要早一年。这几年,腾讯云主要是在云计算的功能上进行扩展,比如陆续上线云服务器、云监控、云数据库、NoSQL 高速存储、Web 弹性引擎等,仍然处于初创期的功能完善阶段。
发展期(2013 至今):2013年,腾讯云面向全社会开放、云安全上线;次年,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这意味着腾讯云的商业化之路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腾讯云的发展期7年多,在重要节点上与阿里云前后相差不大。这几年,腾讯云先后开放各地数据中心,拓展全球云计算市场。
实际上,外界对于腾讯云的财务现状只能雾里看花。2015年,腾讯云首次写入腾讯财报,但历年来也只是放到“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营收亏损情况不详。
2018财年,腾讯公布腾讯云营收91亿元,占腾讯总收入的2.91%;2019财年,营收增长87%,达到170亿元,占腾讯总营收的4.5%。亏损仍未披露。
单纯从经营收入看,腾讯云与阿里云略有差距。截至2020年3月底,阿里云年收入破400亿元,比上一年度247亿收入跃升62%,营收为腾讯云的两倍多。
转型期的腾讯正在探索自己的 To B 道路,产业互联网是腾讯重要的发展目标,云计算又是发展产业互联网的重要载体,腾讯云承担着腾讯从消费互联网开拓产业互联网的重任。同时,鉴于腾讯的消费互联网基因,其在 To B 领域的业务不如阿里扎实,为了补足短板,腾讯做了极具雄心的布局。
2019年10月,腾讯推出“千帆计划",整合腾讯云、企业微信、腾讯 SaaS 加速器、腾讯位置服务等内部资源,联合外部 SaaS 企业共建生态,以推动国内 SaaS 市场发展。该计划通过 SaaS 臻选、SaaS 技术联盟和 SaaS 加速器三大项目,为 SaaS 企业提供技术、商机、培训、资本等服务。
腾讯云今年4月披露,已有18类行业型 SaaS、100多家合作伙伴陆续加入“千帆计划”,覆盖了零售电商、医疗、物流、餐饮、教育、房地产、酒旅、工业等领域,首批企业包括酷家乐、QTrade、超级导购、小鹅通等。
多年来,腾讯云从基础架构到精细化运营、从平台能力到生态能力构建,并将其整合,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集云计算、云数据、云运营于一体的云端服务。腾讯云还没走到爆发阶段,但作为互联网巨头对云计算的押注之作,腾讯云未来的发展是极具想象空间的。
相较于前方探路的阿里云、腾讯云,优刻得和金山云这两家同龄云厂商(都在2012年成立),虽然也都在同一年(2020年)上市,让创业团队的奋斗目标到达了新高度,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烦恼。
3. 优刻得&金山云上市后的烦恼
优刻得和金山云两家云计算厂商也符合“营收规模越大,亏损规模越大”的“规律”,尽管营收规模和亏损规模不一定必然产生联系。
优刻得顶着“中国云计算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科创板,这光环给它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业绩上的压力。
根据财报数据,优刻得最近四年营收均在增长,分别为5.16亿(2016年)、8.4亿(2017年)、11.87亿(2018年)和15.15亿(2020年),每年均以3亿左右的规模增长,这就导致一种局面——增长率不断下降。
牛透社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9年,优刻得的营收增长率分别约为63%、41%和28%,增长率明显放缓。
从净利润指标看,波动幅度更为明显。2016年,优刻得亏损2.11亿元;2017年实现扭亏,净利约5900万元;2018年净利增长至7700万元,达到上市前所披露利润的高点。
2019年,净利润又突降至2100万元,挣扎在亏损的边缘。同时从毛利率看,2019年的数字为29%,从最近两年三成多的毛利率回落到2016年的水平。
优刻得登陆资本市场后,业绩突然变脸引起了舆论质疑,这才有了云计算行业的“微利”说。
而疫情期间上市的金山云,被看作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是否看好的“晴雨表”,令人欣慰的是,该公司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0%市值达48亿美元,一片叫好声。无奈在大环境影响下,中概股未能避免退市潮,回 A 成为“没有选择的选择”。
从营收层面看,2013年到2019年的七年里(上市前云计算业务划在金山软件旗下),金山云的收入从1200万元飙升到39.56亿元,业绩翻了三百多倍。但增长率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从早期2014年的475%下降到2019年的78.4%,随着营收规模的增加和云市场竞争激烈化,金山云的增长率很难维持原有水平。
金山云未披露2017年之前的亏损数据,但从公开财报看,2017年到2019年的亏损规模是不断扩大的,分别为7.14亿元、10.06亿元和11.1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28亿元。
金山云的收入由公有云服务、企业云服务和其他收入三部分组成,其中,公有云服务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2019年,公有云服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97%、95%、87%。
金山云创立初期主要为金山软件,西山游戏、猎豹移动、小米等“近亲”企业提供服务, 2014年小米的占比曾达到70%多,高度依赖有关系的大客户让金山云备受争议。
跟随优刻得、金山云的步伐,青云 QingCloud 和浪潮云也开始向科创板冲刺。青云已于2020年4月7日向科创板递交了招股书,而浪潮云也在准备中……
4. 青云、浪潮云冲刺 IPO
青云是一家平台级混合云 ICT 厂商和服务商,目前已经具备了全维度的云产品与云服务交付能力,在场景纵深上,正着力发展集“云、网、边、端”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能力。
青云递交的科创板上市招股书显示,其营收规模、增长率甚至亏损规模均低于金山云。2017年到2019年,青云营收规模分别为2.39亿元、2.82亿元和3.77亿元,增长率在33%以下。
由于前期固定资产投入和研发支出较大,青云在递交招股书时还未实现盈利,且亏损规模有不断扩大的势头:2017年到2019年分别亏损9648万元、1.5亿元和1.9亿元。若青云能够成功上市,其依然面临友商的激烈竞争,即使有资本加持也少不了业绩增长的压力。
浪潮云是浪潮集团旗下云服务商,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提供覆盖 IaaS、PaaS、DaaS、政府应用、企业应用等服务。目前,浪潮云正在筹备科创板上市事宜,财务状况不详。
前段时间的两会上,浪潮董事长孙丕恕有提到现在的浪潮云正在筹备科创板上市事宜。而在去年的5月份,浪潮云董事长袁谊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经实现盈利”,2019年下半年计划完成股改。
公开资料显示,浪潮云成立于2010年,2018年-2020年完成三轮融资,保持每年一轮的节奏。其中,B轮融资规模为6亿元人民币,投资方有建设银行、吉富创投、盈创投资等。今年3月,浪潮云在冲刺 IPO 之前又做了一次“输血”——完成C轮融资,此时浪潮云的估值突破了100亿。
而在2018年之前,浪潮云并无公开的融资记录,可能是浪潮集团采用自有资金支撑运营,此间是否亏损也无从得知。
做个小结,从已经公布经营数据的云计算厂商来看,无论是阿里云、腾讯、金山云、优刻得,还是正在冲刺 IPO 的青云,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盈利的优刻得也是如履薄冰,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从表中可以看到,阿里云最近四个财年已累计亏损173亿元,金山云累计亏损28亿元,青云累计亏损4.36亿元,优刻得也累计亏损5400万元。
另据知情人透露,互联网巨头百度旗下云计算公司“百度智能云”2019年未达成营收目标,仅完成70%,而且还在持续亏损中。前几年,百度智能云每年的亏损在15亿元左右。
虽然都在“亏”着向前狂奔,我国云计算厂商中,最先走到爆发阶段的只有阿里云,本文所列举的其他厂商都还处于发展期。因此,目前云计算行业还难言“微利”,如过想扩大市场占有率,必须做好长期亏损的准备。
02 长期亏损、长远价值与白热化竞争云计算玩家们不惜代价也要拿到通往未来的一张门票,亏损是代价之一。
成本高昂是云计算厂商亏损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云计算的成本主要分为六大类:硬件成本、机柜/电力成本、网络成本、闲置成本、人力成本和市场成本。
比如硬件方面,主要是采购服务器、交换机及其零部件的成本,大厂商还会采购硬件负载均衡和硬件存储等;机柜/电力成本方面,数据中心对不间断供电要求较高,达到 ICU 病房的标准级别。
网络成本则包括 IP 和带宽,IP、带宽是云计算运营的硬成本,DDOS 问题、ICP 备案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网络成本;大规模采购会造成极大的资源闲置,且硬件上架后就在不停折旧;高薪聘请技术人员意味着高人力成本,云计算企业的企宣和会务的成本也不低。
竞争的激烈化是导致亏损的另一个推手。
更直接一点说,盈利会拖累规模,靠低价、牺牲利润以及不断增加投入来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优势。
当前国内云计算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头部厂商凭借规模效应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比其他厂商有更大的降价空间。因此,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头部厂商往往会加大产品降价幅度,小厂商不得不跟进,导致跟着亏损。而且,降价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
另外,云计算厂商早期的客户多来自互联网行业,随着消费级互联网红利见顶,产业互联网有待开发,云计算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此时,头部云计算厂商仍具有品牌、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获客能力强,中小型厂商可能会进一步丧失市场份额。
优刻得在招股书中就坦承存在这种风险。自 IDC 对公有云 IaaS 市场规模有统计的 2015 年以来,优刻得市场份额从2015 年的 4.9%下降至 2018 年的 3.4%。而且,优刻得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价出售产品,导致净利润下降70%。
相比阿里云、腾讯云等竞争对手,优刻得业务体量相比行业巨头较小,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且未来的市场经营环境可能进一步竞争加剧,行业的竞争可能影响优刻得的经营业绩。这也是广大中小型云计算厂商的真实写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云计算行业的“马太效应”已然形成。
而强者看重的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是长期战略和全局控盘,巨头之间竞争更激烈。
Gartner 在4月发布的2019年云计算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云计算 IaaS 市场同比增长37.3%,总体市场规模达445亿美元。其中,亚马逊、微软、阿里云仍为全球前三,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45%、17.9%和 9.1%。亚马逊笑傲江湖,占全球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2019年,亚马逊云服务(AWS)收入350亿美金,利润92亿美金,贡献了亚马逊全年整体利润的63%。而阿里云2020财年才突破400亿元人民币大关,分析人士认为,阿里云与 AWS 存在五年的差距。
阿里云国内市场见顶,市场份额增速放缓,它要实现做世界最大云服务商的目标,必须在海外市场下功夫,这是巨头的目标,也是巨头的烦恼。
巨头之间的比拼举重若轻,财大气粗,伤中小厂商于无形。
疫情的出现以及“新基建”的热火,让云计算厂商下注更加义无反顾。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再投2000亿元人民币,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以及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
5月,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对外宣布,腾讯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据介绍,云计算等都将是腾讯重点投入领域,其中在数据中心方面,腾讯将陆续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
5月27日,腾讯高价成功摘牌天津高新区渤龙湖的290亩土地,将建设全国最大 IDC 数据机房。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容纳30万台服务器,达产后年产值38亿元。
雷军也曾表示,金山云的发展是一项长期战略,上市只是金山云的一种融资手段,未来将持续对金山云进行投入。
巨头的投入动辄百亿千亿,中小型云计算厂商是不敢想象的,而巨额投资背后是云计算的战略机遇和战略价值。
数字经济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动能,云计算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19年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应用白皮书》预测,到2023年,中国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率将超过 60%,全栈自主可控云计算平台将成为政府和大企业的主流IT基础设施,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而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软硬件国产化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受经济成本、新技术竞争和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等因素影响,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外云计算厂商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这对中国云计算厂商来说意味着机遇。
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使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开始提速,云计算成为商业在线化的重要技术后盾。
疫情使商业在线化迅速崛起,原来只是作为临时手段的线上商业活动开始常态化。比如,在线会议视频品牌 Zoom 在疫情期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Zoom 2021财年第一季度总营收3.28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20亿美元相比增长169%;净利润27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0 万美元相比大幅增长 134倍。Zoom 的疯狂增长只是疫情促进商业在线化崛起的一个缩影。
另外,商业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时代,To B 赛道没有捷径,云计算要在 To B 领域掘金,只能采取“价值投资”的方式,急功近利要不得。
因此,在更长远的价值面前,长期亏损成了必须付出的“代价”。
相关文章推荐
新网新人专享,注册领SSL证书百元神券2022-09-15
新网与亚洲诚信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共建安全云生态2022-09-06
企业网站没有SSL证书,你将面临......2022-09-27
SSL协议、TLS协议,有什么区别?2022-09-26
网站跳出率高?可能是没装SSL证书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