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Logo
首页>互联网热点>

如果只有一家自动驾驶公司能成, 为何希望是滴滴?

登录 注册

如果只有一家自动驾驶公司能成, 为何希望是滴滴?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7-02

摘要:如果最终只有一家自动驾驶企业能成,2016 年才起步的滴滴自动驾驶,凭什么有能力竞争第一? 作者 | 极点商业编辑 | 杨铭6 月 27 日,梅雨季的上海迎来了一场大雨。当天在嘉定区的一

如果最终只有一家自动驾驶企业能成,2016 年才起步的滴滴自动驾驶,凭什么有能力竞争第一?

作者 | 极点商业

编辑 | 杨铭

6 月 27 日,梅雨季的上海迎来了一场大雨。当天在嘉定区的一条街道上,一辆车顶载着奇怪设备的白色车辆驶过。车内驾驶员双手并没有放在方向盘上,车外不少行人驻足围观。

这是央视新闻直播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开放体验的一幕。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公司进入自动驾驶行业,单看国内,目前与自动驾驶有关的企业数量就达到了 1.1 万家。这其中有谷歌、Uber、百度、滴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有特斯拉、沃尔沃、奔驰、宝马这样的新老势力车企。

在传统车企领域,业界听到的大多是坏消息:奔驰和宝马官方近日宣布 暂时搁置合作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 ,这距双方签订合作不到一年。更早之前,奥迪、沃尔沃、福特同样表示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 L3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互联网企业的动作则更快一些。除国外一直领跑自动驾驶行业的谷歌 Waymo,今年 4 月下旬开始,百度、高德、滴滴三家国内互联网企业在两个多月内相继开放了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相对而言,滴滴自动驾驶落地所产生的声量和讨论是最大的:这是行业首次做如此大规模的现场直播,对普通人来说,它很新鲜,而对行业从业者来说,滴滴的这次直播则有些 反常规 。

一场没开 美颜 和 滤镜 的直播

客观而言,滴滴自动驾驶这场长达 2 小时的在线直播并不完美:在直播过程中,由于大雨影响了车辆的感知系统,安全员曾在系统提示下主动接管了车辆;在一位蹲在机动车道上修理三轮自行车的大爷身前,滴滴的自动驾驶车辆停下来申请了远程协助,在远程协助人员的帮助下才完成避让重新上路。

这些,都被直播镜头完整的记录下来,展现在了上千万在线观看者的眼前。

因为这些瑕疵,一些汽车类媒体认为滴滴的直播翻了车,并对此进行了嘲讽。不过,自动驾驶领域从业者大多数都认为,滴滴在直播中所展现的水平已是行业顶尖水准,他们更关注滴滴自动驾驶在大雨场景中的稳定性,以及左转、掉头这些行业公认难点中的整体表现。

滴滴是圈内第一家不开‘美颜’和‘滤镜’做直播的,他们甚至还挑了个容易花妆的大雨天,不懂行的媒体大多都被那些画着浓妆,开着十级美颜的公司给骗了。 一位接受采访的自动驾驶创业者以开玩笑的口吻,对 极点商业评论 说。

确实,粉饰自身表现的情况,在自动驾驶领域并不罕见。

比如,加州机动车管理局出具的 DMV 报告,曾是业内最重要的排行榜之一。这份报告简单明了,因为只衡量测试里程、以及脱离干预数字 MPI 这两个重要数据,连圈外人士也能轻易看懂,很多非专业领域的人士或媒体,将该报告当成全面洞察行业整体水准的凭据。

但在去年,这个报告因为一些企业的过度粉饰,受到了业内广泛质疑,甚至逐渐沦为了行业笑话。当某企业在报告中一骑绝尘,以近乎完美的表现 碾压 行业一哥 Waymo 时,不但美国媒体不信,连国内媒体和从业者也都开始吐槽他们在数据粉饰上用力过猛。

2019 年 DMV 排名

这是因为,这个报告中的数据是企业自行申报,因此一些公司很容易在报告数据中玩文字游戏钻空子——比如通过反复跑直线来减少接管次数,比如将接管的条件从违反交规就接管,提升到发生碰撞才接管,甚至有的企业会直接提交假数据。

对此,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图森的 CTO 侯晓迪如此表示:DMV 对脱离(MPI)的标准很主观,主要考核公司道德水准而非技术能力。

圈外媒体对自动驾驶抱有高期望的另一个原因,是众多自动驾驶公司所展示的 DEMO(展示片)都近乎完美,这成为各家向外界秀肌肉的另外一种方式。但从真实情况来说,DEMO 就像是一张 PS 严重的精修照片,很难让外界知道一家公司的真实实力。

有自动驾驶资深技术专家对 极点商业评论 表示,一个公司为了融资,可以集全力在一个区域打造一个近乎完美的 DEMO 用来展示。但问题是,外界不知道这个 DEMO 背后的代码,是高度依赖算法还是只是工程的精妙,也无从知道,一个小短片拍摄了几次,剪辑掉多少瑕疵。更无法判断这个 DEMO 所展示的水平有多大可能,或者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被复制到另一个区域。

滴滴这次直播的真实意义也体现在这里,它可能是最接近于行业真实情况的一次对外展示,这可能源于滴滴所处的特殊位置——作为一个拥有数百万司机、日活数千万订单的出行平台,不敢激进夸大自己的能力,毕竟在技术无法商用前,用夸张概念和时间表对外宣传,只会影响人类司机心智,进而对滴滴主营业务产生影响。

但同时,滴滴的表现也不可能过于保守,毕竟后面还有投资人的眼睛。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行业大多躲在厚厚滤镜之后才能示人的当下,滴滴自动驾驶的真实才难能更可贵——毕竟,在这个充满道德挑战的行业,一个不说谎的企业可能更值得期待。

技术之外,温度也很重要

去年的上海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19),滴滴在封闭场地向媒体以及数量有限的公众开放过自动驾驶的体验。与去年曝光的视频和画面对比,其实滴滴的自动驾驶车辆在今年有了很大进步。

外形上,去年的车辆还显得十分粗犷简陋,众多传感器用像八爪鱼一样的铁架子,固定在车顶上,充满了后现代朋克感。但由于设备裸露,在遇到雨天时工作人员不得不用篷布将车体罩住,以防止设备进水损坏。

而在上周末的央视直播中,直播观众发现滴滴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已经集成得很好,不仅外形美观,也已经完全可以应付大雨天。

更多改进的体现,在很多其他 AI 公司可能不会关注的细节上:

比如自动驾驶车辆的后备箱一般都是用来堆放设备的,而在直播中,滴滴自动驾驶车辆的后备箱做了清空改造显得十分整洁;比如车辆后排乘客不寄安全带,车辆不能发动;再比如车辆的人机交互界面有更多给用户的提示信息,下车门,显示屏会出现车辆 360 度视角的情况,能提示乘客是否有异常情况。这些细节,源于滴滴在出行服务中积累的经验,他们做出行,所以确实懂出行。

更重要的是,是所体现出的温度——比如对安全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央视直播过程中,滴滴着重介绍了自动驾驶安全员这个角色。滴滴安全员在出车前需要做 30 多项检查,需经过长时间培训考试才能上岗,甚至还需要专门学习一门为安全员路测专门创造的语言。

从整个行业来看,安全员这个职业普遍不太受到重视,但事实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安全员的质量也会影响研发效率,更会影响一批尝鲜用户的体验。

2018 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进行测试的 Uber 自动驾驶汽车撞倒了一名骑行者,并导致后者不治身亡。这是自动驾驶行业第一次出现人命事故,而当时在这辆车上其实有一名安全员,但他没有尽到职责。这次事故影响之大,不仅是 Uber 自己的自动驾驶测试暂停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也让行业一度停摆。

但即便在如此惨剧之后,着重强调安全的自动驾驶公司,目前来看也只有滴滴一家。

此外,外界关注的还有,对人类司机何去何从的思考。

一些人质疑滴滴做自动驾驶的原因,在于滴滴是一个提供网约车服务的出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上千万的司机就业获得收入。滴滴给他们提供了就业,司机也成就了滴滴的领先位置。如果滴滴做自动驾驶,那是不是在过河拆桥?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没有找对方向。

自动驾驶的大趋势不会因为滴滴是否入局而发生改变,滴滴不做,Waymo 也会继续做,历史的车轮不可逆,人类司机被自动驾驶所取代在未来可能会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不过,在所有自动驾驶企业里,如果有一家会考虑人类司机未来出路的企业,那可能只有滴滴,因为这是他们必须背负的道德压力。

在滴滴出行创始人兼 CEO 程维、滴滴自动驾驶 CEO 张博等高管看来,从现在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动驾驶技术在现阶段与人类的服务技术应该是并存关系, 人具备有温度的服务,这是不可能被技术取代的 。

而在未来,自动驾驶的出现必然会创造新的职业和岗位,到时候,或许只有滴滴会愿意为被取代的职业司机群体,提供适应新职位的培训和教育。

持续十年投入背后,滴滴能否成为第一?

自动驾驶是一个烧钱行业,最近几年,国内外很大一部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因为资金不足难以为继,巨头也需要持续投入——截止到 2019 年初,Alphabet 就向 Waymo 投资至少 10 亿美元。Uber 被认为每年要花费 5 亿美元或更多。同样在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 Lyft2018 年在这一领域花费逾 9 亿美元。

对滴滴自动驾驶来说,已经开始盈利的主营业务,会让他们走的更游刃有余。程维也表示,(对自动驾驶)至少还需要做十年持续投入的计划。

在这样的战略决心下,滴滴有可能在这个行业复制网约车领域的经验,成为行业第一吗?

从滴滴的几个竞争对手来看,目前全球公认的 No.1 是谷歌旗下的 Waymo。

Waymo 确实是一个强敌,技术最强,起步最早,人才最厉害,对外展示的成绩也最好。他们是全行业第一家开始载人测试的企业,也是第一家敢于无安全员测试的企业。在车队规模化发展,以及 lidar 等核心硬件的解决方案上,Waymo 都领先行业。这也使得 Waymo 出来的工程师被各家自动驾驶公司追捧。

但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基础设施级别的竞争,同样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Waymo 进入中国的可能性比较低——从目前来看,中国自动驾驶的竞争,可能更多是中国公司之间的故事。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尝试包括车路系统在内的技术。

从国内来看,百度是在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中投入最早也最多的公司,2016 年,百度自动驾驶汽车在乌镇亮相,2017 年,百度 Apollo 载着李彦宏驶上了车流拥挤的北京五环,尽管留下了 压实线 的话柄,不过在当时,百度无人驾驶确实震撼了业内。

但百度的无人驾驶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缺乏商业模式,从头搭建一套运营网络对百度来说费钱又费时,所以他们转向了面向政府端的商业模式,为政府的项目功能改造道路,提供几辆车。这看上去只是一种示范意义,对技术研发、系统提升算法来说收益有限。更可惜的是,由于他们做的不是商业化运营,背后没有真正有需求的用户,这些车甚至过段时间就不再跑了。

其次,百度由于没把自动驾驶尽早拆分,导致错过了对外融资最好的时间点,行业内少有人有那么多钱了,而有钱的软银,也因为商业模式更清晰的原因,选择投资了滴滴自动驾驶。

这是两大难以补救的大问题。

而从汽车制造商态度来看,除了特斯拉这样的异类,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基本上都不产车。谁能撬动全球顶级车厂资源,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江湖地位和能力认可。

从近段时间来看,先是北汽宣布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之后出现在视野的还有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直播中的滴滴自动驾驶网约车,就来自沃尔沃。

沃尔沃是自动驾驶圈的老朋友,最早是 UBER 使用他们的车,在 Uber 自动驾驶淡出视野后,今年 6 月 26 日,他们和 Waymo 宣布进行全球合作。有意思的是,一天之后的 27 日,他们出现在了滴滴的直播间。

不过,有意思的是,滴滴对合作没有进行高调宣传,反倒是沃尔沃亚太总裁深夜在 linkedin 发了一篇英文的文字,亲自给滴滴自动驾驶带货。

观察:为什么更希望滴滴能成功?

一切表明,全球汽车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 自动驾驶 + 网约车 成为未来汽车出行主流方向已经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同。

美国旧金山独立智库公司 RethinkX 就在轰动一时的研究报告《冲击、影响和抉择—— 2020-2030 年交通运输行业再思考》中指出:

到 2030 年,私家内燃机汽车仍将占到美国车辆总数的 40%,但其客运里程数只占 5%,其他 95% 都将被无人驾驶的网约车完成。

作为这个行业的一个异类,滴滴自动驾驶作为一家诚实、有温度、有实力的企业,更有理由获得人们的期待。

而在这之后,无论是滴滴上百亿资金打造的网约车运营网络,还是 5.5 亿的出行用户,都将会成为他们腾飞的助力。

或许,那时的滴滴,讲讲述一个远比现在网约车市场更大的新故事。

END

往期随便读一读:

站在新的历史巅峰,如何审视腾讯过去两年半的变化?

国民女神 老干妈的家族式成长难题

格力董明珠,黄章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造谣者接连致歉后重看阿里之 瓜 :黑公关暗流汹涌

电商造节,需要快手

淘宝特价版抄了拼多多 老巢 ?

未授权 Switch 变正品, 拼多多百亿补贴真靠谱吗?

王健林王思聪父子大败局

张朝阳总是起大早赶晚集:直播带货能救搜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