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如何成为中国智慧城市第四极?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7-02

摘要:题图 | 视觉中国2020 年 6 月 22 日上午,青岛,海信大厦 4 楼会议室内,《青岛智慧城市与高技术产业登顶计划》发展规划汇报正在进行。长桌一侧,坐着海信集团一众高管。对面一排,是

题图 | 视觉中国

2020 年 6 月 22 日上午,青岛,海信大厦 4 楼会议室内,《青岛智慧城市与高技术产业登顶计划》发展规划汇报正在进行。

长桌一侧,坐着海信集团一众高管。对面一排,是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以及青岛相关市区、相关政府部门的 一把手 们。他们中有近 20 人,是应海信集团 点名 而来。

企业点兵点将,市委书记亲自带队,城市管理者团队 顶格 赴邀,这样的待遇并不多见。

吸引他们的,是海信抛出的一幅智能生态产业蓝图。海信规划,在未来 5 年内,带动青岛智能产业收入突破 3000 亿,为当地贡献 3600 亿的产业生态。

在海信的蓝图中,包括 一基地两中心 创新生态体系、 一芯两硬 高端制造业跨越计划、 一云脑三平台 智慧新生活解决方案、 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 头雁工程。这四条路径一旦成型,青岛将建成 1200 亩的新基建产业基地,吸引 500 家企业,1 万+人才,青岛也将成为中国 智慧之城 。

然而,即便在科技行业,许多人对海信的印象也都是一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消费者对海信智慧产业的了解也多是智能家电、智慧家居等领域。现在,海信构建了这样一幅庞大的智慧城市蓝图,其战略核心支撑点值得深究。

技术流打法成就 隐形冠军

这并不是海信第一次探索新兴科技领域。

海信最早的前身是 青岛无线电二厂 。1969 年成立,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十年后,青岛无线电二厂作为主体,吸纳电子元件八厂、市南纸箱厂、重工具厂三个青岛本地企业,组成了 青岛电视机总厂 ,产品命名为 青岛 牌。这算是海信第一次战略转型新科技领域。

又过十年,中国各地开始疯狂引进彩电生产线,最多时全国出现 6000 多个国产彩电品牌。一时间价格战开打,主流彩电价格应声下跌 30%。混战之下,掌门人周厚健在人民大会堂用透明电视机箱对外展示,自家电视机芯比其他品牌同型号多出 12 个零部件,用技术护住了品牌。

1997 年之后, 青岛牌 扛过了国产电视混战,成为中国北方唯一幸存的电视机品牌,并在其间于 1993 年正式更名为 海信 。

经此一役,海信确定了 技术流 打法。并开始在主营业务之外,尤其是新兴高科技领域和智慧产业加大投入。

1998 年,海信成立了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主攻智能交通领域。三年后研发出 HiCon 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成为中国高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西门子、TYCO 之外的国产选择。此后近 20 年,海信交通信号机攻城略地,成为行业 标配 。

交通信号控制是智能交通的核心。海信掌握了信号控制技术,随即延伸出了整套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此外,截止到 2019 年,海信电视机已经连续 16 年中国第一,全球出货量第四;海信冰箱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二,出口额全球第三;海信接入网光模块产品连续 9 年全球第一;海信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智能医疗 CAS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数字时代,敢于押注新科技的海信成了多个智慧产业的 隐形冠军 。

《海信史》中说到,海信曾有在世界地图上点上无数个点然后连成一片的愿景。现在看,在智慧产业领域,海信成功布下了一些核心支撑点。 智慧城市 蓝图似乎就是这些点连成了片。

任何一家企业想要把支撑点打通,都需要异乎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如何强力整合?海信抛出 3000 个亿美好愿景之后, 智慧心脏 正待承压。

智慧产业, 大心脏 更重要?

海信成于终端,精于产业。这是与互联网公司 风口论 完全不同的属性。客观的说,制造业底色有优势,也有弊端。但海信领导的智慧产业有一种电子时代的浪漫。

要想理解什么是 电子时代的浪漫 ,必须先以 智慧城市 为例,简单梳理一下目前流行的产业模式:

要知道,以互联网科技企业主导的智慧产业,其根本动力是互联网公司的算力溢出。亚马逊、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均采用云计算技术,平时的算力用不完,拿出来承载自身业务以外的任务,于是开始吸引传统 IT 向云上转移。放到城市治理中,就是城市的各类数据可以通过云计算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更优的解决办法,辅助城市管理者做出决策。

比如,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很重要的一环。基于海量多源的道路交通数据,通过大数据研判模型,实现路况实时精准分析、交通问题自动诊断,并实时优化调整交通信号方案,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BATH 各有特色。如果是互联网服务起家的公司,云计算能力就强一点。如果是通信起家的公司,那么 ICT 方面就更精通。但是 数据-分析-决策 的大模型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大家都很强调 大脑 ,因为在互联网公司看来,智慧产业总体上是个 计算 的事儿。

但是海信不一样。

海信在 云计算 概念提出之前 6 年,也就是 2000 年,就造出了智能交通信号调度系统。这是制造业企业的优势,一杆子插到垂直场景最底层,打牢智慧产业的地基。相比于互联网公司久居 云端 ,海信的智慧产业并不是 平地起高楼 。

还是以智慧交通来举例。海信的交通信号服务是行业标配。全国 147 个城市,无论哪里搞智慧交通建设,都绕不开海信的智能交通系统。

还记得上面那个 数据-分析-决策 的模型吗?现在 数据 这一块,海信拿捏的死死的。

这还不是本质的区别,本质区别在哪儿呢?就是 大脑 的算力再强,也只能根据终端反馈给他的数据,来分析计算得出结果。再直白一点,云端是靠吃终端供给的数据活着的。终端给数据打的标签越多,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就越多,云端的计算结果就越多,就越智能。终端没有的数据,云端自己编不出来。

而海信的贡献,就在于从底层提升了终端的能力。如果说云端是生命值,那么海信就拉高了生命值上限。

打个比方,好比是某国粹与 MMA 竞技格斗的区别。任凭 剑宗 、 气宗 练得神乎其神,这边上来一个 90 公斤级壮小伙子,小伙子胳膊比大师大腿粗。大师如果输了,那么并不差在 武技 上,而是绝对实力上。只有终端的绝对实力提高了,算力才有发挥的空间。

海信的整个智慧产业构想,也是基于其在各个领域强大的终端能力。

所以,海信的智慧产业立足最底层的产品和场景进行搭建。一个有趣的细节,海信虽然现在也在推 云脑 架构,但海信用了更久的说法是 智慧心脏 。

另一方面,在海信公开的技术实力中,关于算力、云、人工智能的内容占比整体依然偏少也是客观现实。尤其是云计算技术领域,时下国际互联网巨头已经向云原生和云容器过渡,海信提供的私有云服务的介绍里虽然也提及 容器 ,但依然更多强调 VMware 虚拟机技术。

目前,全球智慧产业的现状是,互联网企业要插到产业中来,产业企业也奋力要向云端去。好在全世界的智慧产业盘子足够大,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方向正确,多远都能够到达。海信智慧城市,还有一段路要走。

打破技术、行业、政企条块,推动产业链崛起

海信最独特的地方,是敢于打破固有条块。先打破技术壁垒,再突破政府与行业的固有条块,将产品矩阵转化成产业链条。

比如,目前互联网公司因为善于图像分析,因此严重依赖摄像头采集信息。但海信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并不单纯依靠摄像头,而是结合了地磁、多目标雷达、车载信号、车路协同、视频图像等多种数据,进行整体分析。

早在 2002 年,海信承接做公交智能调度系统。那时候,海信的工程师为了保证整合效果,一天坐一条公交线坐了 20 趟,坐的快吐了。靠着这种韧劲,最终拿出了完善的解决方案。顺便说一句,当年跟车测试的总工程师陈维强,是在的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

海信持续不断的打造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领先的技术和一流的品质,服务于中国的城市治理。

而在智慧医疗领域,海信展现出打破行业壁垒的能力。

海信医疗是 2013 年海信董事长周厚健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的一次对话中开启的。

彼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承接了一项十二五项目,计划在中国第一个将小儿肝脏数字化、立体呈现,实现精准医疗,但就在视觉和模型数字化上受限于技术。海信顺势将自己在电视机领域 48 年积累的视觉数据处理技术转变为医学影像数字处理技术,推出了 CAS 和 SID。

海信 CAS 能够将将 1000 多张原始 CT 片中的数据输入系统,自动建立虚拟立体肝脏,甚至可以将病人的肝脏模型 3D 打印出来。医生能够精确地知道肿瘤在哪里,微细血管情况如何。

前后的优势对比是巨大的。董蒨回忆,六年前尚未应用 CAS 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诊一位被汽车碾压导致肝脏破裂的儿童,三次修复肝脏,三次血流不止,手术进行 5 个小时,孩子全身的血被换了 4 遍。

而去年,青岛胶州市一名 4 岁男孩被汽车撞倒辗轧,送到 CT 室,15 分钟做出 CAS 影像,有了三维导航,手术仅用 2.5 小时就顺利完成,出血量仅 20 毫升。

从 CAS 这个点出发,海信医疗迅速开枝散叶。以显像为基础,涉足医用显示器领域。以辅助医疗为突破,发展数字化手术室解决方案。从患者出发,发展远程诊疗与移动护理系统。海信医疗成为一个集数字化手术室、医用显示器、医护终端等多产品、多方向的医疗公司。

上升到整个智慧城市计划。海信也打破了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海信的《青岛智慧城市与高技术产业登顶计划》站在整个城市的高度,突破了区域、规划、交通、工信、科技、社区、公安等多个部门之间的界限。在整体规划中,光是政府部门就点了 20 个。

海信智慧城市规划,其外延涉及到智慧家电、智慧家居,到智慧社区、智慧工业园区,到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多个领域。青岛市委书记也坦言 支持海信就是成全青岛 。

隐藏属性:智慧产业新极点?

行文至此,还有一个隐藏属性没扒出来:海信的地域加成。

中国产业风云激荡近半个世纪,水大鱼大。为什么海信就能成功?事实上,海信的成功与青岛市的支持密不可分。

高新技术领域投入的回报大,风险更高。海信背靠青岛,得到鼎力支持。

以智能交通产业举例。1998 年,海信成立海信网络信息技术公司,试水信号处理系统。2002 年,科技部宣布广州、深圳、青岛等 9 城市为全国首批智慧交通试点城市。青岛政府当即点将,海信得到了在交通领域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2006 年,青岛当选北京奥运伙伴城市,交通系统亟待智能改造。海信再次当仁不让,超出外企 20 分中标青岛、北京两市智慧交通建设,自此一战成名。

此后,2009 年济南全运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2016 年杭州 G20 峰会、2018 年上合青岛峰会 …… 海信智能交通连战连捷。

关键节点均得到家乡支持,海信与青岛实则共生共荣。

2000 年,青岛 GDP 超越沈阳、大连,成为京津之后的 北方第三城 。然而 20 年后,青岛以 1.17 万亿元位居第 14 位,处于 10 年来的最低位,不仅与位居前列的杭州、南京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且被宁波、无锡赶超,后面则被郑州、长沙逼近。

症结就在智慧产业。

城市 GDP 排在青岛前面的城市,武汉聚集了小米、科大讯飞等知名互联网企业 30 家,长沙移动互联网企业 2.6 万家,无锡物联网企业 2000 多家。但在 2019 年的青岛百强企业榜单中,竟无一家互联网企业。

作为制造业之城,青岛要守住地位,必须横向突围。作为制造业企业,海信要谋求发展,离不开产业孵化沃土。

实际上,在海信向青岛汇报 3000 亿登顶计划之前,青岛已经批准海信启动深化国企 混改 方案。海信旗下公司获准引入战略投资者,国资比例下降,决策机制优化,产业力量加强,企业自由度增加,经营积极性大大提高。

海信此次以产业蓝图回报家乡,也是对青岛的投桃报李。对比其他智慧产业重镇,海信提出了 3000 亿智慧产业蓝图,在新基建大潮风起云涌之下,恰好迎来新的契机。

产业加成、政策加持、政企共荣,青岛更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北京、杭州、深圳之外,中国智慧产业的新一极。

时代变局之下,海信智慧产业,正待发端青岛,走向全国,以制造业垂直优势,站上智慧产业的 云之彼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