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人造肉”,香吗?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7-02

摘要:原标题:网红“人造肉”,香吗?★盒马鲜生本周末上新“植物汉堡肉饼”,你想尝尝吗?★全球传统肉联厂巨头“不务正业”布局“人造肉”,你还淡定吗?★有报告说,20年后,人类一半以上的肉类

原标题:网红“人造肉”,香吗?

★盒马鲜生本周末上新“植物汉堡肉饼”,你想尝尝吗?

★全球传统肉联厂巨头“不务正业”布局“人造肉”,你还淡定吗?

★有报告说,20年后,人类一半以上的肉类食品将是“人造肉”,你还要为了减肥而不吃“肉肉”吗?

★有匿名的经济学家认为, “人造肉”纯属资本炒作,如果任其发展必将损害农牧民利益。

资本簇拥、股价猛涨、素食主义者高呼……一时间,美国“人造肉”生产商Beyond Meat风光无两。这不,Beyond Meat近日又打算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销售其植物汉堡肉饼。销售将于7月4日在上海的50家盒马鲜生门店进行,并计划于9月再扩展到北京和杭州48家门店。从美国到新加坡再到中国,这家公司正在书写商业扩张的神话。而“人造肉”这一概念,也成为业界和资本市场竞相热捧的掘金地。

Beyond Meat是何方神圣?

据了解,“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大豆蛋白肉,也称“植物肉”,主要由大豆蛋白制成;另一种则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但该技术尚未成熟,还处在实验室阶段,被称为“试管肉”。目前市面上可见的“人造肉”多以“植物肉”为主。

Beyond Meat的产品属于“植物肉”。据介绍,从植物中制造肉类,这一创新使消费者能够体验流行的动物性肉类产品的口味、质地和其他感官特性,同时享受食用植物性肉类产品的营养价值。

在该公司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该公司以“蛋白质的未来,由植物制成”为使命,实现动物性肉到植物性肉的转变。为什么要用植物做肉?该公司称,这是为了改善人类健康、积极影响气候变化、解决全球资源约束以及改善动物福利。其产品包括植物性汉堡、牛肉、香肠、碎面包等,号称没有胆固醇,饱和脂肪更少,也没有抗生素或激素。

(看上去很诱人噢!)

2019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Beyond Meat号称是“人造肉第一股”,是美国发展最快的食品公司之一,在股价一路飙升的同时,其商业触角也遍布全球。截至2019年12月31日,这家公司在世界超过65个国家/地区开设了大约77000家门店的零售。

Beyond Meat的市场价值被投资界众多大佬看好,吸引了包括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麦当劳前任CEO汤普森( Don Thompson)和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等名流的投资。

“人造肉”成网红

在发达国家,“人造肉“已经在一些餐饮连锁店随处可见,成为素食主义者和环保人士追赶的时髦。各种各样的餐点一经推出,就刮起一阵时尚旋风。在我国,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也纷纷围绕“人造肉”推出相关产品。据媒体报道,今年端午节期间,天猫联合一批新锐品牌首次推出了“人造肉馅儿”粽子,“人造肉粽”在天猫的每月销售增速环比高达115%。口味也花式翻新,有五香牛肉味、梅干菜五花肉味、咖喱牛肉味、黑椒丸子味、海鸭蛋五花肉味等等。早在去年,一些商家还推出了“人造肉”月饼。

“人造肉”可谓赚足了眼球,而在一些消费者看来,这些看上去以假乱真的“人造肉”,引发了争议。有观点认为,每个人的生活喜好、宗教信仰、公众对肉及肉制品的看法等不同,人造肉在中国不会成为主流。

一位美食爱好者向记者表达了对这种人造肉的危害性以及营养指标的担忧,“能不吃就尽量不吃吧,还是吃自然生长的肉吧!”。

网友对此如何看?欢呼声、骂声都有。

行业春天来了吗?

不论网友是否接受“人造肉”,投资界和产业界却早已热火朝天。国外“人造肉”品牌借力汉堡王、星巴克等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其商业版图日益扩大。而对于未来的预期,更是引发了资本的狂热。

美国科尔尼(Kearney)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到2040年,大部分(60%)的肉类将来自实验室利用动物细胞培育的肉类或外观口味都像肉类的植物基替代品。随着消费者注意到传统肉制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与产业化养殖相关的伦理和福利担忧,全球范围的肉类替代品转向趋势将在20年内超过传统生产的畜禽肉类。

据报道,全球肉类生产加工巨头——美国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近年来涉足“人造肉”业务,曾表示将推出以豌豆为基础的鸡块替代品,而在“植物肉”、实验室细胞培养“人造肉”方面都有直接投资,并且打造自己的“人造肉”品牌。有分析认为,巨头已经不在“人造的肉”还是“天然的肉”上纠结,开始用科技的方式关注人类本身对基本营养的诉求。

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肉类蛋白的需求近年来迅速上升。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造肉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人口众多,肉类消耗巨大。随着人口增长而带来食物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人造肉”等肉类替代品的需求。

另据市场研究咨询机构MarketsandMarkets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场规模约121亿美元,预计以每年约15.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或将达279亿美元。

“人造肉”产业的春天到了吗?

深圳市星期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植物“人造肉”初创企业。据介绍,该公司以植物蛋白为原料,运用分子感官技术,从植物中提取“肉”分子,制造出与“肉”媲美的“植物肉”。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今年3月宣布获数千万元融资。据悉,未来,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苏州等城市的近200家餐厅里,都将能看到星期零“植物肉”的身影。

据记者了解,在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人造肉”产品编制的各项国家安全标准。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此前向媒体表示,目前行业内部正在研究制定“植物肉”食品产品生产和上市标准,将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标准体系,逐渐加强相关产品市场监管、严守准入“门槛”。

而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决定“我要吃肉肉”的是价格因素。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人造肉”的价格其实基本不低于动物肉的价格,“人造肉”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待市场检验。

然而,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对肉制品的选择也变得更为严格。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那这次疫情会不会成为“人造肉”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亿欧商业分析员杨良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对于“人造肉”行业中的一些初创企业,需要苦练内功,在提升产品力的同时,也要保证供应链环节的稳定可控。以原料环节为例,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是“人造肉”的两大主要原料来源,当前植物蛋白提取能力的欠缺也是“人造肉”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不过,“春江水暖鸭先知”。敏锐的资本市场对“人造肉”垂涎欲滴。2019年,在概念催化下,A股资本市场轮番上演了“人造肉行情”,包括双塔食品、哈高科、维维股份、丰乐种业等在内的上市公司股票受到炒作。

杨良认为,有人将2019年称为我国的“人造肉元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如此,不仅是资本陆续在这个领域布局,更重要的是,随着“人造肉”产品的一波波热议,这些行业的先行者们也慢慢站在了聚光灯下。

但是,一位不愿署名的知名经济学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也要理性看待投资界对“人造肉”的炒作,因为这种炒作对市场会有一定的误导性。而“人造肉”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引领未来饮食文化,除了它自身必须绿色、安全之外,还受到国民饮食习惯的影响。另外,如果“人造肉”真如某些市场化机构的报告所预测那样获得普及,从长远来看,也必将损害我国农、牧民的经济利益,这一点需要警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