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车联网领域 华为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7-13

摘要:  来源:北京商报   7月12日,全球首款搭载华为5G技术的量产车比亚迪汉发布,华为HiCar正式上线,作为公司发力车联网领域的一记重拳,HiCar实现了手机和车之间的互联互通。随着5G

  来源:北京商报

  7月12日,全球首款搭载华为5G技术的量产车比亚迪汉发布,华为HiCar正式上线,作为公司发力车联网领域的一记重拳,HiCar实现了手机和车之间的互联互通。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科技巨头推出的车载OS都在试图建立自己的标准,努力争夺这块蛋糕,但事实上,华为的野心不只在汽车领域,随着万物互联的到来,华为可以借助鸿蒙和鲲鹏进入更多生活场景。

  车载系统落地

  当天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罕见同框。HiCar基于华为鸿蒙系统,让汽车和手机无缝连接,比如,华为手机NFC支持HiCar,可以打开比亚迪汽车,即便手机没电依然可以打开汽车。

  与苹果一样,华为进军汽车市场却并不造车。根据华为官网的介绍,HiCar是华为提供的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简单来说,HiCar并不是真正的汽车操作系统,而是车机手机的映射方案。

  从华为内部的组织架构来看,HiCar的研发由消费者业务部门主导,而其市场拓展则由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前者为HiCar提供生态资源、应用,后者为HiCar落地车企客户,完成从方案到产品的转化。

  HiCar曾多次出现在华为的视频演示与高管描述中,但始终不见成品,今年4月,余承东终于在华为P40发布会现场演示了HiCar方案,包括手机与汽车主机连接分享多媒体等,甚至能用手机连接车内镜头,同时在华为手机的AI能力加持下,操作人员还展示了更高级的功能,可以实时监测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并进行安全提醒。

  目前,华为HiCar生态合作伙伴已经超过30家,包括奥迪、一汽、广汽、北汽、奇瑞、江淮等车企,合作车型超过120款。

  过渡方案

  伴随智能汽车的应用场景逐渐增多,智能车载解决方案也是大势所趋。据了解,目前这一市场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车连接手机,将手机投屏到车机上,以苹果CarPlay、谷歌的Android Auto和百度的Carlife为代表;另一类则是车规级系统,通过提高车机的算力注入符合车载场景的应用生态,如阿里AliOS、华为鸿蒙OS等。对于华为来说,HiCar只是一个过渡方案,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鸿蒙OS。而在鸿蒙OS上车之前,华为需要先用HiCar率先打开汽车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汽车厂商自带的车载系统都不同,行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给了苹果、华为、百度这些科技公司机会,它们将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各个品牌的车上,建立自己的标准。

  按照车机手机映射方案这一解读,在国内市场上,与HiCar对标的就是苹果CarPlay和百度CarLife。通信专家刘启诚指出,目前3家的产品看起来都差不多,都属于早期试验性产品,实现手机和汽车及操作系统连动,相对来讲,百度比其他两家弱些。

  还有分析称,苹果Carplay的算力来自于落后的车机芯片,手机仅担任提供应用的角色,所以如今Carplay除导航、听歌外的其余功能使用率并不高。而HiCar则是将手机、车机结合起来,该系统能完成车内摄像头、人脸识别等功能,整套系统的实用性大大提升。

  系统之战

  中信证券曾预计,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营收有望在未来十几年内达到500亿美元的量级。今年5月,华为心声社区披露了一篇创始人任正非的内部讲话。任正非表示,未来五年华为将投资100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通过网络架构重构来解决可信的问题,面对智能汽车的连接、车载计算、自动驾驶等都是车联网的重要方向。

  不过,华为的野心并不仅仅在汽车这一领域,如果说鲲鹏是华为面向B端计算产业的布局,那么鸿蒙就是华为面向C端智能物联产业、工业互联网上的布局。华为北京总经理刘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工业互联网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5G提供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高速连接,以此去解决现有工业生产过程中无法解决的事情。“在北京地区,华为正在跟包括三一重工在内的合作伙伴做相应的研究。”

  有分析称,互联网时代成就了微软Windows ,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就了谷歌安卓,物联网时代有可能成就鸿蒙。

  对此, 电信分析师马继华表示,5G是万物互联时代,大家都在做独立的系统,各自构建独立生态圈,至于哪个系统会成为主流,就要看谁的规模做起来最快,谁的技术最好。“不过,任何公司都很难做到一家独大。特别是这两年美国对华为的限制,大公司人人自危,都开始在核心部分致力于自建。未来物联网时代的主流系统肯定会更多,至少3家。”

  “鸿蒙要走的路太长,暂时还达不到安卓和Windows二者的高度。”刘启诚说。

  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