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Logo
首页>互联网热点>

SKP事件暴露的是职业歧视?事实可能比你想的更复杂

登录 注册

SKP事件暴露的是职业歧视?事实可能比你想的更复杂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7-14

摘要: write_ad("menu_tags_up_button");CNMO_AD.init();   “穿外卖工作服的不能进。”  这种听起来毫无道理的事情,对于在外奔走的外卖小哥而言,可能是每天

  “穿外卖工作服的不能进。”

  这种听起来毫无道理的事情,对于在外奔走的外卖小哥而言,可能是每天都会遇到的,而由此衍生的职业歧视、场所进出管理等问题也一直是网络讨论的焦点之一。不过,近日发生的一件事,再次将这一复杂问题摆在公众、商家、平台等多方面前。

  7月11日,一位博主发布了一则“外卖骑手体验”的视频,在视频开头便讲述她在SKP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在视频中,她穿着美团外卖的工作服到SKP取餐,结果却保安被告知穿外卖工作服的不能进入,或者“穿个外套”才能进去。随后经过多方询问她才来到保安建议的位置,试图再次进入商场,同样被拒之门外。最后,只能通过穿便装的朋友帮其进去取餐。而且这位博主在等待时还被告知要到门外等候。

  博主以Vlog形式将整件事情记录了下来,这种非常生动的记录方式让不少网友看完之后感同身受,在感叹外卖小哥的辛苦与生活不易的同时,也对SKP的管理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值得注意的是,据《光明日报》报道称,曾有网友打电话向SKP咨询是否可以穿着外卖工作服到其商场消费时,回答同样是不可以穿着外卖工作服进入。

  暂且不论SKP这里为何会在电话中给出同样的答复,但是由于电话中的目的发生了变化让整个情境也发生了转变,如果仅仅因为露出职业符号便失去了作为消费者的权利,这样的逻辑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这也涉及到了职业歧视的问题。

SKP不准外卖小哥进入是不是一种歧视?

  我们可以看到在视频中,博主自始至终都没有进入SKP,最后也只能通过同行的朋友进去取餐,自己在门外等候。

  她在视频中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她看来这是系统性地对外卖服务行业的歧视,并表示不会去SKP消费任何一样东西,同时也呼吁大家不要去SKP消费。后来,这位博主接受了新京报的采访,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她认为歧视的定义就是,根据外形、职业、性别、种族等进行区别对待,并且阻碍了这一个群体的正常工作生活。而SKP剥夺了外卖骑手身穿工作服进入一个公共空间的权利,这就是一种歧视。


  而当问及视频中的尖锐“吐槽”是否想突出对立时,她回答称:“我是一个普通人,去做了外卖骑手,我当时遭到了不公正待遇,产生了愤怒的情绪。我觉得我有愤怒的权利,并且有把我的愤怒表达出来的权利。我把愤怒的这部分剪辑放到视频最前面,因为这是我这次体验中最让我生气,给我感触最深的一段经历。”

  在这位博主看来,SKP的行为对外卖小哥无疑是一种歧视。事件发生后,网友们也对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看法是SKP的行为侵犯职业平等,看人下菜,视频中保安也有讲到“你可以披个外套”,可见差别对待的不是外卖员,而是“外卖员”这个职业。另一方则认为,这毕竟是SKP开的商场,有权对自己的管理方式作出规划,并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出适用于自己的管理规定。

  除了当事人以及诸位网友,法律界人士也对媒体给出自己的看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法学系讲师、黑龙江五洲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韩晋认为,本身商场没有权力禁止某一特定人群入内。商场拥有的权力是,“倘若在可能影响公共安全、消费者个人安全的情况下,即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不让某个人进入商场”。

  上海国域达律师事务所的杨旺律师对界面时尚表示,SKP事件表现出了企业经营自主管理权和外卖小哥自身权利的冲突。一方面,我国的法律规定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如果只是身上有标识就遭到限制,而不是衣衫不整的情况,则很可能存在人格权被侵犯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商场也有自主经营管理权,可以决定什么人可以进店消费。SKP作为一家定位高端的商场,有一定的权限对自己的经营环境进行规划,提供与其溢价相匹配的服务和氛围。不过杨旺也在采访中指出,这种条款如果遭到起诉,一般会被判定条款无效。这意味着除非对簿公堂,法律的手也无法过于积极地去干预企业自主经营的疆域。


SKP的回应

  显然,对于SKP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随着事件的升温,@北京SKP 在微博上就此事作出了回应和说明。但是,引起网友质疑的“穿外卖员工作服不能进入商场”一事,SKP在声明中并没有提及。

这件事是个例吗?

  答案显然不是的,类似事件经常发生在一线城市中,许多商场不允许外卖小哥直接进入商场,而是到专门的外卖取餐点取餐。而这样做的出发点也很简单,就是便于管理,避免外卖小哥由于着急送外卖而与商场其他消费者产生摩擦,进而影响购物体验。


  除了商场,许多小区也不会让外卖小哥进入。与其他公共场所不同,小区具有一定的私有性质,而且物业出于安全和小区管理的考虑也不会让外卖小哥直接进入,同样也是设立一个外卖点,让食客在此处取餐。

  写到这里,恐怕你已经发现了,无论是小区还是商场,所作出一切应对措施的出发点都落在“管理”二字上。对于消费者而言,外卖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同时也能帮助我们省去很难量化又非常“昂贵”的时间成本。但是从商场、小区等场所的管理者,甚至是平台的角度来说,情况恐怕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在眼下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堂食萎靡,外卖业务成了餐饮行业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客观角度上刺激了外卖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外卖订单的增加,平台似乎没有在制度和系统层面作出对应的变化,反而出现订单过于密集,配送时间不合理等问题。


  在曝光SKP事件的视频中,博主也有提到,美团的导航系统为了压缩配送时间而给出的是步行导航方案,而非机动车或电动车。我们经常可以在实际生活、媒体、网络上看到外卖小哥逆行、闯红灯,在人行道上驾驶机动车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神秘”的导航系统。而外卖小哥为了避免因订单超时而扣钱也不得不“铤而走险”。而且要注意,这一问题恐怕也并非今天才有。在2018年12月9日19时45分,深圳一外卖员因逆行与大型普通客车相撞,最终酿成悲剧,而这只是多个悲剧的其中一例。

  根据南京交管部门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南京共发生涉及外卖送餐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3242起,共导致3人死亡、2473人受伤。其中94%的交通事故,外卖送餐电动自行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违法。此外,今年上半年,南京交警分别查处外卖送餐电动自行车闯红灯交通违法12184起、走快车道16983起和逆向行驶17889起。

  尽管从情感角度来说,我个人希望外卖小哥可以“慢”下来,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允许。而这背后也凸显了类似事件的核心问题——利润尽归企业,而其造成的很多成本和风险便由外卖小哥和整个社会来承担。

  对于商场、小区等场所的管理者而言,外卖的激增对其管理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餐饮要生存,居民要便利,外卖小哥要吃饭。用一句俗话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怕是谁都切不得。

意料之外的槽点

  让我们先把视角切回到这次的视频上,这部视频将真实发生的事件摆在了大家面前,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意外的“槽点”。



  在视频的后半部分,博主曝光了外卖食品卫生、消防、店铺标识不明确等问题,这些同样值得相关主体的重视以及后续改进措施的跟进。这也反映出外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在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善,这无论是对于外卖小哥、今日之餐饮业,甚至消费者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

写在最后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歧视外卖小哥这个职业吗?我是不认同的,在2019年10月1日的国庆群众游行中,出现了代表新职业的快递和外卖小哥。这足以说明国家、政府和社会时刻关注、关心着他们,肯定他们的付出与贡献。

  职业本身没有分三六九等,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在的行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这次SKP事件让人感到愤怒之余,也让网友注意到了在实际情况中出现的,企业经营自主管理权和外卖小哥自身权利的冲突,以及最为核心的“企业利润化,成本社会化”问题。随着外卖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外卖平台也应适时作出改变,否则只图一时之利,最终输的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