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智能服务水平,互联网医疗—— 看病不出门 问诊盼精准(一线调查·互联网新观察⑤) 本报记者 申少铁 核心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行业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智能服务水平,互联网医疗——
看病不出门 问诊盼精准(一线调查·互联网新观察⑤)
本报记者 申少铁
核心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百姓看病买药不用出门,医生筛查病患有了智能助手,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同时,为医患双方提供了较多便利。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各平台正持续着力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医疗有序发展。
“请家属和患者出示身份证和医保卡并放到镜头前方,请把镜头对准患者……”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林奶奶在女儿帮助下,通过北京协和医院手机App,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永太描述病情。刘永太查看了林奶奶之前的病史、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仔细问诊后,给出治疗建议并在线开具了处方。
林奶奶是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诊疗正式上线后的首位患者。近年来,互联网医疗持续发展:互联网医院相继成立,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健康服务,大型医院探索诊疗服务“触网”。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互联网医疗进入加速发展期。
网络问诊 远程购药
在家看病咨询,在线报销医保,百姓看病舒心更盼放心
今年以来,推出或扩大在线诊疗服务的医院数量显著增长。互联网问诊已不鲜见,比如,京东健康的线上问诊量达日均10万单,百度旗下的“问医生”免费咨询通道最高单日咨询人次超85万。
但不同于一般的网上问诊,北京协和医院本次上线的App服务覆盖患者复诊流程,支持病历调阅、在线问诊、检查检验、开具处方、电子病历书写等多项功能。与此同时,医院还有临床药师实时在线审方,允许北京地区的医保患者在线进行互联网复诊费用直接支付。
“您的药品已找到!目前已交付快递,请问您有没有收到快递信息?”“收到短信了。谢谢你们!”不久前,家住武汉的小魏发现父亲治疗慢阻肺的药片快吃完了,而周围药店则买不到,于是登录“阿里健康大药房”,但没有找到这种药,只好求助客服;客服很快帮他找到了药,不到两天快递就送达了。
电商平台布局健康业务以来,有越来越多像小魏父亲一样的受益者。比如,阿里健康今年在淘宝上线“买药不出门”服务,并联动几十家制药企业,保持药品供应和药价稳定;同时与物流企业合作,加快送药速度。又如,2月份以来,京东健康的药品销售业务同比增长100%以上,其中6月18日“京东大药房”的慢病用药成交额同比增长270%。快速发展态势的背后,不少患者企盼能够越来越放心地诊疗。
智能成像 手术联网
提高诊断效率,打破空间局限,为医生减负又赋能
浙江丽水市人民医院近日上线数坤科技研发的冠状动脉CTA(CT血管造影)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可一键生成冠状动脉的三维重建图像,还可辅助医生更快发现血管内斑块,判断斑块性质,明确血管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等等。
丽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邹建勋介绍:冠状动脉CTA检查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图像处理和诊断报告流程非常繁琐,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而AI辅助诊断系统则将影像处理时间由30分钟缩减到5分钟内。“AI可以帮助医生快速拿到影像结果,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严福华说。
AI在医疗中的应用不止于此。今年以来,一些平台还利用它协助医生进行新冠肺炎筛查。例如,百度上线了帮助用户判断感染风险的智能自测工具;阿里推出智能诊断技术快速筛查CT影像,已供全国550多家医院使用。
如果说AI为医生“减负”,手术“联网”则为医生拓宽了施展空间。戴上VR眼镜,患者的血管、神经和一些狭窄位置全部清晰明了尽现眼前,而指导专家并不在手术室内……今年6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模拟专家远程指导,实现了全国首例在5G+MR(混合现实技术)下开展的远程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血管重建手术。
术前,医生们将患者的核磁共振、CT等二维影像资料高清重建为三维解剖图像,再进行3D打印及全息三维多模态解剖影像,精准设计手术方案。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黄红星和匡卫平则在该院网络医院远程医学会诊中心,通过显示屏实时在线查看患者影像资料,模拟远程指导,帮助手术室医生完成了这场神经外科手术。“在医学MR与5G网络的双重协助下,专家好像就在手术台旁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坤说。院长王枭冶认为,远程指导手术过程,能实现异地协同救治患者,还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前景看好。
把控质量 加强监管
确保诊疗安全,提升服务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行业出现了一些药品质量参差不齐、线上医生资质鱼龙混杂等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各方要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上协力下更多功夫。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这些文件相继出台,对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健全相关机构准入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监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医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涉及医疗的核心业务,如在网上看病、开药等诊疗服务;另一类是诊疗以外的非核心业务,如信息咨询、挂号等服务。尤其对于核心业务,卫健委要在底线、边界、资质等方面严加监管。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认为,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服务平台自身也要重视医疗质量把控,“泥沙俱下,患者会用口碑和行动来‘投票’。”
现阶段,各平台纷纷拿出适应形势发展的策略。因数健康主动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入驻平台,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健康科普资讯;百度健康加强线上巡查,通过刷脸认证等方式定期核验医生身份;阿里健康定期举办优秀诊疗案例和经验分享活动,对医生服务情况和上架药品质量定期评价考核,对不达标的医生和药品予以相应处罚,等等。
从另一方面看,在远程诊疗方面,目前主要停留在诊断指导、远程监护等方面,而远程手术等更加深度融合的形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远程医疗平台利用率低、医生使用动力不足等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医生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探索将远程诊疗费用纳入医保,鼓励患者参与远程诊疗。此外,加强网络基建,建立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才能更好地保障远程诊疗顺利开展。”
把控医疗质量和安全(记者手记)
医疗服务不同于普通商品服务。其服务对象是患者的身体健康。互联网医疗也不同于传统实体医疗,网络的隐蔽性与不确定性对全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无法保障,就失去其存在的基础。
市场竞争要求互联网平台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近年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互联网医疗平台,如果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则其信誉将大打折扣,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未来,我国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将趋于更严,处罚力度也将更大。互联网医疗平台不能有侥幸心理,只有精准把控质量安全、不断优化服务,才可能行稳致远。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易观咨询、比达咨询
相关文章推荐
新网新人专享,注册领SSL证书百元神券2022-09-15
新网与亚洲诚信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共建安全云生态2022-09-06
企业网站没有SSL证书,你将面临......2022-09-27
SSL协议、TLS协议,有什么区别?2022-09-26
网站跳出率高?可能是没装SSL证书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