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Logo
首页>互联网热点>

聚焦教育机构退费难:被监管点名的中公能否高枕无忧?

登录 注册

聚焦教育机构退费难:被监管点名的中公能否高枕无忧?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7-21

摘要:7月16日,央视“315晚会”聚焦教育行业退费难问题。在随后的交易日,中公教育(002607,股吧)股价上涨2.54%,市值1970亿元。“退费难”问题似乎与中公教育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早在

7月16日,央视“315晚会”聚焦教育行业退费难问题。在随后的交易日,中公教育(002607,股吧)股价上涨2.54%,市值1970亿元。“退费难”问题似乎与中公教育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早在7月14日,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点名中公教育,理由正是“退费纠纷数量居高不下”。

一直以来,因为退费难的问题,中公教育广受诟病,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公司经营。2019年,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和其母鲁忠芳问鼎中国教育领域新首富。中公教育也始终位居教育上市公司市值的第二位。

“盛世”之下,中公教育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

无视消费者体验,退费拖延两个月

据蓝鲸教育统计,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最近3个月关于中公的投诉高达146条。其中,5月66条,6月56条,7月至今也已经24条。关于投诉的内容,几乎大部分与退费有关。

在黑猫平台上,中公教育被打上了“快速解决”的标签。但蓝鲸教育观察发现,“快速解决”并非真正解决了退费问题,而是千篇一律的回复。整个7月24条投诉中,真正已解决的只有5条,解决率只有20.8%。而回顾此前3个月已经解决的问题,大量投诉都是过了时效期而被自动变更为“已完成”状态。仅从黑猫平台的反馈来说,中公教育似乎并没有对消费者的投诉给予足够重视。

而查询具体的处理细节时,蓝鲸教育发现,实际上部分学员的投诉并非受理之后就会得到退款。比如一位学员在1月份确定无资格进入体检及政审环节,联系中公工作人员退费,遭到拒绝,理由是“要等到录用名单公示才能退”。该学员7月发起投诉称,“打电话及查询得知,招聘机构不会公示”,申请退款。但中公教育给出的反馈仍然是“会在协议期内正常打款”。

中公教育的“协议期”是多久?在中公教育的官网上明确标注称,“退费到账时间30-45个工作日内(特殊情况除外)”,而学员需要提交“本人缴费收据、准考证复印件、本协议书原件和本人的银行卡(借记卡)卡号与开户行地址、未进入面试(录用)名单或相关截图证明。”

按照上述学员的情况,如果招聘单位不公布录取名单,从1月未进入面试时就应当进入退费流程,按此计算时至今日协议期早已过完,中公的解释显然无法让人认可。从学员的角度,协议期界定的不明确,让退费阻力重重。

而从另一个角度,30-45个工作日的退费周期是否真有必要?去年12月,中公的竞争对手华图推出了10个工作日退费的承诺。由此看来,2个月的退费周期并不是业内通行的做法,行业其他公司也不会因为缩短退费周期而无法经营。而中公甚至没有解释过这其中的合理性,强行拉长退费周期的做法着实有霸王条款的嫌疑。

蓝鲸教育曾在《“0元入学”变相贷款、学员退费难:中公如此打造“现金牛”?》中分析认为,中公教育凭借超长的退款周期沉淀资金,由此拉升投资收益,提升净利润水平。而在疫情之下,可能是因自身业绩而无视学员面临的资金问题,中公教育此举无疑在消耗学员的耐心。

无视公司经营,“清仓式”分红?

除了学员,中公无视投资者的担忧、高额分红,管理层集中套现也引发了广泛质疑。

中公教育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年末,中公教育的短期借款余额为28.67亿元,较年初的16.07亿元增加了12.6亿元。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公在年报发布后,竟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4.8亿元。中公教育在整个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只有18.05亿元。短期借款大幅增加的背景下,中公教育却进行大额分红。

另据媒体报道,中公大额分红背后,实际上是管理层巨额套现。按照2019年财报披露的持股比例,鲁中芳、李永新母子共计持股59.71%。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分红,鲁忠芳、李永新仅在2019年将分别获得6.12亿元、2.72亿元;再加上总经理王振东持股15.62%,约获得2.31亿元分红,三人共计可拿到分红11.15亿元。即便没有减持套现,中公教育的管理层依然赚得盆满钵满。

截至2019年末,中公教育短期负债已占总负债43.9%,2019年的负债率比2018年高了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公教育“清仓式分红”受到了监管的关注。深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其说明连续两年分红金额占可供分配利润99%、97%的理由,及是否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二季度大幅转亏,中公“铁饭碗”能端多久?

中公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公司具备通过大比例现金分红回报股东及资本市场的能力,现金分红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从二季度的业绩预告来看,这个基本判断恐怕正在发生变化。

7月15日,中公发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上半年业绩预告。上半年中公预计净亏损高达2-3亿元,去年同期则盈利4.9亿元,同比大幅转亏。如果以二季度测算,中公预计亏损额高达3.16-4.16亿元(中公教育一季度净利为1.16亿元)。

对于大幅亏损,中公主要归咎于疫情。在业绩预告中,中公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多省公务员联考由4月底延期至8月22日举行。与往年相比,相关收入同步延迟4个月,使本报告期公司能够确认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

毫无疑问,巨额亏损将为中公的经营带来巨大压力。但需要看到的是,中公2019年的分红公告是在3月10日披露、5月20日实施完成——无视疫情的潜在风险,在出现巨额亏损的上半年进行巨额分红,也为接下来的经营埋下了一颗雷。

当然在公告中,中公继续对未来表示看好。其表示,报告期内国家稳就业政策密集出台,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扩招态势得到确认和强化。从目前已发布的公告来看,整体招录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30%左右。

但增长背后,恐怕更多源于2019年的历史性缩减。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规模进行了缩减,计划招录14537人。相比2018年计划招录28533人,同比减少了49%。与此同时,各地省考在2019年也有明显缩减。由于疫情的缘故,国家增加招录人数,更多是基于稳就业的考量。但从长期来看,公务员招录数量的增量有限,或已成定局。

中公教育所处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资格证书类培训市场,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但其却因为退费难的问题,不断破坏着学员的体验。也许这些并不会影响中公继续股价创新高,也不会影响鲁忠芳、李永新母子继续担当教培业首富。但忽视用户体验、急于分红套现的做法,也会一点点改变市场对中公的看法。公考、教师、事业单位考试培训,真的可以一直当中公教育的“铁饭碗”吗?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