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你好,影院!你好,剧院!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7-22

摘要:  你好,影院!你好,剧院!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终于要重新走进电影院和剧院了!”你的朋友圈是否也被这样的“喜大普奔”刷屏?

  你好,影院!你好,剧院!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终于要重新走进电影院和剧院了!”你的朋友圈是否也被这样的“喜大普奔”刷屏?这份“终于”来之不易,也非同寻常。影剧院的逐步回归,预示着我们向生活的正常化又迈出了一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前天,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青岛大剧院复工后首部剧目线上开票,开票5小时后门票销售近8成;昨天,全国影院迎来复工第一天,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启线上售票,开票10分钟,出票超10万张;今天起,国家大剧院对公众有序限流开放参观……“银幕亮起时,我都快哭了”,一位观众的慨叹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们因何心潮澎湃,又为何被这样的场景感动?导演贾樟柯说,肩并肩坐在一起,是人类最美的姿态。导演赖声川说,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我们怀念一种声音,“各位观众,距离演出开始还有10分钟,请您尽快就座”。我们怀恋某种感觉,和其他人共同“在场”的群聚感,“看”与“被看”的互动感,电影片头龙标音乐响起时的仪式感。在剧场、电影院里共渡的时光,我们流泪、大笑、沉思,悲欢似乎相通。

  再次踏入影剧院,观众需要适应一种“新状态”——测体温、戴口罩、单场上座率不超过30%……防控红线,保障的是生命安全底线,更是行业基础线;交叉隔座观看,并不会拉远我们与艺术的距离。

  这样的“新状态”对于行业,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过去半年,影视和演艺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电影转网上映、芭蕾“云端”起舞、戏剧线上互动……冰面下依然孕育着求变的洋流,积蓄能量,潜心创作。如今,影剧院开门纳客,将再次连接起“演”与“观”这条最真诚的交流线。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规定的30%上座率,如何重燃观众100%的热情?在复工到复苏之间,有着不可避免的恢复缓冲阶段。尽量缩短这个过程,需要行业内部的合力,也需要政府扶持政策、社会舆论的助力,帮助影剧院在复工初期平稳过渡。老片复映,票房拉动力怎样?新片定档,市场号召力如何?经典剧目复演,忠诚度多高?……把握作品类型、预估观众定位、找到宣传基调,考验着从业者精准判断的智慧。

  电影院复工首日,首部新片《第一次的离别》的上映,正是印证了这种思路。作为小成本文艺片,电影以边疆田园牧歌的唯美成就“治愈系”,定档海报以“久别盼重逢”的温暖入题,赢得观众喜爱。面对影院终端、观众消费心理等各方面变化,现在或许是口碑之作的最佳窗口期。一些小而美的电影和小剧场作品,可以更精准地找到市场和观众;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演出,可以为剧场先行“预热”,产生不错的社会效益,吸引观众回流。

  让影剧院恢复人气,离不开优质作品的供给,离不开创作者的努力、贡献和坚持,更离不开观众的相守、期待和包容。2012年,话剧《窝头会馆》在天津大剧院迎来百场演出。演出结束,掌声雷动,场中观众高举精心制作的大红条幅,“百屉窝头津门留香,甲子人艺经典永存”。演员何冰鞠躬致谢,“大家给的这份感动,让第100屉‘窝头’蒸出了别样的味道!”这番话和这个场景始终烙印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好作品培养好观众,好观众与好演员共同将精品推向经典。同样,行业复苏的希望也在观众。做好观众调研,演出和影片安排多听听观众呼声,让观众最期待的演出优先上演,帮助观众找回对影剧院的亲切感。

  艺术是生活的镜像,生活给了艺术再创造的灵感和力量。影剧院的回归,本身就是人们抗击疫情勇气和底气的写照,我们有理由呵护这份来之不易。银幕亮起、大幕拉开,我们终会与平凡而美好的日子重逢。

  这正是——

  夏日骤起,小荷渐发。

  走出家门,天地广大。

  银幕重逢,剧院开张,来吧!

  看那舞台光亮处,一歌,一舞,亦事亦人生。

  大家晚安。

  (文 | 王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