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Logo
首页>互联网热点>

OPPO 充电掌门人张加亮采访:消费者觉得没什么意思的可能就不做

登录 注册

OPPO 充电掌门人张加亮采访:消费者觉得没什么意思的可能就不做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7-23

摘要:媒体: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 OPPO 手机接口从 micro-USB 转到 Type-C 是比较晚的,但是这次适配器端从 Type-A 口到 Type-C 口的演进又算是比较早的,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是为了兼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 OPPO 手机接口从 micro-USB 转到 Type-C 是比较晚的,但是这次适配器端从 Type-A 口到 Type-C 口的演进又算是比较早的,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是为了兼容 PD 吗?另外市面上也有将 A 口魔改可以实现 PD 方案,OPPO 对这种方案有什么看法?

第二个问题,OPPO 手机以往支持的 PD/QC 功率都不高,而这次搭载 125W 闪充的手机能支持 27W PD,125W 和 110W 适配器甚至支持最高 65W PD,也兼容 PPS,看上去比前代产品激进不少。之前不支持高功率 PD 和 PPS 主要是出于哪方面考虑?

张加亮:你问的涉及到技术点比较多,我一个一个回复。首先手机和充电器两端都涉及到接口,包括充电器是 A 口还是 C 口、手机端是 A 口还是 C 口。其实这个逻辑很简单,因为我们产品是消费者需求驱动的,具体什么时间点切换合适,要根据整个市场状况,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控制节奏。

比如说在当时 C 口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我们就会采用传统的接口;到后来 C 口慢慢普及度高了,技术也成熟了,我们会自己根据自己思考选择合适时机。其实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更多的是自己对于市场节奏,对于产品节奏的掌控。

提到魔改的问题,其实我从技术端是不方便评价的,从技术来讲它具体怎么魔改的呢?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这是我回答了你这几个问题。刚才我有漏回答的你再重复一遍。

媒体:第二个问题就是之前没有加入高功率的 PPS 跟 PD 是怎么考虑的?现在支持得很多,以前不支持,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还有改动会有什么难度吗?

张加亮:其实高功率的 PPS 包括高功率的 PD,所谓高功率都是电子产品技术快充发展的自然趋势,从当初五伏一安、五伏两安功率的增大是有一个过程的,说白了,技术方案、器件成熟度、技术成熟度和消费者需求还有自己技术储备,多种因素来综合思考的。

当初功率肯定会小一点,包括从 OPPO 的 SuperVOOC,一开始双电池的设计,支持更高的电压,也是我们前瞻性地考虑到对未来的兼容性、未来的技术趋势的思考。包括在大陆第一版快充行业标准里面,在制定过程中 USB-IF 也及时加入,才有了后面的 PPS,也是终端厂商共同推动或者主导的。

在这里跟大家透露一下,PPS 就是走的直充体系,它更方便做更大的功率。相当于是 OPPO 主导的。刚才您说到了为什么现在功率越来越大了,也是因为到了 5G 的时代,对大功率刚性的需求,还有我们倡导的 5G 万物互融,快充要相互兼容,如果要兼容更多产品,功率也是一个门槛。

随着现在技术储备,包括像发布会讲的一样,我们有能力做更高的功率密度,做到大功率的同时,对于其他条件包括便携性包括整个产品可靠性都能够保障,这是一个合适的点。

用激进这个词儿不合适,因为做产品一定要把成熟的技术推出来,我不希望有风险或者冒险,要做充分的准备,根据市场节奏和自己产品的规划或者自己产品的理念,因为每一个产品,或者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节奏。

媒体:之前 OPPO 和 vivo 以及小米组建过一个互传联盟,就是解决安卓机传输文件。现在除了 OPPO,还有其他厂商也在宣传像 120W 快充技术,我想问的是 OPPO 未来有没有打算和 vivo 和小米友商品牌共同打通快充,可以让一个充电头或者一套快充方案去适应不同的品牌?

张加亮: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你如果了解我们公司就会知道,我们公司现在推行的是 5G 万物互融,我们技术发布会宣导万物皆可快充,就是它不局限于哪个品牌某个机型,我们目标是所有的电子产品接下来都要有快充的兼容性。当然兼容也有很多客观的条件,我可以负责任地跟大家说,兼容都要在一定的限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比如 125W 的功率不会所有产品都兼容,因为各种产品有功率级别的梯度,各家的产品它也有一些各种各样的差异,举个例子来说,所有的标准,不管是国标还是行标,一般都是 60 或者 70 分的水准,不敢定到 100 分,就是为了保证兼容性,保证大家都能做到。

可以负责任说,随着功率逐步加大,快充基本门槛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就如同早年前大家兼容的都是五伏一安,不管什么电子产品都能支持五伏一安,可能未来 25W 或者 30W,或者若干年后 65W 成为通用标准。

兼容肯定是大趋势,这样会让消费者更方便,还有助于节能减排,也给我们一个大的理念,5G 时代万物互融和的主题万物皆可闪充是吻合的,这也是我们的诉求,兼容指日可待,大家一起努力。但是你不能要求太高,你不能说用一个很高的规格来做兼容,有些产品做不到,甚至满足不了,它有技术的门槛,还有产品的取向,包括会有一些责权利的界定。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刚刚您提到 OPPO 闪充体系里面所有手机都将兼容脉冲充电方式,是否意味着后续 OPPO 超闪产品都会采用无电解电容的设计?第二个问题,除了 OPPO 之外,友商都已经发布超过 100W 的快充技术或者设备,基本主流的品牌一夜之间进入百瓦俱乐部,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行业大跃进的?之前最多是 OPPO 的 65W,突然一下全部上了 100W,您怎么看待行业这次大的跃进?

张加亮:你问的两个问题其实都非常有代表性,也都非常好。第一个,脉冲充电,我在讲的过程中也讲到了,手机端只要是 VOOC 直充体系的都能够支持脉冲充电,未来的 VOOC 体系也都能支持脉冲方式,它的优点我已经讲了,它可以让适配器功率密度更高,更简洁,更小。焦点也在充电器上面。

未来 OPPO 会不会都是脉冲充电?手机端只是一个方面,同时要看产品团队或者是说产品规划部门它怎么样来规划,怎样来协调这样一个节奏。手机端技术上都是可以支持的,要想进入到脉冲充电模式,需要变更充电器,这个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第二个问题,你问的是为什么突然设备功率这么大了,其实早一点也有人问过我,不管是品牌厂商或者是配件厂商,突然都在做 65W,它其实有基础的技术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刚才我说到如果你要做兼容,功率是一个基础条件,是一个门槛。

我自己也经常出差,我会带一个笔记本、一个手机、带一个平板电脑,如果你想少带充电器,一个充电器全覆盖,你肯定要选功率级别最大的充电器。放眼未来,包括平板电脑、笔记本、众多电子产品,它的充电功率都在增大,包括我们也在倡导所有产品都可以快充。功率就成为一个基础的条件,这就是需求的驱动。

另外一个是技术驱动。前些年做一个 25W 的充电头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真实的案例,那时候还是 500 毫安的年代。随着产业进步、技术升级包括整个行业的进步和产品的理念、产品观念的更新,它是一个自然升级的过程。

65W 卡的点非常好,做 65W 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比 65W 做的再大一点?肯定有,因为 65W 刚好是在 PFC 与电网法律法规要求的边界,想要再大一点功率,有技术障碍、成本压力等等原因,这些年通过技术强牵引包括基础技术进步,有机会做到更大功率。

发布会也讲了,我们做到大功率,不会因为 PFC 而增加很大体积甚至成本,有这样的技术支撑,所以可以突破到 125W。因为 100W 这样的功率规格你不能把它看作为一个产品的独立的点,而我们内部是作为一个产品技术平台来看待的。

这个功率只是技术平台的一个点,做技术的都知道不可能因为一个产品就达到技术平台,一系列的技术方案甚至元器件方案你要全新的储备,全新的技术攻关是很困难的。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想要问一下,首先是关于 VOOC 开发授权的问题,在我们发布了新的充电技术之后,现在目前只开放了 20W 授权,未来会不会将 30W 进一步开放?

第二个问题,发的两款充电器都已经采用了 USB-C 的输出,未来 OPPO 发的新机里面,今后全部都采用 C 口统一还是 A 口和 C 口继续再共存一段时间?

张加亮: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这是产品策略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因为产品策略要考虑的因素。从技术上讲,C 口有 C 口的好处,它可以支持更大的功率,有更好的前瞻性和兼容性,同时更方便。A 口也有 A 口的好处,成本有优势,同时兼容老的产品和设备。

第一个问题是开放授权的问题,目前 OPPO 已经对外开放了 23 家授权,快充有 1250 多件专利,很多关键技术在我们这边,但对外授权这件事我们比较小心,这件事以前没有干过,它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第一代的 VOOC 我们开发了 23 家,也是故意控制了节奏。因为我们推崇就像下午所说的万物皆可闪充,我们在努力打造闪充的生态,从原则来讲我们希望合作的伙伴越多越好,支持的产品越多越好,被授权的合作伙伴越多越好。

但是从其他风险和管控的角度来讲需要管控,因为前期拿到授权确实对于圈子、对于生态都是有正向的帮助,都是能够对 VOOC 生态、对行业有益的。但是如果把授权滥操作,那会损害到行业,损害到圈子,那就不是方便消费者了,那会让消费者变得对于技术,对于产品,甚至对于行业变得不信任,这也是我们故意放慢节奏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Super VOOC 功率更大,技术门槛更高,涉及的技术点和产品管控难度会更大,我反复在多个场景强调电池是一个安全件。所以也是目前没有放开授权的原因,也是一直很小心的原因,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接下来陆陆续续都会放开授权,包括我们联合了泰尔实验室,联合了很多行业内的机构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努力推动相关的测试标准相关的协议完善,能够让大家拉到同一条跑道上,同一条线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这个产品实实在在对用户产生价值。

媒体:我还有一个疑问,A 口因为充电器里面是加了一个识别的 E-Marker 芯片,C 口因为接口不一样了,这个是怎么实现的?

张加亮:我大概知道你问的意思了,因为 A 口是历史比较悠久的接口,那时候无论是技术条件限制还是技术成熟度,还是成本考虑,确实没有那么完善,在第一代 20W VOOC 的时候,我们对于电缆的 USB 线、品质,线材的过电能力有一定要求。不排除市场有些线为了追求成本,做的比较简陋,过电流能力很差。这样如果我们不加识别,就会影响性能,如果线缆过电能力太差,有可能线缆会过热。从那个时候,我们在 USB A 口上加了一个线缆识别芯片,是这样的初衷。

到了 C 口之后,定义支持的功率也跟当初的 VOOC 一样,能够支持到 5A,也面临过电能力的问题。同时,两端的接口一样,涉及到从设备和主设备识别的问题,必须 E-Marker。接下来 C 口上面,线缆识别芯片我认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一直存在,除非哪一天整个行业被一个强硬的产品标准或者品质标准约束到统一的水准,才有机会讨论把 E-Marker 拿掉,目前不可能的。

同时 E-Marker 识别芯片缺点是增加了体积、增加复杂度,甚至增加了成本,但是它有优点,它的优点是让相互的支持、相互的兼容变得更简单,因为它好识别,比如一插上来就知道是什么样的线缆、什么样的规格,终端是什么样的设备,能够更快速、更高效、更准确的来切换到最优的工作模式,这就是一个很正向的对于兼容性的帮助或者对于兼容性的驱动。

C 口 E-Marker 硬件设计比较完善了,它不像当初的 A 口,我们费了好大的工夫,还要规避问题,还要保证功能,实现性能。

媒体:我有两个小问题,一个是从 50W 到 65W 到现在 125W,迭代时间看起来好像不是特别长,OPPO 在充电方面接下来是继续会往高功率走吗?还是接下来会考虑电池方面技术的革新?

第二个是我个人觉得做出饼干头,对于便携性来说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我个人觉得差旅用户更关注的是移动电源上会不会有新的技术让它变得更小一点,目前做到 50W 的移动电源,接下来会不会有体积更小的移动电源出现?

张加亮: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功率的迭代前面我也说了,它有产品需求驱动、市场驱动也有技术驱动,但是不可否认 OPPO 在快充领域一直是领先的,包括我们首创的直充架构被引入了 USB-IF 的 PD 协议扩展出了 PPS,包括现在众多厂商也在使用直充的架构,我认为这是对这种技术的认可,证明我们在这方面确实做了不少的工作。

我们确实幕后做了很多工作,你看到的都是我们发布会放出来的,或者我们已经商用的。其实在我们实验室不知道准备了多少东西,有一些是接近成熟的,有些是已经成熟的,只是没有给大家秀出来。

就跟发布会一样,我跟大家掰扯的脉冲充电实际在 2016 年已经做了完整的准备,在 2016 年 MWC 上展示一台十分钟充满的机器,使用的就是脉冲充电。技术的储备我们肯定是领先整个行业的,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思考怎么样把产品做得更好,怎么样让消费者受益,怎么样能够展示技术工作者自己的价值。

具体产品端的表现,像你说的更新很快,这都是产品节奏或者市场行为。我可以告诉你的是,纯技术研发不是这么简单的,很多技术一定是要长时间,我觉得以后可以进一步探讨。

媒体:我比较关注 OPPO 接下来会往更高功率充电这块走还是在电池技术上会追求一个更新?更大功率电池。

张加亮:先回答你这个问题,包括我所在的部门是 OPPO 的研究院,主要负责的就是新技术的探索和新技术的导入。我们尝试着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的突破都不会放过。也可能是发布的饼干充电器做到了高功率密度,足够便携。

短期内 , 电池,三元锂离子电池还没有大的技术突破,手机的体积也不可能进一步地加大,所以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空间很有限。要想改善消费者体验,改善续航只有两个手段,一个是快速充电,一个是在功耗上下功夫。功率的加大会无止境呢?肯定也不是,消费者的感知是有临界点的,比如说当初 500 毫安,充满一个大容量电池需要好几个小时,你把它缩短到 30 分钟,他就会很吃惊或者很惊奇,或者觉得很爽。

像 125W 的 SuperVOOC,从我们宣传的 20 分钟降到了 10 分钟,这个痛点还有这么痛吗?这是大家需要一起思考的问题,如果消费者觉得这个有价值,那我们技术储备是够的,甚至还可能做更大功率的。如果消费者觉得这个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我不差那么几分钟,还带来了一些他不想要的东西,比如发热、成本、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那可能就不会去做。

我们有大功率的储备,同时准备了在大功率之外怎么样改善消费者的体验,让这个体验做得更细腻、更细致,考虑更周到,比如发布的超小适配器就是一个细致的体验,我在大功率的同时,做到了 50W 第一代 SuperVOOC 功率的级别,做到超便携,我让你出去平时不带包,穿个牛仔裤,可以一个口袋塞一个手机,一个口袋塞一个充电器和一个便携的线,这就是一个细节体验的升级。

顺便回答你第二个问题,移动电源,移动电源解决了什么问题?手机续航的问题,刚才我说大电池不可能,能不能把充电线做到无限长,牵着绳子走?肯定不行只能背着一个移动电源走,边充边走,来解决移动的问题。

我们超小的充电器实际也在变相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你不去无人区,不在野外,两点一线在市区游走,有很大的机会、很高的概率是能够找到 220V 电源的,这个时候你如果随身带一个便携的充电器,对你没有任何负担的充电器,又有很大的功率,能够快速地给你的手机补足电量到你一个心理上觉得比较安全的区间,这个时候你对移动电源的依赖还有这么大吗?

媒体:我还有一个小问题想补充一下,65W 的 AirVOOC 用的是多大的充电器?125W 的吗?

张加亮:它有一个耦合效应问题,如果无线充电功率在 65W,适配器功率肯定要大于 65W。因为我们适配器发布有 125W,还有未发布的几个其他功率的版本,大于 65W 的适配器都能支持 65W 的 AirVOOC。小于 65W 的也能工作,但是功率推不到 65W 了。

媒体:这次介绍了 125W 超级闪充技术,提到很多安全性技术,从我们用户反馈来看,很多人对于这个有些胆怯,他觉得不敢用,我想了解一下 OPPO 接下来在教育用户市场方面你们是怎么考量的?这个相比 65W 从功率上提升了很多。

张加亮:你提的是 125W 大功率安全性问题,安全分两个层次,一个是设备的安全性,第二个是人身财产安全性。我在发布会多个场合强调过锂电池是一个安全件,这么大的功率,这么高的电压,锂电池怕的就是过电压充电。(安全保障)一定要做到位,如果做不到位一定有安全性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所有的高楼都会装避雷针,是不是晚上阴天下雨就不敢睡觉了,怕打雷,说一定有雷击风险?但不是无视这个东西,谁家高楼不装避雷针呢?在发布会现场,我强调了一个理念,我说有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有风险,不知道风险在哪儿。所以我更多强调安全性的问题是给产业链条合作伙伴,给业界同仁在宣导这样一个理念,强化这样一个意识,来一起把它做的更安全。

媒体:125W 这么大的充电技术对于锂电池本身损耗有没有什么数据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下?

张加亮:快速充电所有损耗都在锂电池之外,整个适配器的效率、线缆效率、接口的损耗包括中间各种电压电流变换效率,最终把它降到锂电池能够接受的电压范围、锂电池能够吃下的电流范围,把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实际上锂电池内阻——像发布会讲到了 6C 的电芯电池内阻——是很低的,它的损耗跟其他部分来比几乎可以忽略。所有的有锂电池的产品强调的锂电池过温,包括锂电池热失控,指的都是锂电池之外的、锂电池周围的、锂电池旁边的电路或者器件损耗带来的温升。所以我理解的是锂电池损耗是不需要讨论的。因为锂电池内阻早就到了几十个毫欧的级别。

每一款锂电池都有自己的规格,它通过理论的计算,包括实验的验证给出一个明确的边界,我想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厂家都会遵循锂电池的边界条件,合理使用锂电池——就跟 CPU 一样,在处理器上面有些所谓超频的行为,把这个概念借过来讲的话——锂电池只要是负责任的对于锂电池有敬畏之心的厂商,都会遵循锂电池的规格,都会遵循锂电池的理论论证和大规模实验验证,你看到一款产品配了锂电池,在上市之前实际已经做了大量验证,在原材料阶段,电池厂商要对这个负责,做大量验证,做电芯成品,整机厂商又要做大量实验验证,这都是可以保证的。况且锂电池发展这么多年,它的技术逐步成熟,无论是材料本身还是从技术模型或者是从经验积累已经非常成熟了,不像二三十年前,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段子,二三十年前我找一个日系厂商,拿一款电池样品谈一款电池的规格供货,他就不敢给我,他首先审查我有没有锂电池领域的安全资质,我们公司有没有锂电池的安全资质。现在厂家不一样了,它要求你完全按照它的规格,否则没有任何品质承诺、品质担保。我想没有任何一个整机厂商敢这么做。

媒体:我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饼干的充电器为什么没有提供 20 伏的挡位?因为其实它的功率已经覆盖了很多轻薄笔记本 45W 常见的功率,给一个 20 伏的档位,对于笔记本的供电应该是非常方便的。

第二个问题,您也提到了是万物皆可闪充,但是其实对于现在 OPPO 一个手机,一块手表或者一个手环,再加一个耳机多设备场景,你们在多口充电器上面有没有考虑?

张加亮:如果你宣称支持 PD,它是一个明确的电压电流分档,这个就是功率的上限确定了。如果你支持 PPS,PPS 实际就是一个直充体系,跟 SuperVOOC 是一样的架构,是无极变速,它支持的电流是弹性的,同样它也有一个功率上限,我们在定义一个产品的时候,认为 50W 的功率级别已经覆盖大多数产品工作的要求,产品做到这样一个体积,目前能够支持 50W 的 SuperVOOC,能够支持 50W 的 PPS,能够兼容 9 伏 3 安的 PD 协议已经相当实用了,无外乎这是一个产品平衡的技巧。

如果你对 50W 不满意,那有更大功率的,有超过 100W 的,如果你觉得 110W 用不了,未来还可能有更大功率。当然有一点,从生产制造管控,从物料成本管控来讲,这个产品规格不可能是无极变速,不可能从 21. 22. 23W 无极变速一直做很多,需要选择几个刚需的点,大众化的点来发产品,这样才能效率最高。

还有一个多口的问题,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障碍,因为你看我们 110W 的 mini 超闪充电器采用两级的架构,技术上做了很好的储备和铺垫,如果我多想加一个口,我只需要多增加一个 DCDC 模块,前提是不变的,只需要在结构 ID 上作相应不变更,在电路上做相应的扩展,最终还是考验产品的策略、产品定义的技巧,如果消费者一定要多口的,我相信 OPPO 很快就会推出多口的。推出多口技术上没有任何障碍,甚至我们做了足够多的储备,储备比别人多。最后 OPPO 会不会发布多口的,在什么时间点发布多口的?这是产品的定义、产品策略的问题。

媒体:关于饼干充电头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它的发热比我想象中好很多,因为今年也用了很多氮化镓的头,发现他们很多发热量相对比较大,但是你们饼干的发热量其实我觉得有点出乎意料,所以我想问一下在温控上怎么能够做到这么好?这么小的体积,这么大的功率。

张加亮:这个在发布会上我说了很多,因为你要想把它做到这么小的体积,这么大的功率,首先要攻克的就是效率。第一个门槛就是温升,目前我们已经努力做到了最优秀的温升,我们公司产品温升标准本来就是加严的规格,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么高的功率密度,这么小的体积,我们做到这么小的功率,这么低的温升一定是业界非常领先的水准,那接下来我们就会把它做的更好,它涉及到产品打磨升级,涉及到元器件迭代的周期,还涉及到产品整体定义的升级。

我透露一下,超小的充电器内部有两个版本,还有另外两个版本,那个适配器是立着插的,跟我发布会秀的 110W 超闪充的外形是一样的,巧妙的满足了安规结构,那种结构对于散热更有利,对温升更好。对这个感兴趣的媒体,方便期间,可以先让文涛拍几个照片给大家透露一下,我们未来就是温升会越做越好,接下来会更好。

编辑 / 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