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市场硝烟弥漫 AI云将成新角力点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7-27

摘要: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第一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9.2亿美元,其中IaaS市

本报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第一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9.2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57.6%,PaaS市场同比增长64.6%。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8.7%。

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市场集中化趋势进一步加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AWS位居IaaS+PaaS市场前五,在IaaS+PaaS市场总体占据77.5%的市场份额。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注意到,各大云厂商在公有云激战正酣的同时,正纷纷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力,将人工智能作为自己的“核心卖点”之一。

上云阵痛在所难免

在后疫情时代,以及新基建的浪潮推动下,企业的线上应用需求直接拉升了云服务需求,也加速了诸多行业对云计算技术的采用。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对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确实深刻改变了我们整个生产和生活的模式。可能过去我们经常讲,我们要推动信息化,从上网到上云、上链,技术浪潮推动整个社会跟随技术浪潮在走,这次是一种社会的现象,倒逼了我们生产生活要重新改变它的模式。”

华为副总裁、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认为,这次疫情从另外一个维度推动了政府和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的步伐。信息技术做得好、智能升级走得快的企业,反而把危机的“危”变成了“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在线成为一种常态。

不过,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迎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科技的重要性。但在转型过程中,也让一些企业面临诸多难题。

郑叶来说道:“从企业和政府来讲,他们有持续使用很多年的IT基础设施。这种情况下,政企要改变现有的组织、业务流程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郑叶来举了一个华为自身的例子,他说道:“我们为什么这么变化呢?出发的路径是什么?我们传统的基础设施,我们慢慢改造它,我们新的应用和新的基础设施,一定要用新的方法来部署,不要再走老路了。第二点,我们有没有决心来改变我们现有的组织和业务流程。华为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是有各种各样的阻力。比方说全球各地有那么多的数据中心,一夜之间到云上来也是很痛苦的。前不久,公司的一些高管跟他的同事讲了一句话,不要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否定这件事情,有问题来解决问题,但是方向不能变。这就是我们做事情的一个态度。我想所有的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单志广也指出,这一轮的政府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它核心的难度不是在技术,而是在业务。这一轮政企的数字化转型,是业务驱动的,而不是技术驱动的。本质上来讲是变结构,不是变参数。这种结构变化来自于内生动力,要有内生的发展,这是自我革命的过程。

AI赋能云计算

如果说云计算的上半场属于粗放式野蛮式增长的过程,那么云计算的下半场将是精耕细作、降本增效的发展过程。其中AI领域将是各云厂商新的角力点。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19)》显示,中国AI云服务市场2019年市场规模达1.66亿美元,2018至2024年CAGR将达到93.6%,AI能力已成为用户进行云服务选型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从过去几年里,亚马逊、微软、华为等几乎所有云计算厂商都大力加码云计算的AI属性,强调AI对于云计算的作用、推出AI芯片以及将云与智能化相融合作为组织架构调整的重要性。

以华为为例,截至2020年6月底,华为云EI企业智能可提供60款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类、视觉类、语音类、决策类),160项功能(平台功能、APIs、行业预集成方案),面向行业领域的AI能力,还在持续加强与更新。与深圳交警、天津生态城、中国石油(601857,股吧)等政企均有合作。

华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总裁、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总裁贾永利对记者表示:“AI进入企业核心生产系统,需要与工业界已有的机理模型、隐形行业知识深度融合,释放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源的潜能,这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所在。随着AI技术进入企业生产系统,AI在关键生产环节将会带来大幅的质量提升与成本收益。相信未来5到10年,工业互联网将重塑企业的生产模式。”

(编辑:张靖超 校对:颜京宁)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