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Logo
首页>互联网热点>

我是我还是机器人?伊恩麦克尤恩科幻新作《我这样的机器》聚焦人工智能

登录 注册

我是我还是机器人?伊恩麦克尤恩科幻新作《我这样的机器》聚焦人工智能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8-17

摘要:“这本书虽然主题是机器人,但其中有不少令人惊艳的细节,其实在向人类和大自然致敬。”亚马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铮说道。16日下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伊恩

“这本书虽然主题是机器人,但其中有不少令人惊艳的细节,其实在向人类和大自然致敬。”亚马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铮说道。16日下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伊恩麦克尤恩新作《我这样的机器》新书发布会在朵云书院旗舰店举行,小说家、翻译家、科学家齐聚,共同为读者揭秘这本与众不同的科幻作品。

与大多科幻小说描绘未来不同,伊恩麦克尤恩将《我这样的机器》故事线放在了1982年的伦敦,但作者悄然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英国输掉了福克兰群岛之战,“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也并没有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苹果身亡,而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推出首批机器人产品男合成人亚当和女合成人夏娃。主人公查理利斥巨款买了一台亚当,与女友米兰达计划共同编程为其赋予人性,却不料三人陷入了荒诞却真实的三角关系。

特殊的时间线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好奇心,小说家、鲁迅文学家得主小白曾特意在英国的出版物搜索库中检索AI和机器人,发现两者在80年代出版物中高频出现。“80年代是麦克尤恩进入英国作家圈的时期,也是机器人的概念最初出现在他脑海的时间,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印记,虽然这是一本科幻作品,但亦可理解为一本群体自传。”他在对谈中表示。而翻译家黄昱宁则提醒读者关注作者本身:“麦克尤恩个人对政治和历史有着浓厚的,时空错位的叙事暗含着其个人的观点”

“我认为最优秀的科幻小说写的并不是未来,写的就是当下。”麦克尤恩曾这样表述对科幻作品的理解,正如小说涉及的内容与时下人们关注的话题密切相关人与机器人的关系、机器人的自我意识、人工智能发展的界限。“人工智能从90年代开始铺开,从搜索引擎到社交软件无不深入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张铮表示:“机器人到底有没有意识?麦克尤恩并没有直接回答,但机器人拒绝被关闭的一幕让一切昭然若揭。”

麦克尤恩将《我这样的机器》定义为一部“反弗兰肯斯坦”小说,即反对高科技是“罪魁祸首”,有时反而比人类更高尚,作者欲通过这个庞大的叙事机器剖析人类深不可测的内心。小说最后,亚当和夏娃们并没有站在人类的对立面构成威胁,却因为设置中模糊不清的道德标准分崩离析,进而选择自毁,查理也终于幡然醒悟:“它们不理解我们,因为我们不理解自己。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理解我们的大脑,我们怎么能是他们的大脑,还指望它们能够与我们一起幸福呢?”

作者:王筱丽

图片:出版社供图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网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