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车要解决的5个问题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8-20

摘要:前几期我们在讲人工智能A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场景时,提到无人配送机器人在物流配送环节的探索,本期就展开配送机器人来谈谈。随着电商和外卖的快速发展,快递配送人力支出已经成为

前几期我们在讲人工智能A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场景时,提到无人配送机器人在物流配送环节的探索,本期就展开配送机器人来谈谈。

随着电商和外卖的快速发展,快递配送人力支出已经成为各平台的重要支付成本,配送机器人也成了各大平台和初创公司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新方向。据测算,近年来全球食物配送市场规模超1000亿美元,而包裹配送市场高达3000亿美元。其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市场份额约800亿美元。据麦肯锡预测,未来10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将自动进行配送。

从国外到国内,从室内配送到室外配送,从餐饮、快递配送到设备零部件配送,电商、食品公司、初创机器人公司,甚至老牌机械公司都已经开始竞相角逐这一尚未完全开启的市常那配送机器人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呢?

第一,自主行走

配送机器人要拥有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并使用多个摄像头或雷达等组成的传感器,以及高分辨率3D城市地图来高效地穿过繁华的城市街道。可以自行找到目的地,能够辨别并“记住”路线,通过机器学习可以实现自主导航,准确识别红绿灯信号,自主停靠配送点,不仅自己会上电梯、感知电梯的拥挤程度,甚至还要识别路上的行人、车辆,智能规划路线。同时,通过优化交付路线,减少事故和减少劳动力投入,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此外,所有配送机器人之间的信息是共享的,才能大大降低机器人的学习成本。

第二,安全避障

配送机器人通常要采用激光与视觉并行的方案,能够观察周边的复杂环境,并在系统中建立自己的多维世界,运用自适应的算法,对动态实体进行准确的轨迹预测,避让行人、车辆等物体。内置的导航系统要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对最高速度进行限制,例如每小时15公里,若是检测到附近有人或汽车,会把速度降低到每小时10公里,留出足够的刹车距离。配送机器人还要配备有位置追踪、障碍物传感器,送货时可以避开碰撞。车身结构和材料要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周围的行人而进行设计。对于夜间行走的场景,机器人还须配备一套红外热像仪,可以在夜间进行导航,为考虑恶劣天气,还要加入防水的设计。通常路面也不可能全程平整,所以配送机器人要有六个轮子,以便爬上路肩,并通过较粗糙的路面。

第三,承载储藏

作为配送的工具,每次配送能够搭载多少数量的包裹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甚至有些是能够根据货物尺寸自主调整货运箱大小的。有些大的配送机器人,设计载重100公斤,最多可以搭载200件小包裹,相当于一个小件快递员一天的配送量。但负载越重,电量消耗也越大,先进的配送机器人据称充一次电可以行驶100公里,但全程重载时可能只行驶60公里就没电了。因此,也有设计成模块化的货舱,可以根据有效载荷在沿途站点进行换货。为了满足不同物品配送的需求,例如生冷海鲜或熟食,配送机器人也有定制化的配备冷藏或加热装置。

第四,人机交互

用户通过手机APP下单后,可以选择向机器人发出服务需求,配送机器人会与运输管理系统(TMS)对接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当前的配送机器人还配备了面部识别系统,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系统将取货信息发送给用户,到达目的地后,用户可选择人脸识别、输入验证码、点击手机APP链接等几种方式取货,还可以自动把货物放入储物箱,或电子扫描签收。有些国外的配送机器人设想更加大胆,根据他们所申请的专利描述,该机器人可以打开用户门锁,并将包裹放置在用户家中。

第五,落地场景

为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而研制的配送机器人,不会排放任何尾气,还可以静悄悄的移动,这两大优势意味着它们可以在城市中道路交通限制的时候行驶,而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它也能在居民区内投递货物。”目前落地的场景,除了快递包裹外,有在美食广场的室内和室外配送食物,甚至实现从餐馆到住宅的配送任务。也有电梯维修过程中,工程师在现场诊断电梯故障后,让配送机器人从最近的电梯配件服务点将统计出需要更换的配件快速取过来的案例。在推广中的配送机器人服务涉及餐厅、药房、生鲜超市、服装百货、干洗等领域。未来还会拓展到更多场景中。

作为电商与自动化、物流与机器人的融合,配送机器人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可能带来的新技术进化与应用、物流与服务模式的变革、就业结构的变迁,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想象。

其他内容

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的6大应用方向

人工智能的4大物流应用

卸垛机器人的技术应用

RFID技术与加快托盘循环共用效率

物流自动化的优点与限制

新网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