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协作机器人的“突围”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8-31

摘要:最初人类对机器人的幻想是能像人一样独立工作,传统工业机器人满足这一想象,帮人类承担高风险、高度机械化的工作,例如焊接、喷漆等,且完全不需要人的参与。不过,也正因如此,在某些

最初人类对机器人的幻想是能像人一样独立工作,传统工业机器人满足这一想象,帮人类承担高风险、高度机械化的工作,例如焊接、喷漆等,且完全不需要人的参与。

不过,也正因如此,在某些需要人类介入的工作场合中,传统工业机器人无法配合人类完成工作,打破自主局限性的协作机器人应运而生。iRobot 的创始人 Colin Angle 就曾于 2019 年亚马逊首届 RE:MARS 大会上表示,协作智能是更高层次的机器人智能。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GGII)《2019 年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9 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为 3 万台,同比增长 36.4%,预计到 2021 年,销量将达到 6 万台。由此可见,协作机器人愈发受到市场青睐,除了本就占据大量市场的 UR、KUKA、ABB、AUBO 四大家族外,国内也有遨博、节卡等公司加入协作机器人国产替代的行列,艾利特机器人也是其中一员,近期推出全新 CS 系列协作机器人,聚焦协作机器人市场。

对标 UR、聚焦协作

对于这款新推出的 CS 系列产品,艾利特方面表示,这次的新品基于全新的基础架构,包括操作界面和编程方式在内的软件,以及示教器、机器人本体在内的硬件侧全面升级,对标 UR e 系列产品。

有着 4 年发展历史的艾利特,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协作机器人。2016 年成立之初,艾利特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研发和生产,到 2017 年开始切入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实现供应链导入,直到 2019 年,才转向专注协作机器人。

在媒体会上,艾利特机器人董事长兼 CEO 曹宇男博士也对此作出了解释, 控制器确实是机器人最核心的部分,但是控制器的天花板销售量有限,于是艾利特就有了第一次战略调整,下沉到机器人整机。 之后聚焦协作机器人,发现需要维护的产品众多,加上国内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竞争陷入红海,既追赶不上国外,又容易在国内形成价格竞争。于是在 2019 年初 壮士断腕 ,放弃工业机器人,专注于协作机器人这一件事。

突围的关键是产品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 年国产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已在国内达到 50% 以上,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不过,国内协作机器人想要对标 UR 并非易事。

2016 年到 2019 年,UR 机器人年销量从千级水平上涨到大约 12000 台,覆盖全球 120 多个国家,但 UR 机器人全球员工数量不过 500 左右。与国际协作机器人相比,国内产品普遍价格较低,这就意味着,国产协作机器人可能靠价格优势赢得一部分市场。

但是曹宇男认为,协作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并不依靠单纯的价格战和低价策略,用户认同的性价比 好用 排在首位,目前销量第一的国产协作机器人价格不到国外领先企业的一半,但后者的销量却是前者的两倍以上,充分说明了低价策略不但无法抢占现有的协作机器人存量市场,也不能开拓可复制的、批量的应用场景。

因此,艾利特方面认为产品力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而简单好用就是产品力的核心。按照这一逻辑,艾利特此次推出的 CS 系列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安全和简便,参照 ISO13849-1 Cat3 Pld, TS/ISO 15066 等第三方安全标准,拥有包括速度、位置、功率、动量等在内的 18 项安全功能设计。另外,软件层面采用 Python 脚本编程,操作简便。

成为平台级工具的野心

艾利特认为,协作机器人目前仍旧只是一个实现自动化或柔性化的工具,而引爆协作机器人市场需要上中下游,即机器人原厂、机器人配件及生态、集成商、终端用户的协同。协作机器人的应用需要打磨,但平台化优势初显,艾利特希望 CS 协作机器人能够推动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成一个现场级市场。

艾利特的野心不无道理,尽管是从 2019 年才专注于协作机器人,但艾利特有着多年的技术积累且重视研发投入,每年 3000 万的研发经费,拥有 65 项核心专利,产品自研率非常高,几乎除了减速机,其他设备均为自研。

另外艾利特公司团队强大,研发人员中有 90% 以上是硕士以上学历,核心团队拥有 15 年以上机器人相关研发经验。

不过,与 UR 机器人相比,艾利特想要成为平台级工具,还需要不断完善生态建设。UR 能在三年之内销量猛增,足以表明其拥有丰富的代理资源和已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在生态建设上,艾利特表示目前还才处于发展和培养代理商的阶段。

或许要打造平台级工具,年轻的艾利特还需要更多时间。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