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Logo
首页>互联网热点>

调查:电影业停摆后如何自救?影院复工后又经历了什么

登录 注册

调查:电影业停摆后如何自救?影院复工后又经历了什么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8-31

摘要:  原标题:新闻调查丨电影行业在遭遇停摆后如何自救?复工后,电影院又经历了什么   央视新闻8月29日报道,在经历了180多天的停业期之后,7月20日起,全国各地电影院陆续开始复工。

  原标题:新闻调查丨电影行业在遭遇停摆后如何自救?复工后,电影院又经历了什么

  央视新闻8月29日报道,在经历了180多天的停业期之后,7月20日起,全国各地电影院陆续开始复工。作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电影行业在遭遇停摆后如何自救?复工后电影行业又经历了什么?

  2020年7月24日一早,在北京知名的老牌电影院西单首都电影院,媒体早早在这里等候。李先生是早上第一批来看电影的观众,刚取了票就被媒体团团围住。

  事后,包括李先生在内的不少观众,都在朋友圈或微博里,记录下了当天媒体记者比观众还要多的盛况。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媒体前来,也是因为全国各地的电影院在经历了180多天史上最长的停业期之后,终于从7月20日起陆续迎来复工。所有人,都与电影院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失联”了整整6个月。

  因为疫情的突然来袭,春节档7部电影宣布撤档;1月23日大年二十九,全国院线陆续暂停营业,各地的电影院开始进入停工状态。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电影院以及整个电影业进入了史上从未有过的低谷期,电影业也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影院工作人员:坚持给放映机除尘、除湿,同时倍感压力

  张磊是北京朝阳区一家影城的副经理,也是技术负责人。在停业的半年时间里,他每隔几天就会来到电影院,给放映机除尘、除湿,以保证各种设备在长期不使用状态下依然正常完好。虽然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但张磊说,进入停业的第六个月后,他开始有点熬不住了。

  张磊说,据他所知,大多数的影院在停业之后,都停了绩效工资,只发两三千元的基本工资。而随着停业时间越拉越长,许多人不得不考虑一边做兼职,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一边坚持着影院的工作,等待复工。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上到院线主管,下到基层员工,大家多能相互体谅,一起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王洋是大地影管内容经营部总经理,大地院线是张磊所在的橙天嘉禾影城的总部。作为一家国内跨省连锁的院线公司,大地院线目前在全国共有1100多家影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院线公司之一。大地院线去年全年观影人次达1.74亿,总票房突破58亿元。然而从今年的春节开始,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王洋:要说困难的话,可能停摆第一天就挺困难的。

  记者:第一天就开始困难了,为什么?

  王洋:春节档的这个票房,大概占到全年的1/4左右,1/4到1/3左右,就25%到30%。那你突然大概少了1/3的这个收入,这个现金流的话。我觉得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讲,冲击都非常大。

  只“流血”不“输血”,疫情让影院不堪重负

  对于影院来说,这半年的日子,可以用只“流血”不“输血”来形容。在收入构成上,一家影院最重要的收入就是票房收入,大约占到80%。其它还有卖品收入、广告收入等。支出主要包括院线加盟费、税收、租金成本、水电费、物业费、人员成本,设备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因此,一旦停业之后,票房这笔最大的收入没有了,但影院还要支付房租、人员工资等硬成本。虽然有些商业体可以减免或部分减免房租,但几个月只出不进的状况,还是让影院不堪重负。

  在业内人看来,影院是重资产经营产业,成本刚性,且高度依赖现金流。而一部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最终还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账,其中5%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3.3%的税直接扣划并缴纳,剩余部分为净票房,净票房的57%归影院和院线,43%归制片方。也就是说,1000万的票房,影院最终拿到的大约是500万,去除掉房租和人员等硬成本,利润空间并不大。而在疫情期间,当影院的利润为零时,原本就拿着普通收入的基层员工,受到的影响就更大。

  疫情导致电影行业人才流失

  支菲娜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长期从事电影产业研究。她向我们谈到,人们往往会因为电影光鲜亮丽的一面,认为电影从业者都是高收入,却忽视了这个行业里还有大量的基层从业者。而这次疫情,也直接造成了电影行业的人才流失。

  支菲娜:原来做编剧的都去写直播间的文案了,然后导演都去拍短视频了,然后制片人基本上去卖保险了,然后影院的员工的渠道一般是跑外卖或者跑滴滴。电影行业的人才它不仅仅是高精尖的人才,它还有大量的底层的工作人员。

  支菲娜介绍,电影行业从生产、制作、到宣传、发行、到终端的放映,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这其中,电影院是电影产品资金回收最重要的环节。票房的43%分账给片方,片方才能投入再生产。

  前期制片公司主管:停业直接影响行业资金链

  作为前期制片公司的主管,坏兔子影业总经理刘辉谈到,影院停业,会直接影响到行业资金链,从而影响到整个上游的再生产。

  独立制片人:电影拍摄耽搁延期或面临撤资风险,疫情最大的考验是做决定

  对于影业上游的制片公司、独立制片人,以及电影制作团队来说,除了资金上的困难,在疫情期间,前期拍摄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在独立制片人曹伟华看来,疫情期间如果投拍电影,成百上千人的剧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意外。一旦出现耽搁或者延期,就很有可能面临撤资的风险。

  对于电影的前期制作团队来说,完全停工,不仅意味着大家没有收入,还可能会导致未来一段时间电影产品的断档。独立制片人顿河选择在疫情趋于平稳的三月之后,在东北开拍了自己的两部电影。

  记者:因为疫情对你的考验最大的是在哪儿?

  顿河:做决定。

  在疫情期间拍摄,人员成本、场地重新租用重新置景等制片成本的增加,以及人员安全保障等,对于制片人来说,都是从未遇到过的压力和挑战。

  影院停业,电影宣传和发行工作全面停滞

  朱玮杰是顿河此次拍摄的电影《平原上的摩西》的主要投资人之一,也是一家电影营销公司的老板,与多家影业公司在电影筹备期的资源资金上,以及后期的宣传发行上进行合作。作为介于上游制片方和下游影院之间的中间环节,朱玮杰告诉我们,由于影院停业,影片无法上映,电影的宣传和发行工作是全面停滞的。

  朱玮杰说,影院停业后,电影业链条中涉及前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各个环节的公司,最主要的自救方式是暂时转向网络电影、网剧、电视剧等内容。天工异彩是国内大型的服务于华语电影后期制作的公司。由于片源不足,他们在疫情期间将原先电影与剧集8比2的业务比例,调整为4比6。

  影院争取减免租金、缩减人员成本等进行自救,影院员工则找兼职维持生计

  自救,对于影业公司来说尚有路可走,但对于影院,它们的自救就要困难得多。个体员工大多通过找兼职来维持生计,影院则是尽量与商业体沟通争取减免租金、缩减人员成本、节约水电费等等。此外,大家还要想尽办法把春节囤积下来的大量卖品,通过网络微商、朋友圈、抖音、甚至是现场摆摊的方式,低价售卖或是转送。 

  邓永红是首都电影院董事长。他说,虽然影院停业了六个月,但是他的员工几乎没有停下过。放映员维护设备、保洁员清洁消杀、运营人员储备防疫物资,其他工作人员还利用停业空档,对一些影厅进行了装修改造。大家都在为不知道何时会到来的复工做着准备。邓永红说,六月北京疫情的发生,是他感到最难熬的时候。除了影院经营上的困难,疫情的切近也让他感到心焦。

  虽然疫情的反复让行业人一次次心情起伏,但在停业期间,也有积极的消息不时传来。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通告,“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国家电影专资办的数据显示,自7月20日复工以来至8月25日,全国电影票房已超过23亿元,约6400万人次观影,全国影院复工率约为83%。

  复工后,影院面临新的挑战

  虽然数据逐步回暖,但复工后的影院和影业,还要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大家又如何去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呢?影院复工后,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观众在影厅内观影,需全程佩戴口罩,并禁止饮水饮食。放映期间,影院的工作人员每15分钟会进行一次巡场。但即便如此,人们原先在看电影时喜欢吃东西的习惯,并不容易改变。

  影院复工初期,根据防疫要求,在电影院观影,有了许多新规定:比如:交叉隔座售票,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电影放映场所不售卖零食和饮料,影厅内禁止饮食,观众全程佩戴口罩;减少放映场次,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观影时间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延长场间时间,不同影厅错时排场等。这些规定让影院工作人员多了不少过去没有的工作。

  不少观众都不知道不能饮食的规定。虽然会感到不便,但大部分人还是会配合影院去寄存。不过,也有一些观众会把食物或饮料放在包里带进影厅,还有观众直接对此表示了不理解。

  影院工作人员:复工后面临安全和运营双重压力

  首都电影院的运营总监高颖说,她能理解观众习惯了电影院的爆米花和饮料,因此特别在开业当天,准备了密封好的爆米花,等候在观众离场处,送给大家带回。但是,面对好不容易复工的影院,她和工作人员的压力是持续存在的。

  除了安全上的压力,高颖坦言,开业后也还面临经营上的压力。按照防疫规定,30%的上座率、排片量降低、场间时间加长,客观上限制了票房量。票房量受限,食品饮料等卖品也限制售卖,但开业后,在停业期间减免的房租要正常收取,人员成本恢复、运营成本恢复,还比过去多出了防疫成本等,这让影院在短期内仍然面临亏损。8月14日,全国影院复工三周后,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地的影院接到通知,当天起,影院上座率限制放宽到50%。

  在业内人士看来,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动态调节上座率限制,对于市场的良性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促使更多大片愿意来市场投放。

  影院从业者:影院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一些影院从业者认为,影院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差异化经营,更着重于追求专业视听体验和沉浸式体验,发挥影院观影的社交功能等等,都是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

  观众观影习惯和消费习惯发生变化

  电影业在疫情之后的策略调整不仅在于影院。疫情期间,观众的观影习惯和消费习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都不能再用过去的经验来想当然了。

  朱玮杰:就像以前在做整个策划的时候,我会觉得它应该这么做能到这么多票房,它应该这么做,这样的点观众会感兴趣,但最近对我们的影响是,这样还对吗?很重要的是,复工之后我们要去做这个调研工作,对于整个观众的心态,以及这种观众的数据,包括影片的一些反应,可能都会随着疫情会有一些改变。所以我们在复工以后,尽快地要重新了解观众。

  前期制作团队:回归电影本体内容,重新认识电影

  如果说对于宣发团队而言,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市场,那么对于前期制作团队来说,更重要的是回归电影的本体内容,重新认识电影。

  刘辉:我觉得大家其实有必要好好地静下心来,然后去学习。那对于做电影的人来讲的话,其实更希望我们这个影视作品,能有更多的这种人文的关怀,然后能让大众更多地共情。

  疫情给电影业带来危机,但危中也有机

  此外,很多电影人也谈到了一个感受,疫情虽然对于电影业是一次危机,但危中也有机。

  疫情在客观上促成了行业的深度整合,让电影资金更加专业化,促使电影行业进入更良性的发展轨道。

  据统计,2018年,全国的银幕数是60079块,观影人次是17.16亿人次;2019年,银幕数是69787块,观影人次是17.27亿人次。在支菲娜看来,这其中能说明一些问题。

  支菲娜:我觉得这个疫情,它应该是一个契机,可以促使我们的行业转变发展方向和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水平。

  记者:你觉得这个需要多长时间的一个恢复期?

  支菲娜:我希望半年能够恢复,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相关行业的摇旗呐喊,和所有中国观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