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Logo
首页>互联网热点>

发现违规即停密钥,《夺冠》和“偷票房”正面硬刚

登录 注册

发现违规即停密钥,《夺冠》和“偷票房”正面硬刚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9-15

摘要:由于各方利益盘根错节,“偷票房”这一痼疾始终存在。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娱乐资本论,作者:王雅莉。猎

由于各方利益盘根错节,“偷票房”这一痼疾始终存在。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娱乐资本论,作者:王雅莉。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今天一早,一则抵制偷漏瞒报行为的通知在影院群里流传开来。

这是电影《夺冠》联合发行方共同发出的通知。按照规定,这次《夺冠》的密钥采用分时段发放方式,每阶段密钥有效期为4天。一旦发现影城有偷漏瞒报行为,发行方将停发本片后续密钥,并终止该类影城本片发行方后续所有影片密钥提供。

这并不是片方第一次对“偷漏瞒报”行为叫板。早在今年《八佰》上映之前,出品方华谊影业就推出了新型发行方式,拒绝向去年底被电影局处理过、有偷漏票房行为的影院提供密钥。

“这是敲山震虎。”接到《夺冠》抵制偷漏票房行为的通知后,有影城经理告诉娱乐资本论,此前《八佰》为了防止偷漏票房现象,就采取过分时段发密钥的方式。“每类影城都不一样。像我们家就是800多个密钥每天生效,有的影城就要隔几天去下载新的。”

中国的“偷票房时代”终于要终结了?早在2014年,国家电影转向资金办副主任李东就透露,2013年被偷的票房超20亿(约为全国年电影总票房的10%),这还是只是保守估计。此前,博纳影业总裁于冬也多次在公开场合炮轰偷票房现象。

只不过,由于各方利益盘根错节,“偷票房”这一痼疾始终存在。以前行情好的时候,片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受疫情影响,大家都意识到电影产业无论上中下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片方、发行方和影院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做大电影产业的蛋糕。

三方是利益共同体,影院“偷”的是自己的未来

片方、发行方和影院,在“偷漏票房”这条黑色产业链上,没有一方是没有责任的。

更多的是影院为了自身利益铤而走险。曾有浸淫院线发行多年的工作人员爆料,“如果你是个上道或者说有野心的影院经理,每年靠偷票房捞上百万根本不是问题。”

偷漏票房的手段也五花八门。《夺冠》抵制偷漏瞒报行为的通知中列举了部分常见的手段:

1) 手写票;

2) 会员联票(影城会员用户只刷卡不出票);

3) 虚假票,电影票面上的影片名、场次、时间与实际发生的不符;

4) 无效票,电影票上的二维码扫码显示为无效票;

5) 票价高收低报,票价低于影片最低限价;

6) 票房数据与现场监察实际人次不符;

7) 捆绑销售卖品不出票;

8) 包场不出票。

这其中,大部分手段都是普通观众就可以发现的。比如手写票、会员联票、虚假票等。据娱乐资本论了解,现在个别影院已经不再遵守50%上座率的规定,多出来的观众,给的都是手写票。这部分票房就是不参与分账的,算漏报瞒报。

“想提高查票房效率,还得靠‘发动群众’。” 上海某影城经理表示。有次他去看电影,发现票根上写的是票价30元,服务费6元,但自己实际支付了34元,“还有两块钱去哪儿了呢?也就是我干这一行,才知道这就是偷票房。”

此次《夺冠》片方打击偷漏瞒报行为,也重在鼓励普通观众线上线下举报。在电影上映前,片方将通过电影官微公布有奖举报细则。事实上,此前就有不少热心观众在微博上举报过偷漏票房行为。

但这只能查到最低级的偷票房行为,像“修改系统参数”这种高阶玩法,光靠线上/线下人工监察就看不出问题。某影城经理告诉娱乐资本论,现在出现了一种可以进行“票房拦截”的技术,“影院可以设定一个百分比,比如今天卖了1万块钱,但只上报80%的票房给专资办。”

这种新型的偷漏票房技术,只能靠核对专资办数据与第三方电商票房数据,才能看出猫腻。此次《夺冠》片方的监察方式就包括线上数据比对:

1. 比对分析影城上报的本片国家专资票房数据与第三方电商票房销售数据;

2. 比对本片影城票房数据录入时间;

3. 比对本片影城退票率。

除了比对专资办数据和第三方平台数据之外,比对票房数据录入时间和退票率也能看出问题。因为观众购票电影票是实时行为,因此正常影城票房录入的时间也应该是实时的,“如果票房产生时间是在放映开始或者放映后,那就是有问题。”

退票率方面,在没有出现特殊放映事故的情况下,退票率达到百分之几就已经很高了。“退票率这块主要针对的还是线下,因为观众线上购票后,钱是先在猫眼、淘票票等第三方平台上,并没有马上到影院手里,退了后第三方平台也不会结算。”

但在线下情况就不同了。影院完全可以让观众先购票,等观众购票后再让他退票,并承诺他不影响观看。这样,观众可以正常看电影,这部分票钱却不参与分账,等于是全进了影院腰包。

除了“恶意退票”外,还有包场不出票、捆绑销售卖品不出票等形式。更何况今年影院大半年没开门没收入,偷漏票房的动机也会更强烈。

和往年不同,今年不仅电影局加大了打击偷漏票房的力度,片方和发行方也“重拳出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今年疫情袭来,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大半年不开门,发行方和影院该垮的都垮了。”有影院经理直言。

在这种情况下,国庆档无异于大家的“救命稻草”,是事关整个行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档期。全行业上中下游都意识到,三方是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偷漏票房现象猖獗,片方利益受损活不下去,发行方和影院缺片,也没有未来。只有三方通力合作,共同抵制偷漏票房现象,行业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偷票房”缘何屡禁不止?管理难度大、违法成本低

既然大家都明白偷漏票房伤害的是全行业,为什么偷漏票房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说到底还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在四川一家影城工作的经理说。在娱乐资本论的采访中,不少影城经理都表示,近年来虽然电影局经常呼吁打击偷漏票房行为,但由于管理难度大,执行效果并不突出。

太多影院抱着侥幸心理。大多数影院都不会被查到,即使被查到也不怕,比如每年被电影局点名几百家影院,如果不补齐票款,将面临停业。但一位影城经理表示,每年大部分被查的都是三四线城市影院,就算春节档过后要停业,也没什么损失,“后面都是淡季,开不开门无所谓。”

“补缴偷漏的票房也没啥意义。”某影城的经理表示,这就是个恶性循环。就算补齐了票款,来年春节档这家影院还是会继续偷票房,野火烧不尽。

“偷票房”之所以屡禁不绝,除了违法成本太低之外,还有很多更复杂的原因,比如人力问题。

多位影院经理告诉娱乐资本论,虽然发行方一般都有专门的监票人员,但真正来查的次数屈指可数。查票房需要付出额外的人力成本。如果想在大片上之前预防有人偷漏票房,发行方得临时招聘监察员,或者给现有工作人员涨工资,让他们兼职。

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偷漏票房的重灾区依然在三四线城市。但不少县城的驻地发行人员本身就不太懂偷漏票房的常见操作,不具备监管影院的能力。

即使有对应的专业能力,监票人员还要处理复杂的人情关系。“这些人大部分都和影院关系挺好的,去之前都会打个招呼。”一位影院经理表示,如果想出成果,最好还是“乔装”暗访。

事实上,偷票房现象延续多年,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专门的监察公司。但这类公司的作用依然十分有限。

鉴于以往监管“偷漏瞒报”的难度,对此次《夺冠》抵制偷漏票房行为的做法,大部分影院经理都表示支持。“这次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四川一家影城的影院经理说,如果越来越多的发行方参与抵制,行业风气肯定会好转。

但也有人表示担忧,除了前文提到的人力等问题,“停密钥”这一惩罚措施威慑力到底如何,也有待观察。有影院经理告诉娱乐资本论,这是一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片方停密钥,不仅是放弃了这家影院的票房产出,搞不好还有可能得罪影城,导致后面的影片不好发行。

某影城的经理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政府出手,发红头文件,“让大家知道偷漏票房的严重性”。如果是片方和发行方自己去推动,就更多的要靠全行业上下游齐心协力,相互支持。

打击“偷票房”伤害了谁?行业中下游将加速整合

《夺冠》此次发通知向“偷漏票房”行为宣战,能给行业带来什么?

有不完全统计表明,《流浪地球》至少被偷票房 1000 万元,《哪吒》至少被偷票房 1500 万元,《我和我的祖国》至少被偷票房 5000 万元……更多的是没被查出来的。有影院经理直言,一部10亿元票房的电影,被偷一两亿很正常。

如果这次《夺冠》抵制偷漏票房行动有成效,将帮助片方获得应有的收益,鼓励片方的创作积极性。对发行人员来说,也不枉几百上千人每个城市跑的艰辛。对于合法经营的正规影院,也是一种鼓励。

“很多三四线城市小影院的老板,本身进入这个行业就是为了短期利益,根本不考虑长期发展。” 在成都一家影城工作的经理表示。如果行业里偷票房的影院反倒比合法经营的影院赚得多,公平被打破,整个行业就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抵制“偷漏瞒报”行为,还会加速行业中下游发行方和影院的整合。

在我国,三四线城市的小影院由于人口少,人们观影需求弱,不少一年总票房收入只有几万元的影院都要靠偷票房生存。这些影院大多是前几年国家鼓励个人投资者在乡镇等落后地区开影院时建立的,“很多人就是为了吃补贴,吃完补贴基本也就回本了。”

但好景不长,随着影视行业去泡沫化,这些不具备竞争力的小影院日子越来越难过。

尤其是疫情的袭来,让中下游的发行方和电影院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危机。疫情期间,许多发行公司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养不了上百号人,都被迫转行和退出。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发行公司。有不少大佬都预言,未来有能力继续留在发行领域的公司,只有个位数。

事实上,早在疫情来临之前,国家就曾出台文件鼓励院线端的整合。20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在《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曾提到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开放院线牌照。长期管理不善、经营乏力的院线将逐渐被吸收、兼并。

片方理应获得应有的票房收入、发行方的心血理应得到维护、影院也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偷票房行为“偷”的是全行业的未来。只有行业上下游齐心协力,对“偷漏瞒报”现象说不,才能帮助影视行业尽快复苏,获得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