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记者:翟少辉 原标题:对话联发科总经理陈冠州:要做“最高端” 联发科“不遗余力”的5G和AI之路 全球CEO高端专访系列之③6月21日,台湾芯片企业联发科技(MediaTek,
记者:翟少辉
原标题:对话联发科总经理陈冠州:要做“最高端” 联发科“不遗余力”的5G和AI之路
全球CEO高端专访系列之③6月21日,台湾芯片企业联发科技(MediaTek,简称联发科)股价收涨1.13%,至313.5新台币,达到近一年的高点。这家相对低调
全球CEO高端专访系列之③
6月21日,台湾芯片企业联发科技(MediaTek,简称联发科)股价收涨1.13%,至313.5新台币,达到近一年的高点。这家相对低调的科技公司股价之前相对“不温不火”,却在进入2019年后累计获得36.6%的涨幅。而同期台湾加权指数涨幅为11.07%。
目前,虽然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增势放缓,但新技术的落地和商用已是浪潮汹涌,5G和AI更是其中的焦点。对包括联发科在内的许多芯片公司而言,验证过去数年投入成效的关键阶段已日渐临近。在位于台北的一场与联发科管理层的对话交流中,联发科总经理陈冠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5G和AI已是公司近年来投入的“最大宗”。
本世纪之初,在手机仍是功能机为主的年代,联发科曾凭借“Turn Key”的芯片方案奠定了在通信领域的地位。不过,正如其英文名“MediaTek”所体现,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公司起初是自联华电子多媒体部门分离而来。发展至今,其业务已颇为多元化,并且在多个市场有着强势表现。
在2019年的台北电脑展(Computex)上,联发科喊出了“5G领先,AI顶尖”的口号。陈冠州更是数次使用“不遗余力”、“毫无保留”等字眼来形容联发科对5G和AI等新技术投入的态度。
“我们是科技公司,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就是技术。” 陈冠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认为5G和AI是未来技术最重要的双引擎,身为一家技术公司不能缺席。”
5G和AI占投资规模“最大宗”
如果说在台积电、日月光等晶圆代工和封测领域巨头代表了“台湾半导体”这张名片的一面,那么其另一面则是以联发科为代表的设计公司。据集邦咨询数据,以2018年营收规模计算,联发科为全球第四大IC设计厂商,排名仅次于博通、高通和英伟达。
从研发投入上看,联发科确实是“不遗余力”。据其财报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联发科研发投入占比由19%上升至24%,投入规模则是从264.54亿新台币到了575.49亿新台币。行业分析机构IC Insights此前整理的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联发科研发投入均位列全球第七,投入占比与增速远超半导体厂商的平均水平。
相较其他行业,半导体产业对投入有着更高要求。例如,科技巨头苹果2018年研发投入为142.36亿美元,占营收比重为5%;而半导体公司高通的研发开支则占到了当年营收的25%,为56.25亿美元。
行业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手机元件技术研究副总监Sravan Kundojjala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平均来看,一家顶尖半导体公司的研发投入会占营收的20%。
联发科执行副总经理暨财务长(CFO)顾大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科技产业变化较快,他更倾向于以三年为单位来衡量研发投入的变化。顾大为指出,联发科研发投入的比重和绝对金额在过去三年相对平稳,但在2015-2016年确实在增长,这主要包括在5G以及智能设备领域投资的增长。“困难在于,在绝对金额稳定的前提下,内部资源的挪移却很大,这是财报看不出的。”
陈冠州-资料陈冠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需要管理技术投入和产出的时间。”此外,也需要对最核心的技术进行选择,“从投资规模来看,5G和AI还是占最大宗。”
陈冠州表示,虽然具体投入无法透露,但联发科从4G到5G的转移非常迅速,在过去一年内5G团队规模已达数千人,占手机运营人力比重超过五成。
野心勃勃,却也作风踏实。这家台湾最具代表性的IC设计公司痴迷于技术投入时“不遗余力”;但又相对低调,显得颇为务实。
这在Computex期间的发布上也有所体现。5月29日,联发科宣布推出5G SoC。通常,手机应用处理器(AP)与基带(BP)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采用“AP+BP”的外挂方式,另一种则是两者做到一起封装的SoC形式。由于在性价比上存在优势,后者已颇受手机厂商欢迎。
在解释推出5G SoC的时间点时,顾大为强调,这取决于公司切入点策略的选择,而非技术难点的解决,目前市面上出货的5G产品多为拼片,但联发科宁愿押注在SoC。他认为,对客户来说,SoC是真正有效果的,而拼片则效果有限,推出的意义也更多在于宣传。
陈冠州表示,虽然2019年5G只是预商用,但联发科认为全球会在2020年进入较大规模的商用,估计会有5000万台以上的5G手机。“联发科的命题是,机会是这样的,你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抓住。” 陈冠州说,“5G的SoC就是我们认为对的产品。”
联发科将5G的首波注意力放在了Sub-6规格,而非挑战更大的毫米波。陈冠州表示:“毫米波的技术我们在持续开发,这是新的规格,需要跟整个产业合作,难度较高。”而目前总体来看,美国是仅有的选择5G毫米波的主要地区,全球其余地区几乎均专注于Sub-6方案。
要做5G的“最高端”
1G到4G的长跑过后,5G时代已仅剩高通、联发科、三星、华为海思以及新入局的展讯几个玩家。而考虑到三星与华为芯片主要供应自家高端产品,能够在5G换机的窗口初期就投入市场竞争的主要将是高通和联发科。
高通继续在5G时代扮演着关键角色,于2016年推出了首代5G调制解调器,并在2019年初推出了第二代调制解调器的同时,宣布业界第一款5G SoC将于2019年第二季度出样,商用终端则会在2020年上半年面市。
联发科则是在5月底的Computex期间推出了5G SoC,并表示将在2019年第三季度向主要用户送样,首批搭载该移动平台的5G终端最快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问市。
谈及这是否意味着对手的产品更加成熟、优秀时,陈冠州表示,在技术领域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策略,以制程为例,不会所有公司都对28nm到7nm的每一代技术都追求,而是根据需求去选择有“加分”的。“我的技术开发策略会去支撑我的产品策略和商业策略。”他说,“我们确实没有想快,联发科要抢的是,用最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这个生意的机会。”
“我们要把资源集中去放在最对的时间窗口。”顾大为表示,如果不是客户已在设计中使用其产品,联发科也就不会公布上述5G SoC方面的时间表等细节。“客户有最好的位置去判断产品靠不靠谱,他可以看到所有的方案,他要投入资源,而这就是最实际的证明。”
顾大为指出,在一开始就大量公布细节并非联发科的特质。“我们往往要到客户出货前才讲这些细节。”至于品牌策略,他直言:“这的确是我们的困难,也是我们的机会。”
以智能音箱为例,联发科在智能音箱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为全球第一,但这并不为人们所熟知。过去,联发科的客户较多来自B2B,而在该领域也仅有英特尔等少数厂商选择了打品牌知名度的策略。
“包含但不限于手机,很多事情看起来都是在今年开花结果,但我们已经‘鸭子划水’做了很久。”顾大为说,“5G上,我也不会说做了几代,只会说什么时候出货,这可以说是联发科的风格。”
不过,5G与AI等新技术浪潮的到来,已将过去低调的芯片行业推向了前台,在专注研发的同时适时向外界“秀肌肉”已成为不少芯片公司目前的策略。这也为联发科带来一些变化。陈冠州就数次强调,联发科要做5G SoC的“最高端”,带来最好的技术和消费者体验。
顾大为也坦言:“(品牌策略上)我们要努力的是手机的部分。品牌其实和产品高度相关,如果说5G这一次是要做‘最高端’的产品,那我们会透过对产品周期的利用,同时将品牌做起来。大概在年底我们5G会有新的品牌出来。”
“三驾马车”的背后
数月前,联发科低调地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形成了无线产品、智能设备和智能家居三大事业群。目前,其三大业务板块营收均衡,呈现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之势。
谈及如何保证公司业绩的平稳增长,陈冠州认为,联发科的优势之一就是产品覆盖面较广,机会相对多元化。除了手机平台,联发科在智能设备、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都有良好的布局。例如,在智能音箱、电视、路由器等市场,联发科均稳坐市占率头名。
2018年,彭博专栏作家Tim Culpan就曾发文指出,如果有一家公司在“智能手机之后”的市场中找到了生机,“那就会是联发科”。
Culpan认为,这得益于联发科在包括智能音箱在内的多个领域的机遇和优势。该文引用的数据显示,三年前,包含手机与平板电脑芯片的移动运算平台占联发科营收比重尚为59%。据联发科近期介绍,该板块目前营收贡献占比已为30%至35%。
不过,在顾大为看来,“手机之后”的说法本就存在错误。“这是假设手机不再增长了,但实际上5G会造成另外一波(增长)。”此外,智能设备业务的增长也被联发科视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之一,该板块目前主要聚焦于被称为“3A”的ASIC(定制化专用芯片)、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Auto(车用)三大方向。
尽管目前三大板块营收均衡,但顾大为指出,5G相关的业务,以及3A业务的增速其实较快,资源投入也有所倾斜。
而在新业务上,联发科资深副总经理暨智能设备事业群总经理游人杰认为,尽管目前ASIC和车用业务占营收比重都还不太大,但联发科在该领域投入已有8-10年之久,已经到了“开始收割”的时点。
举例来说,在对质量、安全有着极高要求的车用前装市场,从产品的开发到客户量产需要4-5年,而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是5-6年——这也就意味着会有相对长久、稳定的营收。
“今年已经有很小量的营收了,但主要还是长线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够design in(指拿到新品开发方案),而且可以少量出货,这会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顾大为表示。
游人杰认为,联发科历经22年的发展,从最早的光驱、播放器到电视、手机,以及现在进入AIoT,每跨入一个新领域时都采取了调整原有旧团队与寻找新团队相结合的搭配方式。“基本上这也是联发科不断向外突破的创新文化。”
这也是该公司鼓励员工转型接受挑战的文化。“所谓的资源怎么更及时的调动是一回事,但主要是,大家愿意不愿意去接受这个挑战,把核心的技术能力一步一步建立起来。”陈冠州表示。
相关文章推荐
新网新人专享,注册领SSL证书百元神券2022-09-15
新网与亚洲诚信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共建安全云生态2022-09-06
企业网站没有SSL证书,你将面临......2022-09-27
SSL协议、TLS协议,有什么区别?2022-09-26
网站跳出率高?可能是没装SSL证书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