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三线城市 数万辆电单车一夜消失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9-16

摘要:  为了安全,部分共享电单车开始提供随车头盔,图源:东方IC   来源:IT时报   30秒快读   1、红橙黄绿青蓝紫,共享单车在用户和资本的拥趸下狂奔,盲目投放给城市治理带来难题

  为了安全,部分共享电单车开始提供随车头盔,图源:东方IC

  来源:IT时报

  30秒快读

  1、红橙黄绿青蓝紫,共享单车在用户和资本的拥趸下狂奔,盲目投放给城市治理带来难题,政府出手后共享单车面临被清退的困局,高潮迭起、持续烧钱的共享单车令资本心慌,共享单车用户至今仍在排队退押金,共享电单车是否会重蹈覆辙?是否会出现下一个ofo?

  2、近期,多个三线城市的共享电单车遭到清退,牌照、市容仍是跨不过去的坎,共享单车的“坟场”还历历在目,共享电单车的结局又会怎样?

  3、投放过量也是共享电单车的问题,据《IT时报》记者粗略估算,目前大同市投放共享电单车数量已经是饱和量的两倍。

  还没充几次电,车子就全被拖走了。

  近期,共享电单车在下沉市场频频受阻。大同、江门、藤县、合肥、襄阳等地的共享电单车先后遭到清退,命途多舛。

  那么,共享电单车的命运到底谁说了算?

  01

  一夜消失的电单车

  近日,一篇标题为《共享电单车全部被拖走!硬性政策下来了!》的文章打破了一些大同市民生活中的平静。

  图源:网络

  文中提到,因为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数量激增,加上使用者不按规定停放车辆,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以及市民的财产及人身安全,政府部门向共享电单车运营商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无果后,大同平城区城管局执法人员对所属辖区所有的共享(电)单车采取了强制措施,将其全部处理到暂存点。

  一夜之间,大同主城区的共享电单车集体消失,无车可骑的共享电单车用户开始吐槽。

  “出门一辆车都扫不到,老百姓的福利都让弄没了,真是‘醉’了!”

  “刚买了一张7块钱30次的骑行卡,共享电单车是在帮我呢!”

  “共享电单车一夜消失了,出行极不方便,等公交站点少、车辆少、票价高。”

  在位于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古城大同市,百姓的出行习惯与北上广大相径庭,近年来共享电单车在大同市民中处于主流地位,相比解决“最后1公里”的共享单车,大同市民更依赖便于3~5公里出行的交通工具——电单车。

  政府出手之后,入驻大同的共享电单车运营商青桔立即发布了一则运营区域撤销公告。

  图源:网络

  公告显示,“为维护城市整洁,打造文明骑行城市,避免车辆流散到运营区外,维护难度大导致安全隐患。9月2日起,本城市电单车将撤销大同平城区运营区。如果将电单车骑出运营区,将收取调度管理费。”

  《IT时报》记者从青桔画出的禁行区地图上看到,大同市中心被一大片蓝色区域覆盖,粗略估算该区域的长度为20公里、宽13公里,大同市知名的城墙带状公园、方特欢乐世界、文瀛湖森林公园、大同南站、大同大学等景点均属于这一区域,是同人口密集的主要城区。这意味着,大量市民不再能享受到共享电单车服务。

  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离开大同市中心的共享电单车开始向更低线的城市下沉。

  记者注意到,在大同下属的灵丘县、广灵县、左云县,近期开始引进共享电单车。

  据公开信息显示,4月15日,灵丘县首批引进了360辆松果电单车;广灵县于今年五一投放了600辆松果电单车;左云县于7月15日开启对松果电单车项目的招商。

  图源:广灵县人民政府

  02

  “超投”一倍

  9月9日,《IT时报》记者致电青桔、哈啰、喵走出行、美团四家共享单车企业,了解共享电单车在大同的运营情况。

  哈啰和青桔客服均表示,已对车辆进行了收车维护,哈啰的部分车辆已回仓保养;美团客服也表示,已经在收车。

  至于何时再次投放市场,美团尚未明确答复,青桔方面则表示:“会与当地主管部门进行数据汇总,共同决定城市用车体量。”

  哈啰出行沟通进度似乎更快:“已主动配合城市管理局提交了关于整改的运营方案,目前正在和主管部门沟通市场份额和后续重新投车相关事宜。”

  “与其他城市一样,在管理方面,大同的共享电单车有着超量投放、占道严重、企业恶性竞争等痛点,严重影响市容、安全。”一位大同市城管局市容科人士说道。

  至于超量投放的数据,上述人员并未正面回复。据此前《山西新闻网》报道,大同全市投放了4万辆共享电单车。

  在大同政府部门强行清退共享电单车前,市内随处可见蓝色、黄色、绿色的共享电单车被随意摆放在马路两旁,数量众多,而且常常占领盲道。

  一位网友爆料,大同市平城区御河西路辅路智家堡村的一处空地已经成为新的共享电单车坟场。

  图源:网络

  如何计算共享电单车的饱和量?此前小蓝单车CEO李刚曾估算:“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除以150~200,基本上就是该城市共享单车容量。”

  2019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大同市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46.30万人,参考上述公式,意味着大同市共享电单车可容量在1.73-2.3万辆之间,按实际投放4万辆计算,实际数量比饱和量超出约一倍。

  共享电单车的数量越多,对企业运营的考验越大。据山东一位美团电单车的运维人员介绍,电单车运维成本明显高于普通共享单车,每人每天能运维的电单车数量为100辆左右。以此计算,大同至少需要400名运维人员。

  共享电单车乱停放的背后,是运维人员人手不足。

  03

  交通部态度多次转变

  与传统共享单车甚至网约车类似,共享电单车发展之路上,依然羁绊着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态度。

  国家交通部对电单车发展的态度曾数次调整,这似乎暗示了共享电单车在夹缝中生存的坎坷命运。

  2017年5月22日,交通部对外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表示将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车自行车(俗称“共享电单车”)。

  图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仅短短2个多月后,交通部的态度即发生转变。

  交通运输部公开发文,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提出的《关于推进电踏车绿色出行的建议》做出回应称,“鼓励和规范包括电踏车在内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鼓励相关城市引导运营企业投放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踏车等服务产品,为电踏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值得玩味的是,短短1个多月后,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再次发声,根据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各个城市可以根据城市特点、公众出行需求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定位,研究建立与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停放设施资源、公众出行需求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

  图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至此,共享电单车的管理权已经明确交到地方政府相关主管单位手中。

  04

  牌照是入场券也是拦路虎

  共享电单车合规化最清晰的“身份证”就是牌照。对此,许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常常“金口难开”。

  共享电单车牌照,图源:安徽交通广播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城市并不需要共享电单车的牌照,处于“不鼓励、不禁止”的状态,只要企业能自觉运营,就被允许投放电单车。

  对于那些需要牌照的城市,有的直接向政府主管单位申请牌照即可,有的还需要参加当地招标,中标后再进行投放。

  看似简单的流程,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

  在平台不被准入的城市,单车运营商和大平台会选择联营的方式找有政府资源或资金的企业合作,再进行分成;或者直接跟有政府资源的合作方以加盟的形式合作。

  目前,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滴滴、美团、哈啰也清楚地列出了政商资源的选项。

  比如哈罗出行在郑州、上海、南宁、昆明、西安等地招聘政府事务高级专家、政府拓展专家、资深政府拓展等人员,月薪在1.3万元-4万元之间。

  滴滴在北京、深圳、石家庄、呼和浩特、天津、昆明等地都在招聘政府事务经理,月薪为1.5万元-3万元之间。

  牌照不仅是企业的入场券,一定程度上也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

  “目前,由于共享电单车准入制度尚不完善,没有一个总的控制部门。”上述大同市城管局市容科相关人士道出了管理方面的困惑与未来的管理思路,“如果后续管理措施逐步正规,各个城区会根据市民需求划分不同企业电单车的投放量,陆续解决运营、停车规范等问题”。

  05

  平台期待“可控开放”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电单车,乱停乱放的顽疾一直未能妥善解决。

  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用户对于共享电单车定位不准、停车点无法换车、运营区停车被收调度费等问题长期存在。

  “目前行业GPS定位精准度在十米级别,哈啰现已适配北斗定位,未来可获得更精准的定位。”哈啰方面人士说道。

  青桔目前采用的是GPS+北斗双定位模块,青桔方面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正常的路面停放中,受周边建筑和电磁干扰,定位精准度可以实现1~3米之间。

  除了利用技术,共享电单车企业也尝试通过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约束。

  比如哈啰上线“驾照分”,针对用户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分数扣罚,当分数扣到零分,该用户将永远无法使用共享电单车;青桔依托用户骑行行为分体系、喵走出行则依托自由信用分体系对用户的用车行为进行约束。

  “在行业早期,过量投放确实存在。经过市场的竞争和调节,企业意识到过度投放带来的问题,变得更加理性。作为企业,我们也希望加强督促和管理,说实在的,政府的合理管理很重要,否则大家可能干着干着就走偏了。”

  哈罗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呼吁一种可控状态下的市场开放,他表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在做好某城市总量的评估及管控下,建立一种完善的考核和定期的动态投放进入和退出的机制。在研发方面,希望管理部门出台对应政策,激励企业研发或运营出新的模式。”

  作者/IT时报记者 李丹琦

  编辑/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东方IC、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