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Logo
首页>互联网热点>

别跟着天眼查们上面的消息指点江山了,事情没那么简单

登录 注册

别跟着天眼查们上面的消息指点江山了,事情没那么简单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9-22

摘要:  作者丨浅蝉   前段时间,商查企业天眼查上出现一则消息,称豆瓣主体公司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发生变更,最大股东由原来的糜云飞变更为李亚飞,李亚飞现持股比例96.08%。

  作者丨浅蝉

  前段时间,商查企业天眼查上出现一则消息,称豆瓣主体公司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发生变更,最大股东由原来的糜云飞变更为李亚飞,李亚飞现持股比例96.08%。同时,豆瓣创始人阿北(原名杨勃)完全退出豆瓣。

  消息一出,立刻让一向低调的豆瓣成为舆论焦点。一时间感慨豆瓣一个时代结束了的人蜂拥而至。但没想到不久后事情“反转”,豆瓣出面解释了这一变更的真正情况:目前公司最大股东仍为挚信资本,李亚飞为公司副总裁,股份为代持。阿北目前也仍在股权结构之中,任豆瓣CEO。

  豆瓣还强调,公司采用 “VIE结构”( 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实际股权结构体现在海外控股公司中,境内股权结构是为了方便管理而产生的形式变更,目前豆瓣的实质股权结构没有任何变化。

  那些刚准备分析“为何阿北离开豆瓣”的人们,发现原来自己浪费了感情,在网络上喧哗了半天,最终却发现是闹了个大乌龙。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人们看到了天眼查上发布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工商信息变更,而产生误会。今年早些时候,天眼查曾“曝光”周鸿祎卸任360金融董事长,这则消息立刻让原本就股价低迷的360金融大受影响,公司方面立刻辟谣,并公开表示准备因发布不实信息起诉天眼查。

  去年5月,天眼查上也曾出现信息称,“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变更,阿里巴巴、君联资本等8个股东退出该公司行列。但如涵控股很快发文表示,阿里巴巴、君联资本等均为如涵控股的股东,其股份受制于上市后180天的锁定期,并没有被出售或转让。

  某家曾多次被天眼查披露工商变更信息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向品玩透露,在天眼查上“正常的工商变动信息会被误解、加戏,有时候会误导大家”,给公司带来一定困扰。但是部分公司也颇为无奈,担心说多了被重点照顾,一举一动被更紧密地盯着进行“曝光”。

  事实上,天眼查等工商信息查询平台,原本只是利用网络爬虫来抓取全国各工商信息网站上的数据,然后加以整合梳理,这样方便普通员工都可以在平台上查询与自己相关的公司的股权架构、融资历程等信息以及个人的关联公司信息。

  从普通人和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说,这些商查平台整合的信息确实带来便利,比如入职某家公司之前先查询一下公司是否已正规注册、是否发生过法律纠纷等情况,与其他企业谈生意之前也可以有效鉴别“老赖”,避免自身蒙受损失。

  虽说用户可以在各地的工商信息网站上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但大部分信息较为零散,搜索效率低下,天眼查的出现确实有一定积极作用。

▲ 例如,在平台上搜索公司“天眼查”,可以看到该公司的核心成员和融资历程

  虽然外界也存在对天眼查在实际操作中侵犯公司及个人隐私的质疑,不过理论上来说,天眼查收集到的信息都是企业的公开信息,原本在各工商信息网站上也可以查到。而另一点疑问在于,天眼查、企查查和企信宝等这类工商数据查询公司作为私企,是否有权利用工商信息牟利。这方面的问题一直存在,但目前还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来做出相应判断。

  从这些公司的运作模式也可以看出,这些信息往往都是一些繁琐的工商变更,背后往往是出于复杂的公司治理考量而做出。但在商查企业们这种针对明星互联网公司的全天候实时监控、第一时间推送消息的操作之下,很多变动信息被放大,仿佛这些互联网公司每天都有大新闻。

  “创始人卸任”、“大股东撤资”、“新增了某项经营业务”,单看这些平台上公布的简化了的变动信息,难道真的就能让你知道这些互联网公司发生了什么?答案也许是不能。

  有时候规模较大的公司可能在国内有非常多的主体,这些主体并不一定是创始人或CEO本人作为董事或管理者,此举是为了避免在行政管理等流程上产生过多麻烦。比如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卸任某子公司董事,可能只是为了避免身为日理万机的大老板还要亲自为零星琐事签字盖章。

  还有的情况是出于国内工商机制的要求,许多工商变更需要频繁提供法人的身份证等个人证件,相似的,大老板的身份证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何不把事情交给下属来办?

  此外对于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很多都是海外上市、接受境外投资或涉及国际贸易的公司,不少采取了VIE架构,实际股权架构其实体现在离岸公司中,而非境内主体,因此监测这些公司的境内股权变化,对于复原它公司真实发生的情况,实际上意义不大,豆瓣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而更糟糕的则是这些商查平台不知从哪爬取了过时或者不准确的消息,而且由于往往是涉及公司核心高管,导致不少公司需要频道澄清。比如企查查曾把蚂蚁金服2015年的为旗下小微小贷申请清算的旧事当作新的变更发布,后被蚂蚁起诉。

  以及一些原本鸡毛蒜皮的小事被这些平台公布后,又被引导和解读成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商战”,比如天眼查曾经把小米“新成立一家经营范围包括销售食品和餐饮服务的公司”的消息作为重点工商变更推送,引来一片“小米跨界餐饮”的报道,结果最终小米表示,他们只是给新园区开了个食堂而已…

  所以,这些被商查平台们散布的满天飞的工商变更信息,很多时候不仅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发展,而且经过一些判断力堪忧的媒体报道,影响力扩大,继续增加误解。

  而且,出于经营需求,这些商查平台越来越多地开始主动发布那些关注度高的互联网公司的工商变更信息,有了某些新闻媒体的属性。它也许能满足一些人指点互联网江山的欲望,但距离真的了解一家公司真正的情况其实差的远去了。

  说到底,天眼查们可能可以作为辅助工具来了解一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但使用工具的人需要具备判断能力,懂得自行辨别信息真伪。如果跟着每条信息一惊一乍,听风就是雨,那离“被忽悠”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