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lStorage

  • 来源:新网
  • 更新日期:2018-03-21

摘要:HTML5 LocalStorage 本地存储 HTML5 LocalStorage 本地存储 说到本地存储,这玩意真是历尽千辛万苦才走到HTML5这一步,之前的历史大概如下图所示:   最早的Cookies自然是大家都知道,问题主要就是太小,大概也就4KB的样子,而且IE6只支持每个域名20个cookies,太少了。优势就是大家都支持,而且支持得还蛮好。很早以前那些禁用cookies的用户也都

HTML5LocalStorage本地存储
说到本地存储,这玩意真是历尽千辛万苦才走到HTML5这一步,之前的历史大概如下所示:

t01c869590c2a321aa4.jpg
最早的Cookies自然是大家都知道,问题主要就是太小,大概也就4KB的样子,而且IE6只支持每个域名20个cookies,太少了。优势就是大家都支持,而且支持得还蛮好。很早以前那些禁用cookies的用户也都慢慢的不存在了,就好像以前禁用javascript的用户不存在了一样。
userData是IE的东西,垃圾。现在用的最多的是Flash吧,空间是Cookie的25倍,基本够用。再之后Google推出了Gears,虽然没有限制,但不爽的地方就是要装额外的插件(没具体研究过)。到了HTML5把这些都统一了,官方建议是每个网站5MB,非常大了,就存些字符串,足够了。比较诡异的是居然所有支持的浏览器目前都采用的5MB,尽管有一些浏览器可以让用户设置,但对于网页制作者来说,目前的形势就5MB来考虑是比较妥当的。
支持的情况如上图,IE在8.0的时候就支持了,非常出人意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IE、Firefox测试的时候需要把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上(或者localhost),直接点开本地的HTML文件,是不行的。
首先自然是检测浏览器是否支持本地存储。在HTML5中,本地存储是一个window的属性,包括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从名字应该可以很清楚的辨认二者的区别,前者是一直存在本地的,后者只是伴随着session,窗口一旦关闭就没了。二者用法完全相同,这里以localStorage为例。
if(window.localStorage){
alert(\'ThisbrowsersupportslocalStorage\');
}else{
alert(\'ThisbrowserdoesNOTsupportlocalStorage\');
}
存储数据的方法就是直接给window.localStorage添加一个属性,例如:window.localStorage.a或者window.localStorage["a"]。它的读取、写、删除操作方法很简单,是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在的,如下:
localStorage.a=3;//设置a为"3"
localStorage["a"]="sfsf";//设置a为"sfsf",覆盖上面的值
localStorage.setItem("b","isaac");//设置b为"isaac"
vara1=localStorage["a"];//获取a的值
vara2=localStorage.a;//获取a的值
varb=localStorage.getItem("b");//获取b的值
localStorage.removeItem("c");//清除c的值
这里最推荐使用的自然是getItem()和setItem(),清除键值对使用removeItem()。如果希望一次性清除所有的键值对,可以使用clear()。另外,HTML5还提供了一个key()方法,可以在不知道有哪些键值的时候使用,如下:
varstorage=window.localStorage;
functionshowStorage(){
for(vari=0;i<STORAGE.LENGTH;I++){< p>
//key(i)获得相应的键,再用getItem()方法获得对应的值
document.write(storage.key(i)+":"+storage.getItem(storage.key(i))+"
");
}
}
写一个最简单的,利用本地存储的计数器:
varstorage=window.localStorage;
if(!storage.getItem("pageLoadCount"))storage.setItem("pageLoadCount",0);
storage.pageLoadCount=parseInt(storage.getItem("pageLoadCount"))+1;//必须格式转换
document.getElementByIdx_x("count").innerHTML=storage.pageLoadCount;
showStorage();
不断刷新就能看到数字在一点点上涨,如下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HTML5本地存储只能存字符串,任何格式存储的时候都会被自动转为字符串,所以读取的时候,需要自己进行类型的转换。这也就是上一段代码中parseInt必须要使用的原因。
另外,在iPhone/iPad上有时设置setItem()时会出现诡异的QUOTA_EXCEEDED_ERR错误,这时一般在setItem之前,先removeItem()就ok了。
HTML5的本地存储,还提供了一个storage事件,可以对键值对的改变进行监听,使用方法如下: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window.addEventListener("storage",handle_storage,false);
}elseif(window.attachEvent){
window.attachEvent("onstorage",handle_storage);
}
functionhandle_storage(e){
if(!e){e=window.event;}
//showStorage();
}
对于事件变量e,是一个StorageEvent对象,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属性,可以很好的观察键值对的变化,如下表:
Property
Type
Description
key
String
Thenamedkeythatwasadded,removed,ormoddified
oldValue
Any
Thepreviousvalue(nowoverwritten),ornullifanewitemwasadded
newValue
Any
Thenewvalue,ornullifanitemwasadded
url/uri
String
Thepagethatcalledthemethodthattriggeredthischange
这里添加两个键值对a和b,并增加一个按钮。给a设置固定的值,当点击按钮时,修改b的值:
Youhaveviewedthispage0time(s).
测试发现,目前浏览器对这个支持不太好,仅iPad和Firefox支持,而且Firefox支持得乱糟糟,e对象根本没有那些属性。iPad支持非常好,用的是e.uri(不是e.url),台式机上的Safari不行,诡异。
目前浏览器都带有很好的开发者调试功能,下面分别是Chrome和Firefox的调试工具查看LocalStorage:
另外,目前javascript使用非常多的json格式,如果希望存储在本地,可以直接调用JSON.stringify()将其转为字符串。读取出来后调用JSON.parse()将字符串转为json格式,如下所示:
vardetails={author:"isaac","description":"fresheggs","rating":100};
storage.setItem("details",JSON.stringify(details));
details=JSON.parse(storage.getItem("details"));
JSON对象在支持localStorage的浏览器上基本都支持,需要注意的是IE8,它支持JSON,但如果添加了如下的兼容模式代码,切到IE7模式就不行了(此时依然支持localStorage,虽然显示window.localStorage是[object],而不是之前的[objectStorage],但测试发现getItem()、setItem()等均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