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黄汪:单品引爆必须具备的五大法则

摘要:4月中旬见到黄汪,小米手环销量刚过400万,两个月过去,小米手环销量突破600万,这也是智能穿戴设备新品类的爆品王。

小米手环 黄汪 产品运营 打造爆品 互联网产品

文/金错刀

4月中旬见到黄汪,小米手环销量刚过400万,两个月过去,小米手环销量突破600万,这也是智能穿戴设备新品类的爆品王。

黄汪是小米手环幕后操盘手。2013年底,他感受到消费电子产业风口来临,毅然放弃中高端平板业务;2014年低调沉潜,带领公司上百员工只专注于小米手环一款产品,全面发力产品定位、功能、供应链等多个环节。

比如,小米手环找到电池续航是用户最大痛点;来电提醒和手机解锁认证使手环成为小米手机配件;小米手环只找与自身体量相匹配的代工厂,而不一味追求国际大型制造商合作。

凭借差异化定位和产品独特性,加上小米品牌的加持,小米手环一经面市,迅速引爆市场:3个月破百万,2个月实现第二个100万,40天实现第三个100万,不到30天实现第四个100万。

6月27—28日,爆品会实战大课,互联网创新教练、微创新学院创始人金错刀携手强悍的爆品案例导师男团,科宝·博洛尼董事长蔡明、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雕爷牛腩创始人雕爷、e袋洗CEO陆文勇,为现场300多位创始人组成的爆品会会员举办一场接地气、很内幕的爆品公开课。

黄汪在爆品会实战大课上首次自曝小米手环爆品5大法则:竞品差异化、找最合适供应商、找出产品独特性、做产品有所为有所不为、开放合作。

这是黄汪在爆品会实战大课上的演讲节选:

单品引爆是智能硬件创业必修课

去年8月16日小米手环开卖,第一个100万花了三个半月时间,第二个100万时间缩短到两个月,第三个100万卖出去只花了40天,第四个100万只花了不到一个月,再往后发展变成一个月100万不够卖,截止今年6月份共卖出600万,而且是单一型号。

一般电子产品上市第三个月会达到顶峰,其百度指数到达最高值,之后会下降到一个程度,可能会继续延续一段生命周期,最后结束。小米手环是什么规律呢?在第三个月达到了第一个高点,第一次100万,百度指数7000多点;接下来百度指数持续上升,最高30000多点,又回到15000点左右,现在还在持续上升。除了小米手机之外,小米手环是其他小米家族百度指数是最高的产品。

单品如何做爆品已成为智能硬件领域的重大命题,我认为做单品爆款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条件:

条件一:硬件产品价值观

最核心的一条是用最顶级的物料、芯片、材料、工艺,并踩着成本定价。刚开始做手环时我们核算成本接近80元,当时全球第一第二第三最便宜的卖99美金,还有129美金、199美金,到中国市场折合人民币为699、1000、2000元,我们面临一个定价诱惑,离80最近的定价是699,定99就可以封杀市场,而且有20多元利润可赚,为何要定79?

当我们做完小批量后,从产品功能上而言,不需要用全球顶级芯片和材料,可以替换成部分国产优秀材料,比如说三星、诺基亚用过的材料也不错。我们工业团队跟我说,产品成本80元,如果在芯片上省钱,立刻就有10元、20元的利润,而且不影响功能,为何不做?

这两个问题摆在我们整个核心管理团队面前,最后只有靠价值观来解决。价值观听起来有点虚,但它是我们团队在过去长时间对市场的思考,最后总结出来的痛苦经验教训。比如我们牵手小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价值观、方式方法上趋于一致。所以我们必须这样对待:第一,必须选用全球顶级的器械和材料;第二,我们不要299,要做就做79,踩着成本定价。

条件二:找最合适供应商,而不是找最大

做硬件需要找代工厂、电池厂等一系列供应商,自然而然会想到找一些国际性大型工厂。但容易遇到一个问题,大型工厂如何与创业团队匹配。以小米手环为例,早期我们通过小米介绍找到国际上一家一流代工厂合作,当时感觉良好,他们也拍着胸脯说一定用最好的团队全力支持我们,而且签定制造协议。干了一个多月之后我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下到生产线去看,尽管生产线是秩序井然,但一开会讨论,就面临成本居高不下、供货不及时、良品率低等问题。

经过与配套团队深入交流,我发现他们不是制造商派来的顶级团队,真正顶级团队还在忙着给欧美顶级品牌干活,根本没有时间管我们创业公司的事。后来我们赶紧找第二家合作伙伴,没有再找大型代工厂。从逻辑上来说,你不知道产品能否打爆市场,代工厂理所当然用最好的资源,去配合全球最好的品牌生产,不会用顶级的配合你。

所以我们的理念是希望找中型甚至小型的供应商来配合。当与他们团队讨论完,发现双方可以做非常紧密的配合,他们动用公司最好的资源,最终产品很快实现低成本和高品质,有效控制成本和保证出货量。我们的原则是千万不要找与公司体量不匹配的所谓顶级制造商,这个极其很危险。

条件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有一次,我去小米采购部与财务经理对接帐目和货款,但与财务经理对接前整整两个小时,双方没谈一句财务的事,一直在谈抓住小米手环软件、功能等产品体验问题,交流结束后对方说给我发一封邮件,把刚才讨论的问题全部详细罗列下来,当时我很震撼,很奇怪一个财务经理为何如此关心产品。

回到公司我与团队说,不是只有研发人员才能对产品说怎么改,不管是财务、行政还是市场人员,所有人都有资格对产品提建议。作为一个所有人用的产品,本身越不懂的人,越应该对产品用起来很方便感同身受,这样产品才具有爆品潜质。之后整个团队疯了,吃加班餐成为产品和技术最痛苦的时候,因为管饭管加班的后勤大妈在一旁唠叨产品出现新问题。

产品人员的痛苦造就小米手环打爆市场的基本条件,因为所有产品改善点都是普通人发现问题。如果做硬件产品,就更应该体现这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精神,这是产品能够成功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