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莞到深圳:国产手机OPPO产业链崛起的新世纪

  • 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0-08-26

摘要:全球Top级手机厂商中,超过半数总部位于深圳。而往上游走,站在更为庞大的手机产业链环节来看,深圳也是标志性的风向标之一。“消费类的电子产品没有深圳做不出来的。”在近日

全球Top级手机厂商中,超过半数总部位于深圳。而往上游走,站在更为庞大的手机产业链环节来看,深圳也是标志性的风向标之一。

“消费类的电子产品没有深圳做不出来的。”在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记者采访时,OPPO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波如此感慨。

从20世纪80年代一批通信设备厂商在深圳设立,到21世纪初中国品牌开始相继进入手机终端市场,再到今天“穿越”四个通信时代在全球站稳脚跟,倏忽四十年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同频共振。

如今,深圳与东莞拉通了一道覆盖生产、设计、研发、制造、互联网服务到销售的完整手机产业链条,随着5G掀起万物互融的浪潮,更丰富的产业生态和产业角色还在加速融入到这里。

2010年,为了更好拥抱智能机时代,成立6年的OPPO公司走出东莞,来到深圳,也见证了手机生态链从无到有、国产化产业链逐步崛起的过程。它也是国产创新生态在深圳这片土壤生根发芽的一个缩影。

深圳缘起

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肇始于20世纪末,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发布手机牌照的方式,吸引诸多厂商进入手机终端市场。

近十年间,走向成熟的国产品牌开始与海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同台竞争。随着国务院在2007年取消“手机生产核准制”,面对这个更加市场化的环境,海外品牌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LG五家合资厂商开始疯狂占领市场。

事情的转折好像总是从“不满意”开始的。

从步步高(002251,股吧)独立出OPPO品牌后,陈明永开始寻找视听业务之外的下一个方向。2006年,他在华强北琳琅满目的柜台中转了一圈都没有找到满意的手机产品,新的目标就这样诞生了。

当时OPPO的总部还设立在东莞,主要在售产品是蓝光DVD播放器,公司花了两年时间做各种预研,反复设计-生产-测试流程,才终于在2008年制造出属于OPPO品牌的功能手机。

按照OPPO副总裁朱高领的回忆,“市场响应特别好,第一年销量超出预期,每年销量都在快速增长,直到2011年走到转折期。”

在国内品牌开始大量生产功能机之时,威胁其实悄悄来到身边。2010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以一款iPhone 4教育了全球什么叫做真正的智能手机。那时,智能机时代已经在海外逐渐开启。

这也成为OPPO走出东莞,来到深圳的重要起点。

“我们看到未来发展智能机有巨大的行业空间,它将带来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刘波指出,因为看到这个趋势,2010年OPPO决定来到深圳,因为这里会有更丰富的软件型人才,也更贴近硬件市场和产品。同时,公司提出未来五年发展战略,要从生产制造型企业转向研发技术型,来到深圳会推动这一决策的更快落地。

从成立办公室到有了属于OPPO的总部大楼地块,后一个十年里,OPPO在深圳站稳了脚跟。

“智能手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借助深圳‘创新之都’的人才优势,开始在这里布局并快速发展。”据朱高领回忆,2011年OPPO深圳公司开启了从规模、研发人员等方面高速成长的周期,至今OPPO在深圳已经有约1.2万人,集中在后海片区。这里被定义为“领导力中心”,是目前OPPO公司在全球综合部门(包括产品规划、ID设计、市场、品牌等)及研发人员集中最多的区域。

“深圳‘自带流量’,在这里能找到我们需要的人才;此外,深圳市政府对于人才引进很有优势,特别在补贴政策方面,我认为这些都很重要。”朱高领补充道。

构建产业生态

作为向智能机转型的前夜,2011年对于所有手机品牌来说都是一次深刻考验。

那一年,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先后卖身,HTC品牌崛起。国产厂商要思考,面对此前积累的庞大功能机库存,怎么快速完成向完全智能机业务的调整。

这不只是单纯整机厂商面临的难题,而关乎整个手机产业链的长期生存。

“当时因为OPPO在功能机市场发展得很好,有很多库存,并且已经向供应商下了很多单,这时候就面临着抉择——是不是要想办法把功能手机卖掉,以及怎么转向智能手机线。”朱高领分析道,当时管理层一致认为,不快速完成转换可能会没有未来,于是当机立断,立马切掉所有功能机业务。

那么还在生产线上的订单怎么办?全部由OPPO补贴。“我们拿了十几个亿去补供应链,要求所有供应商停掉功能机产线,开始做智能手机。”他续称,2011年之后,OPPO每年维持在60%-80%的增速,特别是2015年-2016年增长翻了一倍,销量从5000万台直接到了1亿台手机。

整机厂商的业务翻番看似简单,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

刘波指出,“每一年的销量变化看似只有几千万台,但宏观来说是三级跳式地成长,对于我们做生产制造、供应链整合、做全球品牌,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对于产业链来说,可能意味着此前多年的积累要一下子全部投入进去,有些厂家要新建或者租厂房、购买新设备、制造新产线。这要求生产速度的发展,更需要供应链对我们的信任程度。”

这时候,选择不扩充新产线可能后续会面临被淘汰,但选择扩充又要冒着巨大的风险。

好在经历了此前多年的合作积累,多数供应链伙伴选择相信,全产业共同以翻一倍的投入推动,才有了今天整个硬件生态的兴盛。

在此过程中,当然也有厂商并不愿意相信,才导致多年后马太效应推动之下,那些没有参与当年发展的供应商离开了如今的核心市场,更多国产供应链厂商在这种共同发展之下快速成长起来。

从宏观层面来说,硬件生态链在深圳市场的构建是吸附性的。不只国内产业链的完善,还有海外厂商前来栖息。

刘波指出,纵观这些年的发展,半导体厂商三星、海力士、高通这些年来都陆续来到深圳设立公司,早年间三星和诺基亚也都选择在大湾区范围内建设自己的工厂,这意味着硬件圈其实从很早就在这里开始了积累,近年来则是逐渐从海外品牌转向更多国内品牌,落地深圳蓬勃发展起来。

“我觉得城市名片效应很重要,深圳的开放、务实风格吸引了更多人以信任的心态来这里做生意。这造就了在深圳的供应链和生态非常健康,而在深圳及周边的品牌逐渐增长过程中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刘波总结道。

深耕国内创新市场

不只供应链本地化聚集在加速,创新也在这里快速生根发芽。

2018年,OPPO成为全球范围内继iPhone之后,行业第二家发布搭载3D结构光前置摄像头的国产品牌,带领市场进入Face ID时代。背后就离不开与本土供应厂商的联合研发。

实际上放在今天的深圳,针对需求进行创新研发,并落地到产品可能都不再是很难的问题。

用朱高领的话来说,“现在假如你关于某个产品有更好或者更先进的想法,在深圳可以很容易实现。可以找到人设计、做模具、生产,甚至未必需要招员工,一个idea就可以实现一个产品。”

为此,硬件产业链的创新研发工作在这里悄悄加速。

据刘波介绍,OPPO当前正与众多企业,在针对未来的技术方向开展大量预研工作。“这就涉及大量的资金和研发资源投入,我觉得其中与供应链的合作是最重要的。”

这是因为,面向5G的万物互融时代,将开启一个庞大的新产业生态,对于未来需求方向的预研越深入和成熟,未来才能够继续站稳脚跟。

刘波指出,基于对趋势的研判,OPPO在5G、大数据、AI、云计算等领域部署赛道,联合供应链团队共同加速对新技术的应用落地探索。

就好比3D结构光技术在当时惊艳了一代,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当然其随后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空间,刘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认为3D结构光技术在当时看,是实现能力最准确、最先进的一种技术,其他(前置方案)技术还达不到这种水平、误判率很高,OPPO希望能达到比较精准、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我们认为这种技术路线选择是对的。但后续确实生态没有打开,技术相对市场需求超前。”

他表示,OPPO在产品落地过程中,会考虑到行业未来的应用方向,要在什么时机去完成进一步的落地,“但宗旨是,当我们看到一项技术对用户未来是有价值的,我们才做”。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今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知识产权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依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772件)、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925件)、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32件)。

“OPPO在研发方面其实投入很大,在此过程中与供应链之间其实是互相带动的过程,把核心供应链生态搭建好了之后,后面完整的产业体系就很容易被带动起来。”刘波总结道。

(作者:骆轶琪 编辑:李博)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