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黑色星期五”背后的消费者大数据分析

摘要:诸葛君说“黑色星期五”

  诸葛君说“黑色星期五”

  “黑色星期五”给北美消费者带来了长达数十年“愉悦与满足”的购物体验,在新世纪进入第二个10年后,黑色星期五前往商场购物的人数这几年一直在减少。一些人分析认为,“黑色星期五”正在逝去,甚至作为美国消费传统的黑色星期五将不复存在,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亚马逊和eBay电商在“黑五”当天营造线上消费狂潮,逐渐占领了年轻的消费市场。

去年“黑色星期五”背后的消费者大数据分析

  今天,诸葛君翻译了一份来自Leanplum 和 Branding_Brand公司联合发布的最新黑五数据报告,或许可以给你一些有趣的发现。

  数据来源:

  1000名“黑五”期间,在线购物者及他们的购买计划。

  3亿+“黑五”移动端数据设备,包括推送通知(push)、交易、用户使用app时的时长等。

  1、65% VS 35%

  调查显示,65%的购物者打算在手机上购物;在所有购物者中,35%将通过PC购物。

  

 

  手机数量逐年增长,但尚未成为用户下单购物的首选方式。对商家而言,没有比通过移动端app更好地提升购物者忠诚度的方法了。通过深度链接,用户直接通过移动搜索在应用商店中下载app,移动app提供了一种更直观的体验,数据显示,移动APP的用户比移动Web用户更忠诚,用户在APP上花费的时间是移动网站的18倍。

  2、⅔ 的用户更关注打折

  近⅔的“黑色星期五”购物者,通过app了解商家打折信息并领取优惠券。

  

 

  如果你有促销活动,那么便可在“黑五”前期,以“倒计时”等方式让用户知道,将打折活动预热。比如:在开始销售商品前每周先发送一封电子邮件,然后在前一天通过app站内消息再发送一次并发送一个推送通知(push)。

  3、50% 的用户表示,愿意接收PUSH

  尽管平均只有40%的用户选择打开推送通知,但是,有一半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很可能通过推送通知来了解“黑五”促销活动和商品。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可预先向用户推送是否接收“黑五相关促销信息”的推送通知,那么当用户在下次登录时,在收到自己喜欢的商品正在打折促销时,将会水到渠成的将其加入购物车或愿望清单,这种将“消息接收”选择权交给用户的方式,将提供线上用户更多的独家的、线上促销信息。

  4、55% 23% 25%,老美更喜欢EDM

  55%的“黑五”购物者表示,通过电子邮件收到关于“黑五信息”的消息会影响其购买决策,其次是25%的站内消息,23%的人更喜欢推送通知。

  

 

  push和电子邮件的力量意味着品牌可以在app或网站之外触达用户。另一方面,一旦购物者打开app,站内消息即可为用户触达服务。

  5、超过70%的消费者使用app,是因为讨厌排队

  除了单纯的购买行为外,app在整个购买漏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63%的购物者使用app是因为讨厌商店里的长队,另有58%在app中完成比价,另有45%的消费者来下载优惠券。

  

 

  为了提升消费者在购物行为(浏览商品、比价、对比商品、查看商品评论)中每一步的留存,你可以将用户评论或价格比较指南设计在更易找到和查看的位置;另外既然很多用户在线下实体店铺中选择手机结账,那么你可以通过蓝牙进行位置跟踪,找到那些已被忽视的商品陈列区。

  6、亚马逊、eBay等综合电商更受青睐

  “黑五”期间,购物者最有可能转向线上app,折扣店和线下专卖店紧随其后。

  

 

  如果你的公司(北美地区)还在犹豫是否要开发app,那么数据证实: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较平时,2.6倍的活跃

  “黑五”期间,2.6倍于平时的购物者更频繁的与产品PUSH/站内消息进行互动。

  

 

  平时星期五,即使app增加PUSH的发送量,也不一定带来更多的打开次数,但在“黑色星期五”,打开推送通知的用户是平日的2.6倍,足以证明触达的精准和高效。

  当购物者回到app下单时,可以很容易地完成无缝对接的结账流程,这里需要强调几点:

  • 为用户提供从最后一次结帐中存储信息的登录选项

  • 如果过程冗长,添加一个进度条

  • 用数字钱包/苹果支付来简化支付

  • 对所有新变化进行测试,并不断优化

  8、游戏、新闻、健身类产品 在黑五期间打开率更大

  零售业,并不是唯一一个在黑色星期五期间出现的高峰垂直行业。事实上,手机游戏、新闻和健身app也看到类似的提升。

 

  或许有一天,“黑色星期五”真的会消失,或被另一种消费模式取代。甚至网络购物也会逐渐失去色彩,转而成为其他的消费、交易形式。而这些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无法挽回,只能顺势而为。

  购物已经从过去的商品流传,向社群和服务转移,向消费文化和多层次需求靠拢。便利的物流、低廉的价格或许再也不是消费者的宠儿,人们需要通过新的销售模式,去感触“商品的温度”,体会购物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