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深思过产品经理为什么会存在?

摘要:【文章摘要】之所以需要产品经理,是因为现在的某些行业,“产品”这个东西变得特别重要,需要有人专门打理。 产品经理没资格定义公司战略方向,甚至不能定义产品

你有没有深思过产品经理为什么会存在?

产品经理没资格定义公司战略方向,甚至不能定义产品

人们都以为自己作为产品经理,能定义方向,能选择做什么类型的东西。这是最大的误区。其实只有扎克伯格、乔布斯、马云、马化腾等人,他们才适合定义公司战略。只有类似这样的天才,他们突然萌生了观点,觉得人们应该这么生活,有一群人又愿意跟着他们做。

这些天才,往往擅长于一定的领域,或一个大目标。许多所谓产品经理主导型的创业公司或者大部门,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和产品思维,能让他们做各种事。不计其数的公司,创业是一连做几个点子,好多公司从博客到签到,团购到打车,一路做下来。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但反观成功的公司,周鸿祎觉得个人电脑需要更方便更安全地管理,雷军觉得手机是人们生活的下一个归宿。这个切入点,是生活经验和智商的积累,跟你是不是产品经理无关,而且,一般属于不懂业务和技术的特殊人物。

为什么还需要产品经理这个角色

大型机和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时代,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矛盾一般在于:是否解决信息存储、运算的实际问题,可行性如何,性能是否达标,能否如期交付,能否卖得出去。针对这些问题,职能部门大约是:管理、开发、市场。解决办法大约是:以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对技术工作进行量化和预期。进而完善了设计模式、项目管理等学科。这个时期,综合竞争力就是软件技术和工程的管理水平。

互联网时代,矛盾转移了。信息技术服务不再解决企业信息技术问题,而是每个人的问题。此时矛盾在于:我们能帮助人们做什么,怎么让人们持续使用我们的产品,找到持续的营收点。所以技术巨头们一个都没走过来,他们在生产设备,在为政府提供大型解决方案,他们依仗的还是技术,项目管理和高端技术人才在那里仍然吃香。

互联网时代大约如此解决矛盾:研究能帮助人们做什么,所以公司是为某个想法而生,例如邮件、资讯、游戏、购物;产生了运营部门,关注人们如何持续使用,寻求营收。

如果说软件工程时代,项目经理可以驱动整个流程,那互联网时代,这个角色就很吃力了。因为这个时代,要了解人们需求什么,他们对我们产品的反馈如何,我们产品变动引起的运营数据变化如何,人们一般怎么操作,人们更愿意怎么操作……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有项目管理的那些事,都要被驱动。所以,人们需要一个懂更多的人。

职能定义:驱动公司所有的部门完成产品目标

第一个困惑,产品目标是什么?前面说了,这事是公司创立时就定下了,比如说知乎是为了让人们得到更好的答案,谷歌想参与人类所有的信息技术进步。所以老板和他的团队想出目标,你当好你的太监,召集满朝文武搞定这事。当然大多数时候,产品可以跟CEO团队沟通和评估目标,这是决策方式问题,各公司分别有方式。

第二个困惑,为啥是产品去驱动,不是CEO,不是运营总监,不是技术总监?前面说了,产品经理是从项目经理进化来的,产品要理解CEO目标、技术逻辑严谨、美术交互体验、运营和数据、质量和反馈等问题。这是互联网时代,成立产品部的意义所在。已有的各职能部门,都有其非常明确的工作目标。其实在软件工程时代,那些巨头公司里也有项目管理部的。

产品几大问

有的公司不需要产品?

有人说Facebook和Google不需要产品和运营人员,在一些时候确实如此,但他们也要解决上文说的,互联网时代要解决的问题。扎克伯格和佩奇的技术性思维,就有独特的解决办法。比如Facebook完全从技术层面实现ABTest,他们为此不用原生客户端控件,他们有能力把网页做得跟客户端一样酷,而换成别家公司,大约是投放两份稿件,或天才般依赖直觉。

有的公司产品做的不是驱动的事?

这个问题就显得像吐槽了,事实上问题就摆在那,就需要驱动各团队来解决。有公司技术老大想掌握话语权,有公司美术老大有独特想法,甚至有的公司产品同学就是在做交互等评审,连数据都看不到两点,那诸如此类的问题,爱莫能助。

有的公司产品是能决策能定义目标的?

这个具体也看公司。蝉游记的目标你可以定义吗?纯银已经都搞定了。特别大的公司,人那么多不知道干嘛了,所以上头也管不过来,下头是可以定义目标甚至去申请立项的。但比如说,腾讯哪个产品经理去定义QQ的产品目标了。当然,上文说了,不同创始团队背景,决定了不同的决策方式,比如说有的产品团队就是主掌一切方向和步骤。我这里只是阐述,产品经理究竟是为什么存在的,是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事情必须由产品来做。至于附加的事务,这是看机缘。

产品经理到底该干些什么?

项目部分。负责项目部分时,评估风险制定进度,确保品质。

业务部分。负责业务线时,获取业务部门或高层的业务目标、寻求实现方式、寻求表现力、评估可行性严谨性和效果、关注实现效果、关注数据反馈、关注用户感受。

驱动部分。多陪整条业务线同学吃饭,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分享该分享的,给该接收的人。优化业务线里跨部门合作时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