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时间、64次迭代、10亿月活,微信凭什么?

摘要:繁琐的操作影响了用户的即时体验,后续的广告又伤害了长期的用户体验……

文/李哲男

连接一切

翻遍微信的 64 个版本,不难发现七年里,微信每一个基于用户体验的小改动,从宏观角度看,都与连接有关,甚至从连接来看,我们会恍然大悟为什么张小龙会提出“用完即走”。

我们假设你是一座岛,医生是一座岛,修车师父是一座岛,盒饭也是一座岛……万物皆孤岛,微信的逻辑是如何在岛和岛之间建立起一张不可替代的、高质量的交通网。无非三种途径:

把更多尚未被连接的孤岛连接进来;

加强已经被连接的孤岛之间的连接,让连接本身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效率;

剔除无效的连接,减少岛跟岛连接之间的噪音和干扰。

三个阶段

以 12 年 4 月微信朋友圈公测和 12 年 8 月微信公众平台公测作为两条分界线,我们把微信分为三个阶段:通讯、社交、平台。通过 7 年 64 个版本,我们来看微信是怎样一步一步编织这张大网的。

1、通讯阶段——”拉新”

(1)来由

2010 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元年,一款叫KIK的韩国APP上线 15 天狂揽 100 万用户,引起了时任腾讯广研部总经理的张小龙的注意,他给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跟进。

(2)定位

根植于移动互联网,类似KIK的一款即时通讯类应用。

(3)目标

拉新,积累用户,即连接更多的孤岛。

(4)过程

① 重建已有的连接—内部输血

从 2011 年 1 月的1. 0 到2.2,微信以推荐好友的方式,通过手机通讯录、腾讯微博、企业邮箱、QQ好友、QQ邮箱联系人这五种已存的关系链给自己输血,以代收消息的方式,吸引QQ和QQ邮箱中已存的关系链。

不同于大部分人的猜测,其实内部输血并没有在前期给微信带来多少增长,我们从只言片语里可以看出来:

“ 从( 2011 年) 2 月份到 4 月份,用户的增长并不快,所有平台加起来每天也就增长几千人。此时,先于微信 1 个月推出的米聊已进入用户数快速增长的阶段,媒体的关注度也高于微信。找朋友这个tab可以看出当时微信的急迫,在这里,系统通过多种关系链给你推荐好友,以期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积聚到用户。但用户数据依然不见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