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思,有多少 icon 经得起放大来看?

摘要:设计师常吐槽甲方的审美一塌糊涂,要求改稿数十次,末了来一句“还是第一版好看”。

设计师常吐槽甲方的审美一塌糊涂,要求改稿数十次,末了来一句“还是第一版好看”。

(图自你丫才美工公众号)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甲方。但糟糕的审美究竟是怎么来的?

每日所见所闻,即为审美。如果有什么是我们每天见到的,那应该是手机了。而手机屏幕上的众多 icon 则是信息源的入口。

今天要说的就是那些无意中培养我们审美的 icon。

用户常常以为,我们常常接触到的应用程序质量都挺高的。其实不然,主流应用的icon大都做成这个样子:

用户是不是下载了假应用?态度粗暴之极让人怀疑这是程序员做的。

Less is more。但就放一个字,修改形体,加色块填充,很难把此类 icon 与“匠心之作“联系一起。

设计是门讲究活。有设计师觉得 icon 要更加醒目而易于理解,于是我们手机上便出现了干脆把应用全称直接写在 icon 上的设计。

隔壁程序员看了,问是不是新来的实习生做的。不行。要不再加点?在其之上,设计师努力添加更多的元素,吉祥物、十二生肖、公司标志等等。

实在不行,放一个圆形吧,至少好过旁边的简书有了应用名还加个网址。

这些就是用户每天看到的 icon。这些就是用户无意中感染培养起来的“糟糕审美”。

解释从来不缺说辞。在前篇一律复杂的 icon 中,“越简单越好”,“只要用户能认出来就好”,“不管好不好反正用户都要用”,“多看两眼就习惯了”。

简单好记、识别度高是产品传播上的考虑,而设计师该有自己的表达态度以及关于“美的追求”。越是用户量巨大的产品,越应该从细节推敲每个像素点的优劣。

那么,没有产品经理的干涉,设计社区里“纯粹的设计”会是什么样呢?

Behance 的 icon 一直被国外设计师吐槽,称完全看不出其设计精髓。

但并非简单的设计不是好作品。

德国 IF 国际设计论坛的 icon ,打散拉丁字母,重新用图形表达 IF 字样,有效传达给用户“严谨设计”的第一印象。这是符合其“ world design guide ”的理念的。

优衣库的 icon 被日本知名设计师佐藤可士和重新设计过字体。酒红色底版和白色字体的对比永远显得年轻时尚。在图形表达方面拉丁字母要比单个汉字更易有版式美感。

那么,一款精心设计的 icon 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icon 应该本身产品的属性是有所关联。哪怕直接放置大号字体,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处理也算优雅,暗示新闻媒体特性。

将细节处理得美妙的 icon 应该是怎么样的?

page 的 icon 堪称一绝。

page 是一款提供优雅版式的文本编辑软件,对应的是微软办公软件 word。其应用在 icon 的设计上已经注重表达真实的美观程度。这与 page 内置的精致排版是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