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复制者就算有更多的钱和更多的人去复制豆瓣,但他们始终无法复制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长度,一个人的365天和365个人的一天,显然是前者对豆瓣这样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网站更有价值,也不是复制者在朝夕之间可以复制的。
一、 什么是豆瓣?
豆瓣网由前某物流咨询公司CTO杨勃于2005年3月创办,启动资金是杨勃几个朋友共计不到2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以独到的书评、影评、乐评主题社区著称,因为开创了国内Web2.0新模式而闻名。从构想到技术实现均由杨勃一人完成,业内对此有“一个人的豆瓣”的评价。豆瓣的得名来自于杨勃曾经居住的北京朝阳门附近的豆瓣胡同。
(一)alexa数据
1.alexa排名:1699(3月平均)
表一:6个月排名数据变化表
2. 每百万用户登陆数:391(3月平均)
表二:6个月访问人数变化表
3. 单个用户页面浏览量:9.1(3月平均)
(二)网站相关数据
官方页面数据:
1. 成立于2005年3月6日
2. 注册成员数:145044
3. 城市居民数:22258(注册成员中按城市自主分类者)
4. 成立小组数:5981
备注:以上具体数据均为2006/4/18页面即时数据。
页面观察数据:
1. 平均每天增加注册成员900人左右
2. 平均每天增加城市居民数150人左右
3. 平均每天增加小组数50个左右
4. 小组数据:超过1500个小组是10人以上,最多人数小组为“爱看电影”(5537人);60%的小组为5人(含5人)小组,其中1人小组占40%。
备注:以上观察数据均为2006/4/7—2006/4/18时间段内页面观察所得。
从以上数据,豆瓣的用户发展数目比起同级别排名的网站并不算突出;从数据图表可见,它的用户曲线和访问曲线都是比较平缓的,考虑到它的网站性质和经营策略,豆瓣的用户基数和用户上升幅度虽然不高,但目标用户比例较高,用户的流失相对减少。
(三)网站发展状况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四)网站市场推广手法及品牌现状
与传统门户网站依靠大规模、高成本的市场营销推广自己的手法相异,“豆瓣”的知名度基本上是通过最原始的人际传播方式实现的,也就是依赖于“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
要让用户产生指数型上升,不光要东西好,还要有两种人:一种是识货的人,他们扮演着意见领袖,周围的人对他们高度信任;还有一种是天生的传播者,他们虽然可能只略知一二,却玩命地对跟人谈论新鲜事物,成为人际网络的枢纽。在豆瓣网的用户群里,两种人都不缺。
在网站创始人杨勃看来,豆瓣网的成长历程中有三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个,是网友topku在自己的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那代表着用口碑传播开始自发进行;第二个,是IT评论人洪波在BLOG上提到了豆瓣网,从那以后,豆瓣网开始成为网上的主流话题之一;第三个,是他听用户说,有朋友在日常谈话里提到了“豆瓣”,口碑传播终于蔓延到线下。
而事实上,虽然豆瓣以其产品的吸引力确实引来IT界的广泛关注和用户群的自发传播,但在其运营上还是有市场促进动作的:
首先,网站建站伊始就在《读书》和《万象》这两本国内相对高端的读书类杂志投放过广告,此后也保持着一定的投放频率,这是在目标用户群明确基础上的针对性市场导入行为。
其次,网站在功能设置上很注意与用户个人站外BLOG的关联导引,鼓励并教导用户把豆瓣的图、文通过URL的形式作为个性内容补充到个人的站外BLOG中,这是一种与市场领先产品主动结合的开放性市场推广思维。
再次,豆瓣在运营中注意掌握类别用户,如在《查令十字街84号》在国内上市前后,该书的中文版译者在豆瓣网上和读者们频繁互动,还把自己其他译作的读后感拿出来和网友们分享。而在此之后,有很多中文译者慕名加入了豆瓣的用户群,由此而来是更广范围的用户辐射作用。而在香港用户表现活跃之际,豆瓣网就顺势推出了针对港台用户的系列个性化服务,令该地区用户此后增长明显。
现在,豆瓣网被视为中国WEB2.0应用的示范网站,在多个行业评选和第三方排名中皆处于前列。除了每月增长的用户数字,能证明其成功和品牌效应的莫过于遍地开发的仿“豆瓣”网站,就连成名已久的大众点评网,在其最新上线的3.0版本从产品、架构到引导文字都有很明显的豆瓣痕迹。
当然,豆瓣网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达到现在的市场规模,在业内引起这么广泛的回响和研究热潮,收获那么多的用户口碑,归根到底还是在它能抓准用户定位、把握到用户核心需求并能提供到相关服务这一关键市场点上。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谷歌评分90+意味着什么?2022-09-06
怎样将不安全网站变成安全网站访问?2022-09-26
网站排名下降,可能跟算法更新没关系2022-09-20
网站如何设置高质量的网页标题?2022-09-14
做外贸网站选哪些语言?法语、德语最吃香2022-09-13